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星球君
8 月 16 日,蔚来宣布 G318 川藏线上的第 15 座换电站正式投入运营。全长 2950 公里的川藏线公路,平均每 200 公里就有一座蔚来换电站,「换电上珠峰」在这一刻,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或愿景。
戏剧性的一幕是,活动结束后李斌从珠峰大本营回程的途中,遇见了大自然的神奇一幕——「日照金山」。
只不过,蔚来真正的「吉兆」,还得是产品的热销。
这里特指的,自然是 7 月底上市、8 月启动交付的乐道 L90。在交付两周多的情况下,其销量已经突破 6400 台,成为了「纯电大三排 SUV 」中的爆款。
在直播中,李斌分享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观点,「纯电大三排 SUV 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在乐道 L90 首战告捷,再加上全新 ES8 即将登场的节点,李斌的这一番话显然意有所指,也由此可延伸出三大问题。
第一,为什么「空间」能够成为乐道 L90、全新 ES8 的「杀手锏」?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其次,李斌的判断又是否能成立,「纯电大三排 SUV」是否真的能如愿迎来黄金时代?
当然,第三个,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近期出现的多个良好势头,能否帮助蔚来持续向好,最终遇见自己的「日照金山」?
这一系列问题背后的答案,或就藏在乐道 L90,和即将登场的全新 ES8 身上。
空间魔法
第一、二个问题其实有相同的答案。
李斌将「空间」总结为「显性优势」,且判断「纯电大三排 SUV 将迎来黄金时代」,最底层的逻辑其实是「技术的进步」。
回看李斌在 16 日晚的返场直播,他在讲述纯电车的空间「显性优势」时,脱口而出的例子就是乐道 L90 的前备舱。
这是个恰如其分的例子,乐道 L90 的前备舱容积是是中国市场之最,也是消费者第一眼就能感知,且几乎无需学习成本就能获得出色体验的产品卖点。
今年 7 月初,在蔚来官方电台节目「NIO Radio」中,乐道俞斌围绕乐道 L90 与电动星球蟹老板在内的媒体人进行了探讨。他在节目中明确提到,「把前备箱(前备舱)做大,就是底层技术能力的体现。」
首先,把前备舱的容积做大,要考虑到碰撞安全的需求。
尤其是乐道 L90 这种半开放式的前备舱,对结构设计、材料学等多个环节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而且碰撞安全需求的重要性在于,这一关过不了,「车都没法卖」。
在这样的前提下,会要求蔚来必须研发出更小型,但同时性能出色的电机,还要考虑到副车架的设计(事关如何放置空气悬架)、空悬本身的设计优化等。
第三个要考虑的需求,则是解决「乘用空间要越来越大」和「车载智能零部件占用空间越越来越多」之间的矛盾。最典型的例子,俞斌提到,空调能力可不能因为前备舱或车内空间的增多而减弱,最终又会演变成一个工程问题。
最重要的是,独立地看这些需求还相对容易解决,真正难的是将所有的需求整合到一起,还要保证整车设计流畅、优美,符合主流审美。
综合可见,单单是「240L 前备舱」这个产品点,就牵动着造型设计、结构设计、电气电路设计、零部件设计等数十、上百个环节,不依靠每一个环节的技术升级,无法实现。
还有首发在 L60 上,且沿用至 L90 的「电子保险丝」(e-Fuse)技术,得以取消传统的「保险丝盒」,一方面能为前备舱腾出更大空间(号称 8.4 升);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提升整车的智能水平,让全车 140+ 的电路单元均独立可控。
具体到车上,则是系统需要调用的次级功能可以非常精细,而不需要启用的功能,就可以完全断电。以「守卫模式」(或哨兵模式)为例,L90 可以做到一整天耗电控制在 1 度左右,其他车型则是 4 度左右。
至于其他的「腾空间手段」,李斌在发布会上提到,重构前端模块后能腾出 90 升的空间,上面提到的「49 合 1 热管理模块」,则腾出了 50 升的空间,等等。
一言蔽之,「大空间」的本质,是「高集成」技术实力的直接体现。这样的思路,同样体现在 L90 的二 / 三排空间表现上。
技术革命
乐道 L90 的二三排空间,虽然没有前备舱「240L」这种「标签性」的产品印象,但一些数据,比如「892mm 的腿部空间」,还是能间接说明其乘坐体验不会太差。
