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彭孝秋
36 氪获悉,推出全球首款多模态 AI 穿戴设备的 Looki 在半年内完成天使、天使 + 和 Pre-A 三轮融资,融资金额共计超千万美元。本轮由 EBVC 领投,老股东 BAI、阿尔法公社和同歌创投超额追投。融资资金将用于持续打造产品和团队。
Looki 初代产品 L1 售价 199 美元,全球发货将于 2025 年 9 月开始。
第一眼看到 Looki L1 的人很难不将它误解为一款挂坠形态的相机,它形态十分 mini,30g 的重量让它的佩戴方式非常灵活,使用它的方式主要以磁吸在胸前、拍摄视频为主。
不过更准确地说,Looki L1 既不是运动相机,也不是简单的由 GPT(等大模型)驱动的挂坠,更不是智能手机的替代品。当用户开启它时,它会捕捉视觉和音频信号,处理环境感知数据,自主感知物理世界,实现真正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 AI 交互。
Looki 介绍称,L1 主推故事模式(Story Mode),也叫做智能化间隔拍摄,12 小时续航实现用户全天候生活记录需求;Looki AI 原生多模态,具备感知 - 理解 / 决策 - 生成的全链路能力,能够让生活记录不只停留在时间和影像维度。通过对拍摄到的视频内容进行智能分析和理解,对场景、人物动作、语音等多模态信息感知融合,Looki AI 为用户洞察生活、生成事件理解、推送高光时刻、自动剪辑每日 vlog。就像手机由通讯设备到服务生态的演变,AI 硬件更需要围绕数据内容建立服务,成为以人为中心的交互入口。
在 Looki 创始人兼 CEO 孙洋看来,L1 本质上是一个 AINative 载体,记录生活场景只是它的一个切入口。
" 我们出来创业时,更多在思考 AI 与人的交互应该是怎样的?AI 到底应该怎么 to C?第一想到的就是让 AI 进入到生活场景,让 AI 跳出对话框,在物理世界中像人一样自己给自己喂 Prompt,建立 Personal Context 层才能做 Personal AI 和各种 Agent 服务。下一代交互不是自然语言,而是 AI 与人的感知共鸣。" 孙洋告诉 36 氪。
孙洋认为,Looki 更关注的是理解物理世界的 Context 后,给用户交付的服务和价值。当下给用户最显性看到的是推送高光时刻、自动剪辑每日 vlog 这些功能;但用户可能未必意识到,生活记录越多,使用时长越久,Looki AI 就会越懂你,和用户一起经历生活高光和低谷,一起成长。例如,夜宵前,可以问问 Looki AI 今天摄入了多少卡路里;健身时,磁吸在器材上记录,回家问问 Looki AI 有没有进步;刚和孩子发了一顿火,Looki AI 帮你分析原因,引导你如何更好的和孩子沟通 ......
Looki 团队认为,Looki L1 是通过可穿戴相机形态,感知理解物理世界,构建以人为中心的 AI 交互入口。这也是为何 Looki L1 被定义为全球首款多模态 AI 穿戴设备。
36 氪了解到,AI 眼镜赛道热度持续高涨,除了初创企业之外,不少成熟大厂也已入局。孙洋和其团队也曾考虑过 AI 眼镜的创业方向:" 任何形态都有其优劣势,AI 眼镜当下在续航、重量和功能上存在‘不可能三角’,因此大家在产品定义上会做取舍。我们最先思考的是如何让 AI 发挥全部潜能,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然后才是今天什么硬件形态能满足匹配。当供应链能力成熟,迁移到新形态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太多人在乎形态,而不关注核心。"
孙洋认为未来 AI 载体会是个性化多种多样的,有些人戴眼镜,有些人选耳机,有些人用挂坠,也可能还有其他形态。下一代 AI 硬件的核心是交互入口,是如何定义人和 AI 的关系。
团队背景方面,Looki 两位创始人孙洋和刘博聪均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CMU),CEO 孙洋是前美团智能硬件负责人、Momenta 高级研发总监、Google Assistant 创始成员;CTO 刘博聪是前美团自动驾驶算法负责人、Pony.AI 创始成员。其他团队成员毕业于多伦多大学、浙江大学、伦敦政经学院等知名学府,并曾就职于 Google、Amazon、Qualcomm、字节等知名企业,在 AI 算法和工程、硬件以及消费电子领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