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想拍点花式镜头,结果炸机;想飞得顺畅一点,要先学会大量复杂的操作;好不容易飞一圈,回来发现画面没对上方向,还得重新来过;更别提 FPV,虽说看起来非常 " 大片 ",但价格高、上手难、风险大……
这些体验,相信很多玩过航拍的朋友都不陌生。
所以当我们第一次看到 " 全景无人机 " 这个概念时,老实说,第一反应并不是 " 哇 ",而是:这能行?
避障问题? 它的机身上只有两个前向的小镜头,这样的设计,在面对复杂环境时真的够用吗?尤其是它拍摄可以任意看角度,那飞行方向会不会很难判断?
画质问题? 360 度拍摄听起来很炫酷,但全景画面意味着单位角度内的信息被 " 摊薄 " 了,成像画质是不是会变得稀释模糊?拼接的接缝能处理好吗?
续航问题? 机身这么轻,感觉抗风能力一般,飞不远、飞不久,会不会飞一半就得掉头?
操控问题? 体感手柄?飞行眼镜?这些听起来像玩具一样的设定,真的能带来有效的控制感吗?对有航拍经验的人来说,连个传统双摇杆都不给保留,是不是太不 " 专业 " 了?
它确实很新,但也看起来 " 很不靠谱 "。
结果又如何呢?
飞行体验
但等真正飞起来之后,一切都变了。
点击观看样片
戴上飞行眼镜,我有点愣住了,感觉飞行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沉浸式体验完全是颠覆想象,我脑子里只剩一个词:" 自由 "。
画面不是传统无人机那种 " 摄像头前方视角 ",而是一种完全沉浸式的空间感受。你想看哪就看哪,头转到哪里,画面就跟着你转过去——但飞行方向并不会改变,这点太妙了。
这种 " 视角独立 " 的设定,非常特别。你可以一边自由观察世界,一边精准地飞向目标方向,像是同时拥有了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
起飞那一刻,甚至有种灵魂出窍的错觉。能看见自己起飞、绕自己一圈、看见自己的表情动作……那种视觉冲击和空间感,是任何传统航拍都无法给到的。没有路线压力、没有方向焦虑,脑子里只剩下一个词:自由。
本来我以为体感控制只是个噱头,谁能想到——它居然这么顺手。指哪飞哪,反应非常跟手,不需要死记摇杆逻辑,纯靠直觉就能完成复杂动作。
当然,老玩家可能还得适应一下这种操作方式,但一旦适应,你会感受到某种 " 人机合一 " 的快感,像在空中伸出自己的手,随意挥舞。
至于之前我担心的避障问题,其实也有了解释:这台无人机采用的是前向避障系统,而它的飞行逻辑也是 " 始终朝前 " 推进,不像传统无人机 " 可以前后左右移动 "。这种设计其实是合理的,避障和飞行方向是完全协同的,不需要全向避障,也能覆盖核心场景。
所以我现在真的能理解它的设计哲学了:
不是为了 " 像无人机 ",而是让 " 人在飞行 "。
拍摄体验
画质方面,老实说,比我预期要好很多。
它拍的是 360 ° 全景视频,虽然按理说分辨率会被分散,但在实测中,无论是清晰度还是动态表现,其实都已经足够应对大多数创作需求。
更重要的是,你一次飞行,就可以剪出多个角度的画面——拍一次,相当于拍了几个机位。这种自由度,对创作者来说,几乎可以说是 " 翻倍提升效率 "。
比如飞一次之后,你可以剪一个顺滑的 FPV 画面,也可以反转角度来一个远景,甚至还能拉个自拍环绕,三条视频同时产出,而且完全不需要重飞。
还有一点特别实用:不需要提前选构图比例。
拍摄时你可以完全沉浸在飞行中,后期想出横版就出横版、想剪竖屏就剪竖屏,1:1 也行。这对现在需要在多个平台发内容的人来说,太友好了。
实际使用中,有很多细节也让我觉得 " 很用心 ":
整机重量仅 249g(使用标准续航电池时),这意味着在全球大多数地区无需飞行执照,对普通用户非常友好;
抗风性能也超出我的预期,在我们测试当天的山顶,风大到人都快站不稳,它依然能保持稳定飞行。
你只需要打开电源,把飞行眼镜戴上,进入系统后就能直接进入起飞状态。
影翎在这台无人机上加入了负载检测机制。它并不是为了 " 限制玩法 ",而是明确地把这款设备回归到 " 飞行体验和内容创作 " 的本质上。这也防止了它被误用于其他不合规用途,让飞行真正回归到 " 乐趣 " 这件事上。
就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来说,哪怕是现在的状态,已经足够让我玩耍的时候不再想回去用传统无人机了。
因为这不仅仅是拍摄,而是一种 " 飞行方式 " 的转变。
综述
影翎 Antigravity A1,不只是一台无人机,更像是一次对人类自己飞行的想象。
传统航拍更多是为了 " 拍片 ",而这一次,我第一次觉得,飞行本身就已经足够好玩。它不像传统 FPV 那样门槛高、成本高、炸机风险高,而是一个你随时都想带出去玩的 " 飞行玩伴 "。你可以把它当作创作工具,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戴上眼镜的那一刻,你就像在城市和山野之间切换了一个维度,真的有种灵魂出窍的轻盈感。
在我看来,影翎做这台无人机,最核心的不是要跟谁抢市场,而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航拍思路。
它没有沿用传统的手柄控制方式,而是大胆做了 " 体感飞行 ";
它没有追求最大化的图传性能,而是选择用 360 ° 全景影像来提升创作自由度;
它没有走专业极客路线,而是把重心放在 " 让更多人轻松飞 " 的体验上。
当然,它目前还处在早期阶段,系统还在不断优化迭代。未来如果能推出面向专业创作者的版本,加入更强的控制系统、更高画质、更长续航,那它对影视级航拍市场也将非常有竞争力。
但就算只是现在的这台 A1,它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 飞行不必复杂,航拍也不止一种方式。"
所以我把最后的问题留给你:
你觉得,全景无人机会改变未来的航拍方式吗?
如果你有一台影翎 A1,你最想飞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