而根据实际的用户反馈,他们对乐道 L90 二 / 三排的评价更高。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相关关键字可见,网络上对 L90 第三排的可用性,是好评居多;也有不少网友试乘后点评,L90 的第三排空间「宽敞」「舒适」。
同时,将第三排的空间做好,自然也跟技术能力强相关,俞斌在电台节目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针对第三排的空间,我们也是将可以压缩的空间压缩到极致。」三排座椅后翻折叠的空间、空悬气罐、空悬的 PDU 部件……俞斌表示,以上种种空间结构、零部件,都以最高效的方式进行了集成,和整个车体形成了极致的空间整合,同时保证了整车饱满坚实的外观设计和整车的风阻保障。
乐道 L90 的永磁同步后电机能输出 340kW,约等于 450 匹的马力,但通过 W-Pin 定子针脚绕组等技术来实现小型化,体积只有 37L。
最直接的对比对象是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的后电机,功率虽高来到 415kW,但体积也来到了 89L;23 款 ES8 的后交流异步电机,功率 300kW,体积则接近 100L。
电池包也经过重新设计,其厚度只有 116mm。作为参考,常规 85kWh 电池包的厚度在 110mm 到 150mm 之间,其中上汽的魔方电池以 110mm 厚度号称「行业最薄」;而部分采用立式电芯的电池包,厚度则接近 150mm。
讨论 L90 空间的「技术含量」,其后悬架的集成技术会是一个重点。
发布会上李斌透露,乐道 L90 采用简称「弹减一体」的悬架设计,让整支减振机构能够嵌入到铝合金铸造的后纵梁中,同时后纵梁还集成了减振塔顶,以进一步压缩轮包空间,提升结构刚度。
将这项技术升级称为「重点」的原因是,同样是大三排六座 SUV,蔚来第二代 ES8 的二、三排空间表现,明显不如 L90 这般极致。
这背后固然有车型定位的差异,但根本原因不难发现,是 L90 应用的 NT3 平台针对多个细节进行了调整修改,充分发挥了汽车工程技术升级和加工工艺升级后的成果,由此「抠」出来更多的乘用空间。
另外,L90 这个产品,也是蔚来年以用户核心的需求和场景进行正向产品定义设计的典范。不同于一般车厂设计和工程先行,产品更多是规划和概念为主,乐道在初始阶段,便是由产品,设计和工程联合进行全正向的需求定义和开发联动。
这也能印证蔚来比其他品牌做纯电有积累优势,不是第一次做纯电车型的品牌能比的,在产品力上有断代优势。
同样基于 NT3 平台打造,且定位「旗舰级」的全新 ES8 正蓄势待发。它的市场口碑和表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蔚来是否能见到「日照金山」。
「黄金时代」
基于 NT3 平台打造的全新 ES8 将于 8 月 21 日晚的「技术发布会」上完成初亮相,正式上市的时间,则留在了年度大戏「NIO Day」上。
作为旗舰级 SUV,且同样基于 NT3 平台打造,至少可以肯定全新 ES8 的空间表现,会在技术高度上持平于乐道 L90,甚至可以期待更进一步。
至于其他的配置,则可以参考另一 NT3 平台的车型—— ET9 来展开联想。
比如说,「天行底盘」会有多少能力下放?「九霄天琴」的音响系统,会有 ET9 的几成功力?从网上泄露的图片来看,全新 ES8 的前大灯也有望得到 ET9 真传,搭载「智能高清投影大灯」。
而回到最开始,也是本文最核心的话题,讨论「纯电大三排 SUV 的黄金时代」时,在产品之外,相信也要考虑到整个纯电动生态的变化,比如补能网络的发展。
蔚来透露,到 2025 年底,预计国内将拥有超过 480 万座公共充电桩,县域覆盖率达 97.3%,服务区覆盖率达 98%。
回看三年前,也就是 2022 年,国内的公共充电桩仅有约 180 万座;而七年前,2018 年,全国的公共充电桩仅有 30 万座。
从地域分布来看,蔚来先是建成了「9 纵 9 横 14 大城市群」的高速换电网络,又在今年年中完成了 14 个省、1200 个县级行政区域的「换电县县通」;最新的进展,自然是「换电到珠峰」,让换电站覆盖了整条 G318 川藏线公路。
李斌在发布会上的「开电车已可安心出行」只是短短一句,但其实分量十足。这其中既有蔚来十年技术积累的辛酸与汗水,也有中国补能基建十多年发展、NIO Power 多年持续投入的耐心与执着。
现如今,在「产品」与「补能」两大基础条件都能得到满足,二者即将产生「化学反应」之时,更能体现空间优势的「纯电大三排」车型要迎来「黄金时代」,也显得顺理成章。
对蔚来而言,在 L90 顺利取得「开门红」,全新 ES8 借助平台技术升级而得到更强竞争力的情况下,距离李斌在商业层面见到属于蔚来的「日照金山」,相信也不会太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