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脑极体 昨天

印度软件外包业的 AI 大逃杀

四十年前,班加罗尔的小办公室里,Infosys 创始人用 250 美元启动资金创造了数百万个中产阶级岗位,让印度工程师一度成为全球 IT 外包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据悉,鼎盛时期,美国 GDP 每增长 1%,印度 IT 出口就增长 4.1%。整个产业创造了 2 亿美元的出口额。

而今天,这个价值 2830 亿美元的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故。塔塔咨询服务公司(下文简称 TCS)突然宣布裁员 1.2 万人,Infosys、Wipro 等巨头纷纷跟进,曾经令人艳羡的白领精英一夜之间沦为失业大军。

印度引以为傲的 IT 外包产业,似乎正在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推向深渊。究竟是谁将辉煌一时的印度 IT 外包逼上绝路?这些突然被裁的技术中产阶层,又将何去何从?

时间拨回三十年前。当第一批美国公司将软件测试业务外包到印度时,没人能预料这会催生出一个价值 2830 亿美元的产业。

1995 年,美国程序员戴维 · 埃迪首次提出 "Y2K"(千年虫)概念,警告当时的计算机漏洞可能会引发账户冻结等灾难,引发全球恐慌,但招聘本地技术人员成本太高,美国开始大规模寻找还能修补计算机代码漏洞的企业。

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凭借普及的英语、STEM 教育体系和仅为欧美 1/5 的薪资,建立起庞大的外包工厂,客户主要来自美国,部分印度 IT 企业如 Mphasis 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甚至高达 82%。

TCS、Infosys 和 Wipro 等公司从班加罗尔的小办公室起步,逐渐发展成为拥有数十万员工的跨国 IT 巨头。目前,全球前十大 IT 服务公司,印度独占 4 家。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和业务的拓展丰富,印度一度成为全球 IT 外包霸主。根据 NASSCOM 的研究,大约 50% 的《财富》500 强公司选择印度作为其 IT 外包的目的地。

鼎盛时期,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业务占据全球软件外包市场 65% 以上的份额。美国 GDP 每增长 1%,印度 IT 出口就增长 4.1%。

然而,时间来到 2025 年,印度最大的 IT 服务公司 TCS 突然开始大规模裁员,规模达到 12000 人,占员工总数 2%,成为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人事调整。

TCS 并非唯缩减规模的公司,印度多家 IT 巨头都传出了裁员消息。Infosys、Wipro 等公司业绩增长放缓,纷纷缩减校园招聘需求。TeamLease Digital 的数据显示,印度 IT 巨头每年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已从 60 万锐减至约 15 万。

突然的变动让曾经将 IT 外包视为铁饭碗的技术中产阶级措手不及。他们发现,当全球技术范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时,曾经的优势正在成为转型的障碍。

印度 IT 外包正在经历一场数十年未见的寒冬。它的黄金时代,似乎正渐行渐远。是谁将印度 IT 外包逼上绝路?

观察被裁员的对象,会发现印度 IT 外包业的衰退不可避免。

据悉,此次裁员主要影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资深技术专家,尤其是那些在传统瀑布式开发模式下积累了 10 年以上经验,却未能及时掌握 AI、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员工。

这说明,过去三十年,印度 IT 行业的人海战术,在新时代已经失效。

一方面,过度依赖欧美产业。印度 IT 产业高度依赖欧美市场的技术支出。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出台,欧美企业在 IT 服务上的预算趋于谨慎。许多非核心 IT 项目的缩减,导致印度 IT 公司营收增长大幅下滑。与此同时,菲律宾、拉美等地外包产业迅速崛起,为欧美提供了多元选择。这些地区同样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人才,且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例如,菲律宾地区薪资水平更低、拉美与北美时区更接近等。为了分散风险,欧美客户往往采取多岸外包策略,印度不再一家独大。

另一方面,生成式 AI 的出现,直接瓦解了印度 IT 外包业赖的人力套利逻辑。GitHub Copilot、ChatGPT 等头部 AI 应用,已经能接管基础的代码修复和开发工作,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曾经需要五六个程序员合作完成的任务,现在由一名掌握 AI 技术的开发者即可完成。

大量初级和中级技术岗位将被 AI 和自动化取代,印度 IT 外包金字塔底部的百万开发者群体,面临职业危机。

看起来,印度 IT 产业迫切需要懂 AI 的新鲜血液,但教育却没有与时俱进。

据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印度到 2026 年需要 100 万名 AI 专业人才,但目前具备 AI 技能的 IT 专业人员甚至不到 20%。AI 自动化侵蚀了其传统价格优势,而创新能力的不足又限制了他们向价值链上游移动的空间。

总结一下就是,美国需求减少和其他地区竞争者,共同导致了印度外包业务缩减,AI 技术给软件业带来的效率变革,削弱了印度原有的成本优势,而印度程序员的技能断层,又限制了转型可能。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印度 IT 外包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

至于它能否走向复兴,就看它能否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TCS 的裁员风暴并非个案,而是全球科技行业 AI 转型浪潮中的一个缩影。2025 年前七个月,全球已有 169 家科技公司裁员近 8 万人。

但与此同时,市场对新兴 IT 岗位的需求并未减弱。《福布斯》报道,AI 专业人士的薪酬每年增长 11%,远高于约 4% 的全球名义工资增长率。

这意味着,AI 并没有抢走所有人的饭碗,只是开始取代一些数字世界里最底层的软件民工。

英国知名企业家 Daniel Priestly 预测,全球业务流程外包行业雇佣的 900 万人里,有 70% 的工作可被 AI 取代。因为客户需求已转向产品化、敏捷化、AI 驱动的解决方案,但部分 IT 企业仍遵循着瀑布式开发和人力密集型服务的传统逻辑。

留给它们的选择是:继续固守日渐式微的外包模式,被市场淘汰;或者彻底转向高附加值的 AI 解决方案,在产业洗牌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面对冲击,Infoys、TCS 等软件外包巨头已开始探索新路径,但效果两极分化。

Infosys 的 AI 突进广受好评。在 2025 财年,该公司已成功交付超过 400 个生成式 AI 项目,增长率 75%,涵盖客户服务、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并且,其同期推出的 200 多个企业级 AI Agent 已经能自主决策、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据悉,通过员工培训计划,该公司 32 万员工中已经有 27 万具备了使用 AI 提升工作效率的意识。

但另一边,TCS 的 AI 培训却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窘境。11.4 万员工完成高级 AI 培训,人均累计投入 1500 万学习小时,但实际业务转型成效存疑。外界质疑这些培训更多是形象工程,未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这意味着,比起过程,实际的产品效果和客户反馈才是更有说服力。未来,印度 IT 外包产业或将进一步走向分化。

低端、重复性的工作会进一步被 AI 吞噬,而高端领域如 AI 模型训练、行业解决方案设计等需求则会增长。

至于印度软件外包业能否在这场 AI 大逃杀中劫后余生,就看它能不能在 AI 时代成功转型,从低端外包走向高端开发,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

相关标签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