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昨天

【今西安】南三环有段“提心吊胆”路

听说,南三环要进行改造了。投资 1.95 亿,预计年底开工。

一直以来,关于西安三环都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西三环的灯,北三环的坑,南三环的井盖咚咚咚。一年多前,二环开始微改造的时候,住在三环边的人们,就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三环也能开启合适的改造。

如今,终于有了消息,真的是民生幸事,想必三环顺口溜里提及的那些主要问题,都在改造的范畴吧。

其实,别说整个三环,单就一个南三环,就把井盖、红绿灯、大大小小的坑的问题都占全了。常走南三环的人,纷纷感慨自己的车,寿命都会比别人的车少两年。

改造就要来了,那就让我们翘首以盼,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设计和施工部门一定会考虑在内,这里,还想说一个并非主流但却同样重要的问题——

南三环,有段 " 提心吊胆 " 路。

严格意义老说,这段 " 提心吊胆 " 路,属于南三环和登高路共有,最危险的那一点点,就在南三环上。这段路,就是从南三环西向东的主道往登高路南向北转行的匝道。

文字描述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这段路的复杂情况和危险原因,先上一张图,就能看个一目了然。

图上右上方的那条小路,就是南三环往登高路的匝道,右侧的是南三环西向东的辅路,左侧是南三环西向东的主路。主路刚过登高路桥有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就是让车辆上辅道和上匝道的。

上辅道继续往东走没有什么问题,危险的就是从主道上匝道——需要直接横穿三个快车道一个慢车道的南三环辅道。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的机动车都是左舵驾驶,而这个横穿南三环辅道上匝道的过程,驾驶员无论如何——不管是用眼睛的余光,还是用两侧的后视镜,都根本看不到侧后方南三环辅道上车辆的行驶情况。

唯一可能的,就是把整个脑袋连带肩膀扭转将近 180 度,才能略略看到些侧后方南三环辅道的情况。先不说每个驾驶员的脖子是否具有这样的灵活性和柔韧度,就算能做到,却是将整个驾驶的前方,交给啥也看不到的盲区了,而且,还成了侧着身子开车。

我每次开车从这走的时候,都是一万个提心吊胆。

虽然南三环辅道上的三条车道,都画出了倒三角形的减速让行标志,但对从主道上匝道的车辆来说,却是把自己的行车安全,被迫全部交给了辅道上的车辆了。

按照交通标志和交规,这样的交叉通行口一旦出了交通事故,大概率是辅道直行的车辆全责或主责。但是,即便自己无责,主道上匝道的车辆,怕是也没谁愿意被拦腰给撞一下吧。三环上的车速又快,这一下子,弄不好可不仅仅是车辆受损的问题。

而且,即便这里的南三环辅道上画出了那么明显清晰的减速让行标识,辅道上直行的车辆,却几乎没有一辆走到这里主动减速的。起码,在几天前的一个上午,我先是在南三环的辅道边观察了十多分钟,后面又在登高路桥上观察了十多分钟,在这加起来将近半小时的时间里,从南三环辅道上往东行驶的车辆,没有一辆走到这里,主动刹车减速。即便有从主道上匝道的车辆正在前方行驶,被动减速的辅道上的车辆,也还有怒气冲冲地鸣笛抗议的,嫌 " 拐弯 " 的影响了它的 " 直行 "。

并不是所有驾驶员都认识这样的交通标识代表啥意思,更不是所有的驾驶员,看见标识就会立马遵照执行。

在这里,上匝道的都是孙子,辅道直行的都是大爷,关键是孙子不但得看大爷的眼色,还得祈祷大爷脚下留情。

我以为原来只有我走在这里会提心吊胆,通过这天上午将近半小时的观察,我才发现,原来,每一个从南三环主道上匝道的,都是开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胆。

每一辆从主道上匝道的车,都是慢慢地战战兢兢地往过开,有的车,甚至都不敢直接往过开,而是沿着辅道一点点往外侧并,但就那么点距离,眼看再往前就要彻底错过路口了,才硬着头皮往匝道上拐。

即便如此,交通冲突和交通事故仍不时发生。

稍不注意,往匝道的和辅道上直行的,就顶牛了。这样的情况再十来分钟的时间里至少发生了五六起,好在没有发生剐蹭碰撞。

一辆往匝道拐的小汽车,和一辆在辅道快车道上行驶的摩托车,就差点挤在一起了。摩托车司机很是生气,骂小汽车 " 长眼窝了没 ",然后骂骂咧咧地一拧方向,从小汽车的车前面绕走了。留下小汽车在大太阳下瑟瑟发抖。这摩托车非但不知道,小汽车的驾驶员自然是长了眼睛的,可是他看不到辅道上的情况啊,而且也不知道,本来该他让人家小汽车的。

然而,再小心翼翼还是有事故发生。就在那段时间里,辅道和匝道的接合部,发生了一起上匝道的 SUV 和直行电动车的剐蹭事故,电动车倒在三环路边,驾驶员一瘸一拐,SUV 打着双闪停在匝道边,前面还停了一辆警用摩托,交警同志正过来处理。

我不知道这起事故该怎样认定责任。如果认定 SUV 有责任的话,驾驶员一定会觉得冤死,按理,其该是被让行的,何况,他又没办法看到侧后方的情况。

有一天晚上,我坐一辆出租车走这,司机一边把脑袋使劲扭到 180 度往侧后方看,一边嘟囔说这设计的倒是个锤子,连一点安全变道的余地都没有。我也跟着提心吊胆,跟他说师傅你还是看着前方吧,侧后方辅道上的情况我在副驾驶座上看得还能清楚些。

看来,要在这样一条路上把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还得给副驾驶上配个助手。

这显然是玩笑话也是不现实的,最现实的情况,就是对这处路段进行微改造。

一种方案,是设红绿灯,辅道直行的和主道上匝道的按红绿灯指示交替通行。但是,这个方案也有很大的弊端,南三环的车流量本来就大,这样一来,势必在车流量大的时候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另一种方案相对可行。

大概在半年前,这里的道路还不是现在的情形。其时,有一个与地铁八号线建设相关的临时建筑正好占了目前匝道的位置,临时的匝道便 " 被迫 " 向东挪了二三十米,一边紧贴着临时建筑,一边紧贴着登高路往南三环的匝道。这样一个临时匝道,反倒给南三环主道上匝道的车辆有了一点往右侧慢慢变道的空间,起码,驾驶员可以通过右侧的后视镜,基本看清侧后方辅道的情况。

随着地铁八号线的那个临时建筑完成使命被拆除,南三环上登高路的匝道又恢复到最初的设计模样也就是今天的现状,反倒没有以前临时匝道安全了。

曾经的临时匝道,为这里的安全性提升改造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把这个匝道往东移,继续紧贴着登高路往南三环的辅道。甚至,可以一并将两个匝道都往东再挪一些,东边的那个小土坡,还是有较大的周转余地的。就像南三环东向西的主道上登高路的匝道一样,好歹留下些 " 变道空间 "。

以上想法,纯属一个市民驾驶员以一次次的亲身体会发出的肺腑之言,还望有关单位在三环改造施工的时候认真考虑,仔细斟酌,从更专业的角度,改造出一个既安全,又便捷,还相互影响最小的 " 匝道方案 "。

来源 / 今西安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