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在买什么?答案写在贝莱德的持仓里。
7 月第四周,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斥资超 12 亿美元抢购 ETH,对比同期 BTC 购买金额仅有 2.67 亿美元—— ETH 的买入规模达到 BTC 的四倍以上。这一举动在传统金融圈掀起巨浪。
当贝莱德的以太坊 ETF(ETHA)在短短 10 天内规模从 50 亿美元突破 100 亿美元时,投资者发现华尔街的资本风向已经改变:从大饼的 " 数字黄金 " 叙事,转向以太坊的 " 数字石油 " 价值逻辑。
一、战略突进:港股首现增强版以太坊金库,三箭齐发重塑估值逻辑
8 月 8 日,华检医疗(01931.HK)以三则相互咬合的公告,向资本市场宣告其转型为港股首家增强版以太坊金库公司的战略突进。
第一箭:启动 " 具备下行保护机制的全球增强版以太坊金库 " 战略
该战略具备两大差异化机制:多层次 " 下行保护 ",包括 ATM 融资机制、RWA 价格回购承诺及衍生品对冲等七重防护网;主动型 " 收益增强 " 则通过质押再投资循环及期权策略提升资产效率。其目标直指" 全球最大以太坊金库上市公司 ",构建 " 定投式增持—质押生息—生态反哺 " 的闭环。
第二箭:牵手 HashKey 构建合规通道
华检医疗与亚洲顶级合规数字资产集团 HashKey Group 签订战略协议,后者将为其提供以太坊(ETH)的大宗交易执行与成本优化、全球市场流动性支持,以及探索加密资产储备与实体经济资产(特别是医疗创新药知识产权 RWA)的融合路径。HashKey 业务覆盖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持牌交易所及资产管理,其全栈式生态成为华检医疗以太坊金库战略落地的关键基建。
第三箭:真金白银买入 5190 枚 ETH
经华检医疗董事会决议批准,可最多动用 8.8 亿港元于公开市场购买 ETH 作为储备资产。截至 8 月 8 日,公司首批合共买入 5190 枚 ETH,平均价格为 28,798.21 港元,总交易对价 1.49 亿港元。此举不仅是对金库战略的实质性启动,更是向市场宣告其转型决心的资本行动。
三则公告环环相扣:金库是资产容器,HashKey 是通道枢纽,ETH 增持是即期动作——一套完整的 " 港股版以太坊微策略 " 已然浮出水面。
二、机构共识:华尔街重注以太坊,五大逻辑构建 " 数字石油 " 价值体系
当贝莱德在 7 月疯狂扫货 ETH 时,华尔街的资本逻辑已清晰可辨——以太坊正在成为机构资产配置的 " 必选项 " 而非 " 可选项 "。支撑这一转向的是五大核心价值支柱:
通缩性 " 数字石油 ":EIP-1559 升级后,ETH 交易费的 80% 被销毁,年化销毁率达 1.2%~2.4%,流通量增速降至 0.5% 以下。越用越少的特性使其具备天然抗通胀属性。
生息型 " 数字债券 ":以太坊质押提供 2.1%~4% 的年化收益,机构通过质押将资产负债表与链上经济挂钩。SharpLink Gaming 在购入 7.7 万枚 ETH 后立即全部质押,展现 " 买即质押 " 的标准操作。
生态霸权护城河:以太坊占据全球 DeFi 市场 57% 的份额、RWA 领域 55% 的份额及稳定币 54.2% 的供应。其开发者生态规模是竞争对手的数倍,形成难以撼动的网络效应。
合规化破局:2024 年美国 SEC 批准以太坊现货 ETF,2025 年《天才法案》确立稳定币监管框架。政策明朗化扫除机构入场障碍。
流动性刚需:作为 DeFi 生态的 " 基础结算资产 ",以太坊已成为 RWA 代币化、稳定币发行的首选底层链。90% 的稳定币和 RWA 部署在以太坊上,使其具备类似美元在外汇市场的地位。
渣打银行在最新报告中预测:企业财资部门持有的 ETH 占比预期将从目前的 1% 升至 10%,增幅高达十倍。这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资产范式认知的革命。
三、生态耦合:医疗 RWA 代币化的 "ETH 发动机 ",催生刚性需求
华检医疗的以太坊金库战略绝非孤立行为,而是与其核心业务——医疗创新药资产代币化(RWA)深度咬合的生态布局。
7 月 30 日,公司携手华大基因旗下华大共赢设立全球首只 " 创新药知识产权代币化基金 ",该基金将投资于其 "NewCo+RWA"Web3 交易所生态项目。这一合作将华大共赢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项目资源与华检医疗的链上生态打通。
更关键的是其 ivd.xyz 交易所的战略定位:作为全球首家专注于医疗创新药知识产权 RWA 的 Web3 交易所,它采用 " 中心化效率 + 去中心化安全 " 的混合架构。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与以太坊的深度耦合:
