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还是去年,有家厂商在发布会上大肆「吹嘘」手机的视频能力有多强,甚至给我一种拿着它就能拍出电影大片的错觉。到了 2025 年,国产厂商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宣传自己的视频表现。显而易见,视频拍摄成为安卓手机影像升级的新方向。
于是就有了雷科技这一次的横评策划:
我们请来了 OPPO Find X8 Ultra、小米 15 Ultra、vivo X200 Ultra 三款 25 年年度旗舰,来看看它们的视频拍摄能力到底如何?
与照片不同的是,评价手机的视频表现,我们不但要关注最重要的分辨率,还需要时刻关注白平衡、画面亮度、曝光和对焦表现。
视频是通过一帧一帧的画面录制拼接而成的,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用一张张照片「连接」起来的,因此想要拍出一段画面稳定、画质出色、各方面都足够平衡的视频,除了基本的硬件,软件算法的占比会更高。
在录制之前,我们从各自的设置页面中就已能窥得它们各自的理论表现,例如在最基本的画质 / 帧率上,三台机型都支持 4K/60 帧、4K/120 帧以及 8K/30 帧。
我们先不谈论如此高帧率 / 画质在移动端是否真的有实际意义,但起码可以肯定的是,光是看格式,我们就能看出大家对于视频是否用心。
原本雷科技并不想介绍三款机型的传感器,但看到网上存在部分错误言论,因此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
单从传感器参数来看,vivo X200 Ultra 绝对是三者中「最突出」的那台,LYT-818 传感器虽然从传感器尺寸来看不如 LYT900 传感器,但在制程和功能性上全方面超越,说它是当下最适合拍摄视频的传感器也不为过。
不过这些只是理论参数,实际效果还得进行测试。
我们先从一段白天的正常录像说起,在室内光线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使用主摄拍摄,三者的画面除了色调不太一致外,在亮度、白平衡以及曝光方面的表现几乎完全一致。这一点在雷科技意料之中,毕竟如果连难度最低的白天场景都要落后友商一截,那这场测试它也没有参加的必要了。
而当我们把焦段从主摄切换成长焦时,三者就开始出现差距了,首先是画面的白平衡问题,小米出现了明显的画面泛白,与肉眼所看到的画面差距较大,这可能与小米没有搭载光谱传感器有关。
但作为三者中唯一一位长焦镜头像素只有 5000 万的选手,OPPO 的画面解析力确实不如小米和 vivo,甚至被拉开了一大截。
而 vivo 和小米虽然使用的是同一颗传感器,但效果存在差异,不过两者的白平衡都比较准确,画质也较为稳定,唯一让雷科技不满意的就是画面果冻效应有些明显,比较影响观感。
在同一场景中我们手持三台手机行走以及小幅度跑动,从而观察三者画面的防抖性能如何。
从 GIF 中可以看出,三者录制的画面都十分清晰,均没有出现想象中画面模糊的情况。不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 OPPO 是三者中画面抖动幅度最轻的,以至于雷科技都误以为自己给 OPPO 加了个手持稳定器,而 vivo 和小米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果冻效应,即画面边缘部分出现了变形。
而到了夜景环节,三台手机就各自出现了不同的问题。
首先是 OPPO,由于画面中的发光源数量较多,光线比较复杂,它又出现了因为反复对焦导致画面抖动的情况,而且还没能正确识别出发光源的频率出现了频闪的情况,不过它的色彩还原依旧是三者中最贴近肉眼的。
首先可以看到三款机型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噪点问题,这一点不难理解,手机在暗光环境下的成像策略是先提升亮度以保证拍摄成功率,但这不但需要传感器拥有较高的降噪功能,而且配套算法也得到位。
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OPPO 的画面噪点最多且算法出现了问题,导致画面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过暗问题,暗部细节几乎完全丢失。
在结束画面环节的对比后,我们来聊聊视频的另一大组成部分:音频。
这一点看似简单,但根据小雷身边朋友的反馈,安卓旗舰手机在拍摄演唱会时,虽然画面的清晰度和各方面表现非常不错,但在收音效果上完全不如同级别的 iPhone。
以至于很多安卓旗舰拍摄的演唱会视频画面很出彩,声音却很苍白,给人一种「音画不平衡」的感觉。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小雷使用同一款音响以 40% 的音量播放同一首歌曲,并在音响旁边单独放置了一台手机播放音乐来模拟演唱会时身边观众的跟唱场景,以此测试三者的表现。
