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发了二季度财报,入股的哥几个怕是已经乐坏了吧?
今年二季度,腾讯音乐总营收 84.4 亿元,同比增长 17.9%,调整后净利润 26.4 亿元,同比增长 33.0%。其中,核心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26.4%。
财报刚出炉,腾讯音乐的股价就被拉到了历史新高。华尔街的那帮分析师,估计计算器都要按冒烟了,包括花旗、巴莱克银行在内的几家机构,连夜上调了腾讯音乐的美股目标价。
要我说,腾讯音乐今年真是顺得让人眼红了。
从年初到现在,腾讯音乐的股价一路走高,涨幅都超过了 125%。
比如月活跌了,但 ARPPU(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却涨了。
这就很有意思了,人变少了,心思野了,但腾讯音乐的钱袋子反而越来越鼓了?
咱们先来看第一个" 奇怪 "的地方。
财报里写得明明白白,腾讯音乐二季度的在线音乐月活同比下降了 3.2%,还剩下 5.53 亿。
但另外一边,付费用户却变多了,而且 1.24 亿的付费用户里,ARPPU(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不多不少,也比去年同期多了 1 块钱。
这 1 块钱乍一看是不多,但大伙儿想想啊,1.24 亿的付费用户,每人每月多掏 1 块钱,一年下来腾讯音乐差不多能多 15 亿的营收。
毕竟国内的在线音乐市场,早就不是为了独家版权打得你死我活、不计成本拉人头的时候了。平台各有所长,现在又不让搞版权垄断,那用户天然就会被分流。
所以,拦不住月活下滑,还不如想办法让留下来的用户多掏钱。
那么问题来了,凭啥用户能心甘情愿多掏这一块钱,甚至更多?
答案其实就摆在明面上,二季度腾讯音乐的 SVIP 超级会员人数已经突破了 1500 万。
以 QQ 音乐为例,SVIP 就是豪华绿钻的 Pro Max 版,为了让这些超级会员们觉得这钱花得值、花得爽,QQ 音乐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腾讯音乐的高管明确提到了,他们在推广 " 以艺术家为中心的特权 "。
这么说吧,SVIP 的卖点不只是歌曲版权,更像是一种离偶像更近的特权。
你以为开了豪华绿钻就能畅听偶像的数字专辑,那就想得太简单了。
市场把数字专辑包装成了一种,独立于会员体系的商品概念,跟你说这玩意儿本来是需要付费的,不过你开通 SVIP 就可以免费听。
你相信之后就会发现,SVIP 确实能免费听一些数字专辑,但其实,大部分数字专辑因为版权方强制要求,都需要另外付费购买。
当然,数字专辑的吸引力可能还不够大,但如果是你有钱,也不一定能抢到的偶像演唱会门票呢?
5 月 G-DRAGON 权志龙在澳门的演唱会,场场爆满,原价两千的门票在黄牛手里炒到了上万。
结果你转头发现在 QQ 音乐里,有一个权志龙演唱会抢先购的机会,只要你开通 SVIP,不光有机会买原价票,还能见到喜欢了很多年的偶像。
不过也需要付出一点代价,因为 QQ 音乐会把 SVIP 年卡跟演唱会门票,捆绑销售。
而且不光这些,SVIP 的特权也渗透在一些细节里。
就比如,为了满足粉丝给偶像打榜的胜负欲,QQ 音乐搞了个 " 乐迷勋章 "。
世超研究了半天,发现这个乐迷值,需要每天做任务才能获得,哪位歌手的乐迷值越高,排名就越靠前。
普通用户当然也可以打榜,但同样是做任务,氪金的 SVIP,就能拿到超级加倍的乐迷值。
还有 6 月底上线,能跟偶像聊天的 Bubble 泡泡,QQ 音乐也见缝插针推出了开通一个月 SVIP,赠送一个月 Bubble 聊天的活动。。。
可以说,QQ 音乐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还是能戳中不少粉丝的点。
当然,如果你只是奔着杜比全景声、臻品母带来的,也只有 SVIP 能满足你。
根据花旗的数据,腾讯音乐二季度的订阅收入和非订阅收入,分别增长 17% 和 47%。
虽说腾讯音乐现在想提纯用户,但内容供给也没松懈过,今年又收购喜马拉雅、入股韩国 SM 娱乐,基本盘稳如老狗。
就是吧,也抵不住二季度的非订阅收入(主要由广告、线下演唱会还有艺人周边组成)实在太突出了。
广告怎么增长的,咱们白嫖党再清楚不过了。
再说线下演唱会,就拿权志龙那场澳门演唱会为例,腾讯音乐不光能给 SVIP 开快速通道,它自己就是主办方。
除了权志龙,腾讯音乐还给薛凯琪、袁娅维和 GAI 周延等歌手也办过演唱会,看起来还想在这块继续做大做强。
结合前面咱们说的粉丝经济,这些非订阅业务,其实更像是讨好用户、留住用户的手段。
梳理到这,腾讯音乐的增长故事应该很清晰了:
世超觉着,无非就是给 " 有什么可听 " 和 " 为啥要留在这里听 " 这两个问题,都找到了新答案。
不过,沙里淘金听起来性感,活儿可不好干。
先不论隔壁网易云音乐的各种圈子、社区文化,还有汽水音乐带来的流量冲击,网上那些 " 变相捞钱,吃相难看 " 的声音,也不少。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既不是谁谁谁的狂热粉丝,对音质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一开始,也不过是想安静地听会儿歌而已。
撰文: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