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 J.D.Power 源于美国,但调研结果并不会发生倾斜。7 月 31 日,J.D.Power| 君迪发布了《2025 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 SM(TXI)》(以下简称智能化研究),这份报告主旨在于研究所有乘用车的智能化科技配置、质量和使用体验,其调研报告来自全国 81 个城市、2024 年 7 月至今年 3 月 19135 位传统能源、去年 7 月至今年 1 月的 19617 位新能源车主抽样调研,覆盖了 35 个品牌 139 款传统能源车型和 45 个品牌 115 款新能源车型。
和市场反馈的情况几乎保持一致,J.D.Power 智能化研究得出的结论是:2025 年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水平再创新高,其智能化创新指数继 2024 年上涨 22 分后,今年再增 38 分至 588 分(总分 1000),同时衡量先进配置渗透率市场深度指数也大幅提升 80 分,总分达 275 分。
其次,智舱配置与交互设计日趋同质化,辅助驾驶则迎来发展拐点 —— 用户对 ADAS 配置的感知率和专注度显著提升。
未来,在保障安全感与信任感的基础上,迭代出类人化辅助驾驶体验,将推动更多 ADAS 配置向主流市场渗透;最后,AI 能力成为智能座舱下一阶段的竞争分水岭。用户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语音对话与车控,市场正期待杀手级垂域场景应用的出现。汽车智能化 2.0 时代的大幕已启,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份榜单因为涵盖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所以包括 BBA 在内的传统豪华品牌,此次也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而更出乎意料的,其实是主流新能源榜单,此前一度在某次智驾辅助系统测评中赢得高分的特斯拉,居然未能进入榜单前十,甚至前 15 位。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增强了车辆辅助驾驶及安全相关配置,比如以前知道 ACC 自适应巡航,现在对 AEB 更感兴趣,以前知道远程控制车辆,现在对远程遥控泊车更感兴趣——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已经了解了更多的智能化配置,汽车厂家需要拿出实际才能打动大家了。
J.D.Power 智能化研究认为:尽管智能化水平整体提升,但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也在加剧。2025 年行业整体质量抱怨量同比增长 34.8 个 PP100,尤其是在配置易用性方面问题突出。智能座舱类配置中," 不易理解 / 难以使用 " 问题占比升至 36%;与此相对,故障类问题占比下降明显,表明消费者在 " 能用 "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 好用 " 的需求;语音助手的使用方面,语音识别与内容理解仍是两大痛点,消费者对 AI 技术能否真正提升交互效率寄予更高期待。对主机厂来说,未来在减少故障问题前提下,合理的优化配置设计将成为提升消费者用车体验的重点。
简单来说,越复杂的设备,出故障的机率越高,同时智能化科技的故障,也往往会让老司机遇到新问题,但有些问题其实不一定完全是因为车辆设备本身造成,比如试驾的过程中,也有同行不知道当前的智能语音已经可以识别方言了。
按照当下最流行的说法," 安全就是最大的豪华 "。所以大家不一定买了豪华品牌的车,但有权享有 " 豪华的安全 ",其实按照智能化配置的发展水平,如工信部已经明确,自 2028 年起,AEB 要成为轻型汽车的强制标配。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便利性的智能配置也广受欢迎,J.D.Power 分析认为:在智能座舱的使用体验中,消费者对包括数字钥匙、车控 APP 等便利性配置展现出持续旺盛的需求。
作者:刘英 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