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陈丽娜
作者丨陈丽娜
编辑丨郑琳
作为冲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北芯生命 ")的研发创新能力备受市场关注。
北芯生命是一家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2023 年 3 月 30 日其申报科创板上市获受理,今年 7 月 25 日北芯生命提交注册,目前正等待注册结果。
时代商业研究院发现,对比北芯生命 2023 年 3 月 30 日和 2025 年 7 月 25 日披露的两版招股书,其核心技术人员从 4 人变成了 3 人,25 人的核心技术团队一年内离职了 7 人,流失率达 28%。此外,2022 年末的 151 名研发人员,缩减至 2024 年末的 109 名,同时其高学历层次的人才还存在流失的情况。
2022 — 2024 年(下称 " 报告期 "),北芯生命的营收节节攀升,研发投入却反向下滑。更微妙的是,2017 — 2022 年该公司每年均有新增的发明专利,但在 2023 — 2024 年似乎被按下 " 暂停键 ",北芯生命的持续研发实力值得关注。
7 月 15 日、8 月 13 日,就核心技术团队人员离职、研发团队人数减少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北芯生命发送邮件并尝试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回复。
选择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核心技术团队流失率达 28%
市场对于北芯生命研发实力的关注,或源于其所选择的上市标准。
本次 IPO,北芯生命选择了《科创板上市规则》第 2.1.2 条第一款第(五)项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40 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从该套上市标准来看,上交所对申报企业的经营业绩指标没有明确要求,但对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较为看重。
在招股书中,北芯生命披露了 " 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关键岗位员工流失风险 ",其表示医疗器械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领域,招募人才并维持稳定的研发、临床、生产、营销和管理团队对持续创新和稳定经营至关重要。创新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涉及的各个方面,其对核心技术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依赖较大。
时代商业研究院发现,报告期内北芯生命的核心技术团队存在人员离职的情况。
根据北芯生命 2023 年 3 月 30 日披露的招股书,截至该版招股书签署日,其核心技术人员共有 4 名,分别为宋亮、李林、张鹏涛、李恒伟。如图表 1 所示,2025 年 7 月 25 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北芯生命的核心技术人员为 3 名,其中李恒伟已辞职。
营收增长研发投入却减少,2023 年以后未有新增发明专利披露
从经营情况来看,北芯生命的营业收入呈现出持续走高的态势。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北芯生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0.92 亿元、1.84 亿元、3.17 亿元,连续三年实现同比增长,亏损金额也从 2022 年的 3 亿元缩小至 2024 年的 5373.97 万元。
不过,报告期各期,北芯生命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1.43 亿元、1.33 亿元、1.13 亿元,存在一定的降幅。与研发投入走势相对的是,该公司的销售费用却越来越高。报告期各期,北芯生命的销售费用分别为 7588 万元、1.03 亿元、1.1 亿元。
在研发投入持续减少的同时,北芯生命的高学历层次研发人员或存在流失的情况。如图表 2 所示,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各期,北芯生命研发人员数量持续下滑,分别为 151 人、136 人、109 人,三年间研发人员流失率为 27.81%。报告期各期,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的比例分别为 29.38%、24.50%、19.75%,占比降幅明显。
在核心技术团队和研发人员均产生变动的情况下,北芯生命发明专利的产出情况也引起了时代商业研究院的注意。
根据招股书,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北芯生命共有 86 项发明专利。而根据第一轮问询回复,北芯生命披露了专利发明人的任职时间情况,2022 — 2024 年,陈丽丽、王宇翔、石庚贝、杨哲四名专利发明人已离职。
此外,招股书显示,2017 — 2022 年,北芯生命每年均有新增的发明专利,然而 2023 年至 2025 年 7 月 25 日,招股书中未披露有新增的发明专利。
时代商业研究院将对北芯生命的持续创新能力保持关注。
(字数:1866)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 " 时代商业研究院 ",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