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 " 外卖大战 " 到底有多花钱,从京东方面刚刚发布的财报中就可一探究竟。在 8 月 14 日京东发布的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中," 冰火两重天 " 或许是一个最好的注解,显示该季度京东的营收为 3567 亿元、同比增长 22.4%,远高于市场预期的 15%。
具体到京东的各项业务,其中商品收入增长 20.7%、服务收入增长 29.1%,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也增长了 34.3%,然而外卖却成为了 " 利润黑洞 "。该季度京东整体运营亏损为 9 亿元,相较之下,2024 年的同期经营利润则是 105 亿元,其运营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 3.6% 转为负 0.2%。但京东的大手笔投入也有成果,实现了外卖业务从无到有。
这份财报显示,京东外卖带动创新业务收入同比暴涨 199%,其外卖业务日单量更是已经突破 2500 万单。目前,京东的外卖业务覆盖了全国 350 个城市,有超过 150 万家品质餐饮门店入驻,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并且已有近 200 个餐饮品牌的销量破百万。
在京东的财报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即京东商城该季度的经营费用率为 12.8%,环比、同比均持续上涨。这也就意味京东在外卖业务的支出并非是从主营业务中腾挪出来,而是新增的额外开支。另外一组数据则是自上季度财报披露以来,京东方面并未进行任何股票的回购。
其实不仅仅是京东,按照高盛方面的测算,如果继续维持二季度的投入力度,在今年 7 月到明年 6 月的 12 个月之内,阿里的外卖业务可能会亏损 410 亿元,美团的 EBIT(息税前利润)则或将减少 250 亿元。所以京东 CEO 许冉已经站出来表示,过度竞争的行为并未产生模式创新,也未给行业带来增量价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扰乱行业价格体系,给商家带来很多困扰,因此是不可持续的。
虽然经过过去几年围绕社区团购等场景的探索,即时零售概念开始逐步落地,但更多的用户其实并不知道手机、家电、鞋服等很多传统网购场景的商品,现在也都能通过类似外卖的方式获得。因此 " 线上下单、线下送达 " 的即时零售还需要一个契机,来让用户认识到即时零售比传统的网购更快。
用高频的外卖消费带动低频的即时零售,这就是京东掀起 " 外卖大战 ",阿里顺势加入的原因。只不过相比拥有饿了么的阿里,京东在外卖赛道此前是一片空白,即时配送网络、履约体系也约等于零。所以花费百亿从无到有建立一个能运行的外卖系统,从而让自己从即时零售的局外人变成参与者,显然是能接受的。
事实上,不仅京东开始对外卖业务降温,美团也一样。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也在接受采访时谈及," 真正外卖业态的新用户极少,我们知道里面绝大多数是泡沫 "。毕竟不同于京东,外卖称得上是美团的根基,所以市场份额的下降必然会冲击美团的本地生活业务。
那么如今在一众互联网厂商里,谁能当这个 " 渔翁 " 呢?抖音可能会是最有利的候选者。在京东、美团、淘宝闪购围绕外卖进行轰轰烈烈的 " 百亿补贴 " 时,抖音方方面却在悄然推进抖音超市合并至抖音小时达,并宣称是 " 提升即时零售业务效能 "。
同时抖音还在尝试将当年直播带货的模式复刻到即时零售赛道,向达人开放带货小时达商品的权限,寄希望于用内容的流量来拉动用户对于即时零售的需求。换而言之,当京东、美团、淘宝闪购在外卖市场打成一团乱麻时,抖音却选择了开辟 " 第二战场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