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 "AI+AR" 眼镜,轻至 49 克,戴上如同正常眼镜一样。但与此同时,只要轻按两下右侧按钮,一切变得科幻起来:眼前出现《黑客帝国》里熟悉的绿色字体,可实时翻译、可提词、可 AI 识图、可导航,还能以第一视角拍摄照片和视频 Vlog。
8 月 13 日,Rokid 在中国香港举办发布会,首发了支持粤语交互的 Rokid Glasses(海外版)。中国香港成为 Rokid Glasses 海外蓝图的第一站,此次事件也成为 Rokid 加速全球化布局的关键里程碑。
1
Rokid Glasses
中国香港首发,全球首款
消费级"AI+AR" 眼镜
Rokid Glasses 中国香港发布会上,引进这款产品的中国香港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 CSL 的个人业务行政总裁 CEO 林国诚戴着这款眼镜试用讲解,成为 Rokid Glasses 出海历程的一个记忆点时刻。
Rokid Glasses 从一个想法到如今落地,历时三年,成为全球首款 "AI+AR"(人工智能 + 增强现实)一体式智能眼镜。
它仅仅 49 克,甚至比许多框架眼镜还要轻巧和无负重感。而在这样一个看起来、戴起来与普通眼镜无异的产品上,集成了包括题词、翻译、导航、AI 问答等强大的 AI+AR 信息交互体验。
Rokid Glasses 还支持近视和散光人群定制镜片,并通过磁吸紧密贴合,可以作为日常功能性眼镜使用。
它将数字信息无缝融入现实世界,为用户在工作、学习、娱乐和日常生活中带来革命性的效率提升和体验革新。
据 Rokid 海外负责人邵华强介绍,相关中国香港代理商已为这款产品下订数万台,等待十月份产品交付,便可展开全港落地售卖。目前,用户已经可以通过 CSL 的官方渠道进行预定。
2
Rokid 全球化战略深化,
中国香港成为出海门户
2012 年,Google 推出第一款 AR 眼镜 Google glass,成为 AR 行业中的标志性事件。随后国内也进入了 AR 眼镜探索期,在各个技术维度上不断争相探索,历年间 AR 眼镜产品经历了数次迭代。
在过去的十一年,Rokid 此前研发的数款 AR 眼镜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文旅博物等数个 B 端市场。也陆续发布 Rokid AR Lite 等注重 AR 功能的 C 端产品。
去年 11 月 18 号,Rokid Glasses 作为 Rokid 首款面向 C 端,支持用户全天候佩戴的 "AI+AR" 眼镜,正式在杭州发布。
今年 2 月 18 日,在杭州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Rokid Glasses 通过用眼镜题词展示了产品的跨时代功能,这个场景被现场视频记录后迅速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目前,Rokid Glasses 全球预订单达到 30 万,于去年预定的第一批用户(F 码用户)已经收到产品,公司按照不同的付款优先级陆续发货。
Rokid 创始人祝铭明此前提到,相比 AR 眼镜,AI 眼镜市场的消费体量,使之成为 " 另一个级别的赛道 "。也因此,能够真正做出一款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产品,其在技术成熟度、交互体验、使用体验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Rokid Glasses 的亮相,以及如今 Rokid Glasses(海外版)的即刻上市,也标志着这家行业头部的先驱公司,奠定了能够向全球更广阔市场走去的信心。
Rokid 选择中国香港作为 Rokid Glasses 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首发站,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香港不仅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更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关键枢纽。其成熟的消费市场、开放的商业环境以及对新科技的高接受度,为 Rokid Glasses(海外版)的落地提供了绝佳土壤。
" 中国香港连接了中国大陆和整个国际市场,也是辐射东南亚市场的最佳门户 ",邵华强说。
中国香港市场的开拓经验,将为 Rokid 后续进军文化相近、语言需求多元的亚太市场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强大的信心。Rokid 看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太地区在 AR 眼镜领域的巨大增长潜力和用户需求,中国香港地区的发布正是撬动这片蓝海市场的重要支点。
3
Rokid Glasses,
是 "AI+AR" 眼镜行业的
" 初代 iPhone"
正如苹果定义了智能手机的产品形态,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中,尽管产品有升级,技术有迭代,这个时代智能手机的基础产品形态都逃不出初代 iPhone 所定义的样子。
眼下,即是 Rokid 的 " 初代 iPhone" 时刻。
Rokid 先前布局的 Rokid AR Studio、Rokid AR Lite 等都是前一种智能设备形态,在祝铭明看来,这两种形态在 Rokid 的发展历程里,可以理解为前一种是为后一种诞生发展的技术探索与铺垫。
前一种 Rokid AR 眼镜的算力优先级形态,决定了它要往另一种娱乐方向走去,此前,祝铭明还在 Rokid AR Lite 眼镜上打通了《黑神话》。Rokid 在 AR 行业领域深耕 11 年,积累的光学、系统等核心能力,都为 Rokid Glasses 的研发铺垫了技术基石。
三年前,Rokid 开始研发打磨 Rokid Glasses 的产品形态。
光波导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向问题。目前,相关领域的光学显示方案有两种,分别是 Birdbath 和衍射光波导。Birdbath 的光学模组体积会较大、镜片会较厚,而衍射光波导方案下光线透过率更高、镜片也更轻薄,但成本高且良品率较低。
在多年打磨下,Rokid Glasses 采用了双目衍射光波导技术,亮度最高达到 1500nits,显示画面在各种外部光源条件下依旧非常清晰。
在行业内,这样一款大众消费级别的 AI 眼镜,面临着行业的不可能三角:算力、续航力以及展现力。
想要做高性能,就会让功耗增大;电池做得越大,续航就越长,但是产品也会变得更加笨重。此外,在光学技术的打造上,也要兼顾美感与舒适度。
此外,Rokid 也频频强调,自己是一家系统平台公司。Rokid 自研的 YodaOS-Master 系统,成为产品展开一切内容生态的核心基础。
十一年以来,行业先驱 Rokid 在 AR、AI 眼镜产品上的研发、打造,也印证了这个赛道的整体发展历程。
如果要给 Rokid Glasses 定一个阶段性的市场定位,邵华强难掩激动,他说:" 当下这个时刻,就是 Rokid Glasses 的初代 iPhone 时刻。"
Rokid Glasses 定义了消费级 "AI+AR" 眼镜的形态。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十年,市场同类产品都会在这个范式中走下去。
投稿专线 微信:cyzqx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