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暑期,持续高温天气与政策红利共同催生了一场覆盖文旅、体育、零售的消费盛宴。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25 年 7 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量再创新高,日均 1431.2 万人次,折射出暑期经济的强劲动能。
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以清凉避暑游、全民健身热潮、24 小时夜经济为代表的多元业态,不仅打破传统暑期消费边界,更通过产业融合催生出 " 冰雪 + 高温 "" 日间 + 夜间 "" 线上 + 线下 " 的复合型经济模型。
当 "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 一项赛事激活一条产业链 " 成为常态,暑期经济已从单一业态转向全域生态竞争。
避暑需求催生 " 清凉游 " 多元形态,自然禀赋与技术革新共筑百亿市场
高温气候与政策红利双重驱动下,避暑旅游从单一观光转向 " 自然 + 科技 + 文化 " 复合体验。2025 年暑期全国持续高温,35 ℃以上天气覆盖超 20 省份,催生刚性避暑需求。
技术赋能破解季节限制," 反季经济 " 重塑消费时空逻辑。传统避暑依赖地理气候,而室内冰雪技术突破地域桎梏:重庆际华园室内滑雪馆吸引南方游客,黑龙江哈尔滨创新反季储冰技术,不仅暑期客流量同比增长,还实现了 " 冬资源夏用 "。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冰雪经济相关企业超 2.6 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黑龙江省冰雪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首位,以超 3800 余家数量占全国总数的 14.68%。排在其后的是山东省和河北省,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为唯一上榜南方省份,冰雪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为超 1600 余家。
全民健身热潮激活 " 瘦身经济 ",赛事经济引爆体育消费链
政策与健康意识双轮驱动,健身消费向日常化、专业化跃迁。2025 年国家设立 " 体重管理年 ",推动健身从潮流变为刚需。
事实上,暑期高温环境为健身减肥创造了独特优势,其核心在于代谢提升、食欲抑制与运动增效的三重效应。据研究,气温每升高 1 ℃,人体基础代谢率提升约 12%,三伏天同等运动燃脂效率可达其他季节的 3 倍。在这个暑假,健身与减肥也成为热潮,人们纷纷想要抓住暑期这个 " 低摄入 + 高消耗 " 的减脂黄金窗口期。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健身相关企业超 163.6 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贵州省、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健身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四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 59 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 36.07%。
从 " 灯光夜市 " 到 " 沉浸剧场 ",夜经济重构消费增量空间
在这个暑假,传统夜市也开始呈现出业态升级——正在从餐饮单一场景到文商旅体全链条渗透。湖南益阳石码头街区打造 " 非遗纳凉市集 ",游客体验擂茶制作、竹编工艺,夜间客流增长 40% ;开封万岁山景区通过 AR 导航与 NPC 互动,实现 "80 元玩三天 " 高性价比模式;沈阳浑河夜航票价 60 元仍一票难求,配套 " 岸上市集 " 形成消费闭环。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夜经济相关企业超 130 万家。其中,2025 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 9 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夜经济相关企业数量在 2021 年达到空前数量级,但随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近年来有缓解和增长迹象。从区域分布来看,贵州省、江苏省、山东省夜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 42.3 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 32.5%。
不仅如此,各地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释放夜经济潜力:浙江延长地铁运营至凌晨,发放夜间打车优惠券;上海外滩投入充足警力疏导人流。商业体通过 " 时空折叠 " 提升坪效——上海咖啡馆转型 " 日咖夜酒 + 冥想空间 ",收入增长 2.3 倍;北京簋街推出 " 看球赛 + 吃龙虾 " 套餐,助力市民开心消夏。
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查询平台,通过天眼查的海量商业大数据,可以快速了解和分析暑期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不仅如此,天眼查还拥有天眼风险、商业履历、司法案件、深度风险、财产线索等维度的内容,更可实现从洞察风险到预警风险的全方位把控,针对个人、企业、政府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天眼查研究院认为,暑期经济的竞争,无疑已经呈现出从单点业态转向生态协同,唯有形成 " 自然禀赋 × 技术赋能 × 政策护航 " 的乘数效应,才能让暑期消费从 " 高温驱动 " 走向 " 四季常青 "。毕竟,真正的经济活力,不在于一时数据狂欢,而在于能否将每一个夏日的 " 热力 ",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