其实三者针对收音也做了相应的新功能,例如 vivo 在录制中会在右上角弹出一个「人声增强」功能,开启后会弱化周边环境音来突出人声;OPPO 则使用的是「声音聚焦」功能,会优先收录被摄主体的声音,弱化焦外的声音;小米是三者中最完善的,不但同样支持「音源追焦」功能,而且还有「智能降噪」、「空间环绕声」和「耳机返听」三大功能。
从声形图中可以看到,小米 15 Ultra 会通过增大电平的方式来增加收音的音量,因此它的平均分贝是三者中最高的,但也因此失去了一些降噪效果,从而能听见比较明显的爆音。
OPPO Find X8 Ultra 出现爆音的概率是三者中最高的,在高潮的副歌部分几乎全程都处于爆音状态,雷科技猜测是声源聚焦的算法用力过猛导致的。
简单来说,三者在收音方面的表现都互有胜负,但也变相证明了安卓手机在收音上,确实跟业界标杆 iPhone 还有一定差距。
以上都是基于用户日常拍摄的模拟测试,但如果真的有用户想用安卓影像旗舰拍大片呢?那就需要涉及到视频格式了,目前主流手机使用的仍是采用 H.264/H.265 编码的 MP4 格式,但以 vivo 为首的旗舰机型开始陆续支持更专业的 log 格式,小雷自然也要来测试一波。
换句话说,使用 log 格式拍摄的视频,在后期时在画面色彩、明暗细节上的调整空间,远比直出的 MP4 格式强上几个档次。比如在面对一些建筑类主体时,用默认格式拍摄就很容易丢失暗部细节,而且几乎没有办法通过后期去还原它;而使用了 log 格式拍摄的视频,虽然在调色前整个画面的色彩是灰色,但在简单地调整过后,不但色彩变得更吸睛,原本「消失」的暗部细节也被还原到位。
在开始测试之前,我们按照惯例还是看一下三者对 log 格式的支持性到底如何。
从图中可以看到,OPPO 是三者中对焦段和分辨率支持最完善的一台,甚至支持 4K/120fps 的 log 录制,这一点着实让小雷没有想到,而 vivo 虽然不支持 4K/120fps 和 8K 分辨率的录制,但也算涵盖了日常拍摄需求,至于小米,或许小米的影像团队重心还是放在了拍照上。
接下来便是实测部分,整体流程与画质拍摄环节几乎一致,这里我们直接看最终输出结果。
从对比图中可以看到,小米 15 Ultra 由于相册自带 luts 文件,所以同一条视频小米能轻易地调出多个风格,而官方提供的 Rec 709 色彩标准虽然没能还原出原本肉眼所看到的色彩,但在暗部细节上远比默认拍摄的视频要强上不少。
当然,拍摄 log 格式视频对很多用户来说难度还是高了点,大家使用视频最多的方式就是拍摄一两段视频,直接发或者简单的拼接起来发个朋友圈微博,这时候让他们使用 log 拍摄完了再去做流程化的后期剪辑工作略显麻烦,因此,是否支持杜比视界功能以及表现是否出色,成为了小雷的第二个测试点。
当使用杜比视界拍摄的视频在支持杜比视界的设备上播放时,我们能看到更大的动态范围,比如说夜晚的灯光,能直接从画面中感受到灯在发光,比较符合我们当时肉眼看到的效果。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逆光视频以往总是老大难,要么暗部死黑,要么亮部过曝。面对这一难题杜比视界的含金量自然是可想而知。
但杜比视界也有一个业界难以解决的痛点,对高光的压制不到位,要么是强行拉高画面亮度导致分不清主体和背景,要么完全没能压制住高光,导致暗部细节全部丢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安卓端微信仍不支持杜比视界的预览和播放(此时画面会严重泛白),因此如果你只是想简单拍一段视频分享给朋友,切记先关闭设置中的杜比视界录制功能。
回到三台影像旗舰谁的录像表现最强的问题上来,雷科技简单为各位总结一下:
小米 15 Ultra:
优点:影调依旧有徕卡味、相册内置多种滤镜(可导入第三方)、在暗光环境中表现不错、功能丰富花样多、在拍摄专业视频时是三者中难度最低的;
缺点:白平衡有点飘、夜景表现不太稳定、log 视频格式支持的选项太少。
OPPO Find X8 Ultra:
优点:能较好地过滤掉手持拍摄时的抖动、对 log 视频支持的选项最完善、白平衡表现最好;
缺点:出现失焦的次数最多、面对快速切换的画面时会出现「诡异」抖动、收音表现一般。
vivo X200 Ultra:
雷科技深度体验下来,其实很难在三者中选出一台真正意义上适合所有人的产品,如果非要选择的话,vivo X200 Ultra 确实是三者中综合表现最强的选手,一方面得益于 vivo 相机团队确实在视频上花了不少功夫,另一方面也与 LYT-818 这颗新传感器以及自研影像芯片有关。
视频只是影像的一部分,雷科技认为目前绝大多数用户在选择影像旗舰时还是会优先看重它的静态拍摄能力,因此还得自己上手体验一番才更有话语权。雷科技也很欢迎各位机主们分享你们的想法,共同交流、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