价值捕获:交易所内 RWA 发行、交易及流动性池产生的收益,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兑换为以太坊(ETH)
资产结算:生态内稳定币 IVDD 的发行与清算均基于以太坊网络执行
治理支撑:金库储备的以太坊(ETH)将成为生态治理的投票权凭证与安全质押物
当中,ETH 既是底层燃料,更是核心储备资产。随着华检医疗 ivd.xyz 交易所生态扩大,对 ETH 将产生持续且规模化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不同于投机性购买,而是植根于真实商业场景的价值循环。
四、机制革命:下行保护 + 医疗场景,构建差异化护城河
当众多公司效仿微策略囤积数字资产时,华检医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双重差异化设计——既解决加密资产波动痛点,又直击了医疗行业的沉疴。
1. 金库战略的 " 保险机制 "
ATM 灵活融资:根据股价表现择机增发新股,避免熊市 " 流血融资 "
衍生品对冲:运用期权组合锁定价格波动风险
定投策略:分散买入时点平滑成本
这套机制让传统投资者无惧波动捕获链上收益。
2. 医疗 RWA 的痛点破解
创新药研发面临 10 年周期、80% 资金砸在临床阶段的困境。华检医疗的解决方案是通过 ivd.xyz 交易所,将高价值医疗资产(如Ⅱ期临床的 ADC 药物、基因疗法专利)转化为可分割交易的数字凭证。
其目标明确:成为医疗 RWA 领域的 " 纳斯达克 +Uniswap",既保障合规性,又实现去中心化流动性。
对创新药企而言,这意味着融资效率的质变;对投资者而言,碎片化投资顶尖生物医药 IP 成为可能;而对华检医疗自身,则形成 " 收购 IP —代币化—收益以太坊(ETH)化—金库增厚 " 的价值飞轮。
五、市值对标:金库模型的价值重估,千亿市值路径图浮现
当微策略通过持续增持 BTC 实现 4 年 80 倍增长的资本神话,8 月 8 日盘中市值超 1100 亿美元,市场正重新寻找 " 以太坊版本的微策略 "。华检医疗凭借系统性布局,或已显露争夺这一席位的野心。
美股 " 以太坊阵营 " 的示范效应:
Bitmine Immersion Tech(BMNR)持仓 83.3 万枚以太坊(ETH),市值近 300 亿美元;
SharpLink Gaming(SBET)持仓 49.9 万枚以太坊(ETH),通过质押年化收益超 5000 万美元;
The Ether Machine 计划通过 SPAC 合并上市,初始持仓 40 万枚以太坊(ETH)。
这些公司股价在以太坊(ETH)上涨周期中普遍实现了数倍的股价涨幅,尽管波动剧烈,但却成功验证了 " 每股以太坊(ETH)含量 " 产生溢价效应的估值逻辑是具备可行性的。
华检的爆发轨迹与市值潜力:
公司股价 7 月累计涨幅 118%,8 月 6 日单日暴涨 38.43%,市值突破 128 亿港元。或许,这仅是该公司价值发现的首个阶段。
若未来成功执行以下路径,公司或有机会重现微策略的市值增长神话:
1)增持以太坊(ETH):利用股价溢价融资扩大持仓(参考 Bitmine 的质押再投资策略)
2)扩大 RWA 规模:依托华大共赢基金收购优质创新药管线,提升 ivd.xyz 交易所资产厚度
3)捕获稳定币红利:美国子公司已启动稳定币牌照申请,有机会切入万亿美元市场
渣打银行预测 ETH 价格将突破 4000 美元(截至 8 月 8 日已达 3900 美元),若华检医疗在两年内将以太坊(ETH)储备扩大至 10 万枚,仅此部分资产价值即超 40 亿美元,其若再叠加医疗 RWA 平台溢价,公司的千亿港元市值目标并非遥不可及,其背后价值重估的本质是对 " 以太坊储备 + 医疗生态 " 协同效应的定价。
六、新金融基础设施的香港范本
于中国香港、美国两地申请稳定币牌照——这家公司的战略视野跨越太平洋两岸,将中国创新药资产与全球资本通过以太坊生态进行连接。
" 以太坊正在成为现实资产与加密世界的交汇点 ",BitMine 董事会主席 Thomas Jong Lee 的断言正在被验证。
而华检医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这个交汇点的旁观者,更是积极构建者——其医疗 RWA 引擎持续将会持续产生对以太坊(ETH)的刚性需求,而其金库战略则将这种需求转化为可投资的金融载体。
微策略创始人 Michael Saylor 凭借对 BTC 的坚定持仓创造财富神话,华检医疗的野心则是将以太坊的 " 数字石油 " 属性与万亿美元医疗创新市场熔铸为新的价值港股标杆。当千亿市值之路启程,它书写的不仅是资本故事,更是一幅中国生物医药资产借力 Web 3.0 技术实现全球流通的战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