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的上海 ChinaJoy,索尼 PlayStation 的展台有些不同寻常。在 N1 展馆的黄金位置,飞檐斗拱的东方楼阁取代了常见的蓝白配色,主题是 " 决战游戏之巅 "。更核心的变化在于试玩区——这里摆放的 8 款游戏,全部来自中国开发团队。
从即将发售的《失落之魂》新关卡,到备受关注的《潜阈限界》和《绝晓》,再到人气极高的《黑神话:悟空》和《影之刃零》,一个纯粹由国产游戏构成的试玩阵容,让这里成为了全场焦点。国产主机游戏不再是点缀,而是主角。
索尼互动娱乐(上海)董事长江口达雄在现场表示:" 中国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游戏内容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关注。今年,索尼互动娱乐的展台试玩聚焦国产精品游戏,是想通过 PlayStation 平台持续将优秀的国产主机游戏带给全球玩家。"
这个信号意味着,在中国主机游戏市场,一个由本土开发者主导的时代或许正在到来。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个持续多年的布局—— " 中国之星计划 "。
" 中国之星计划 " 的角色进化
" 中国之星计划 " 正在变化。如果说它过去是一个发掘潜力的 " 孵化器 ",那么现在,它更像一个整合全球资源的 " 输出平台 "。这种角色进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游戏开发者自身能力的提升。
" 最大变化是开发者能力提升。我跑过 50 多家工作室,亲眼见到水平比前几年高。" 索尼互动娱乐中国区游戏制作总监包波说。他观察到一个关键现象:许多原先在手游公司的高端游戏人才,开始转向高品质主机游戏的研发。这为整个生态带来了人才基础。
土壤改变了,种子选拔和培育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中国之星计划 " 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发掘与扶持,而是更精准地帮助那些已经具备相当实力的团队 " 补上短板,同时把长板做得更突出 "。
包波提到,他现在会频繁地在各种场合向开发者介绍国际市场的运作逻辑和发行商的对接方法。计划本身,已经成为一个面向全球化的知识与资源中枢。
当开发者不再是学徒,支持者的角色也必须从导师转变为伙伴。" 中国之星计划 " 正在适应这种转变,它开始将重心更多地放在帮助中国最顶尖的一批游戏开发者,解决他们走向全球市场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与许多传统的投资理念不同的是," 中国之星计划 " 的核心价值不在于资金,而在于提供钱之外的东西,尤其是技术和经验。
这种支持是具体的,甚至是琐碎的。以 PS5 手柄的触觉反馈为例,包波说,很多团队认为振动效果的开发难度过高。计划为此引入了合作伙伴 RichTap。后者提供的工具能让振动调试 " 所见即所得 ",开发效率提升明显," 振动制作时间能减少一半以上 "。对于追求沉浸感的 3A 级游戏,这种技术支持解决了开发中的一个关键痛点。包波认为,这甚至可能成为中国开发者实现国际超越的一条捷径。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计划运作的另一个核心逻辑。当开发团队在音效、美术或特定技术领域遇到瓶颈时,计划会引入像维塔士这样的外部专家团队来解决。" 我们会先分析这个团队的优劣,来评估哪里不行,比如音效,那我们就要引入 3A 流程非常专业的来做。" 包波说。这种模式避免了让开发团队陷入 " 所有事情都自己做 " 的陷阱。
在投资层面,计划也保持着清晰的边界。它采用的是项目投资,而非公司股权投资,这意味着它更关注作品本身,而非公司估值。选拔标准也极其聚焦:" 我们最核心的关注点仍是游戏品质本身:是否好玩、好看、好听。" 包波强调。一个项目要进入 " 中国之星计划 ",需要经过可能长达 2 年的评估,包括对团队背景、公司管理的尽职调查和 SWOT 市场分析,但最终的决定因素,永远是作品的品质。
技术、经验、资源,再加上市场支持和精准的本地化策略,共同构成了一个超越单纯资金援助的支持体系。这或许才是 " 中国之星计划 " 在当前游戏行业投资热潮中,最独特的价值所在。
向世界讲述中国游戏
当国产游戏走向世界,一个问题无法回避:如何处理本土文化特色与全球玩家接受度之间的关系?" 中国之星计划 " 入选项目的做法,不是回避,而是转化。
以《达巴:水痕之地》为例,这款游戏的美术总监冯迅和团队多次进入西藏考察,但他们做的不是文化搬运。游戏构建了一个架空世界,目标是将现实中有趣的文化元素,如面具、舞蹈、音乐," 转化为游戏体验 "。对于文化壁垒的担忧,冯迅认为门槛并不存在:" 就像《战神》,你不需要了解古希腊神话也能玩。真正的门槛在于玩家对动作游戏的接受度。"
另一款游戏《潜阈限界》则从立项之初就瞄准全球市场。制作人肖心禅表示,团队会与印度、日本、欧美的团队合作,确保产品的国际化表达,同时在内核中融入中国元素。
" 中国之星计划 " 本身对此也形成了清晰的观点。" 只要是中国人制作的游戏,就承载着中国故事。" 包波认为,开发者应该专注于自己真正热爱的题材。很多时候,文化理解的难度被夸大了,他反问:" 你玩过《战神》之后,对北欧神话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也没那么难懂,对吧?"
关键不在于削弱文化特征,而在于做好翻译和解释工作。" 本地化一定要做好,翻译、解释一定要到位。" 这是包波给出的直接答案。与其担心别人看不懂,不如先把字幕做好。
机遇与挑战并存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让全球市场对中国游戏有了更多期待,也让国内开发者更有热情。这是一个明确的机遇。同时,中国玩家对游戏品质——画质、音效、叙事、中文配音的严苛要求,也推动着开发者必须打磨出更好的作品。
但挑战同样现实。高品质游戏开发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通常需要 3 到 5 年打磨,这对投资人、开发者和发行商都是极大考验。" 包波说。一个爆款无法支撑整个产业,中国游戏需要更多成功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整体实力。
另一个挑战来自开发者自身。维塔士中国区总经理田立说,开发者,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倾向于自己埋头解决所有问题。这种闭门造车的习惯,在高度工业化的游戏开发体系中是危险的。学会与外部专家合作,尽早寻求帮助,是开发者必须转变的意识。
对此,包波给新入行者的建议是:第一,学习专业知识,游戏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第二,多玩游戏,从好作品里学习;第三,学会找合作伙伴,而不是所有事都自己做。
中国游戏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开发者水平在提升,市场在成熟,全球的目光也已投来。在这个节点上," 中国之星计划 " 的角色更像一个助推者。它不只是提供资金,更是通过输入技术、经验和全球化视野,帮助那些有潜力的中国游戏,便捷地走向全球主机游戏市场。
《黑神话:悟空》的体系或许无法被简单复制,因为它依赖于专业人才的经验和长期的资源积累。但它证明了一种可能性:在中国可以诞生出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顶尖游戏。而有 " 中国之星计划 " 这类国际项目的支持,更多走向国际的高品质作品也更有希望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