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7 月 24 日讯(记者 陆鹏鹏 )继《黑神话:悟空》掀起国产 3A 游戏热潮后,中国游戏产业再传捷报。
平台销售或超 1 亿美元
7 月 24 日,国产类魂 ARPG(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明末:渊虚之羽》(下称《明末》)正式发售,分别登陆 PC、XSX 和 PS5 三大游戏平台。Steam 页面显示,该款游戏售价 248 元,豪华版售价达到 298 元。
《明末》构建了一个融合历史与幻想的独特世界观。游戏以明朝末年的动荡时局为背景,玩家将扮演一位名为 " 无常 " 的失忆女侠,在战火纷飞的乱世中探寻真相。
游戏中,开发团队巧妙地将古蜀文明元素融入游戏设定,打造出极具东方特色的黑暗奇幻风格。其核心玩法继承了魂系游戏的精髓,强调武器流派的选择与战略性的资源管理,40-60 小时的平均游戏时长足以为玩家提供深度沉浸体验。
另有外媒将其列为 2025 年必玩类魂游戏,认为它将满足《艾尔登法环》《黑暗之魂》及《黑神话:悟空》粉丝的所有期待。
游戏制作成本方面,目前《明末》官方尚未公开具体制作成本。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周期大约 7 年,每小时游戏时长开发成本约为 1500 至 2000 万元,整体游戏时长约在 20 个小时,总开发成本在 3 到 4 亿元人民币。结合开发团队人数、制作周期、技术难度、游戏时长等多个维度来看,预估《明末》开发成本大约在 1.5 至 2 亿元,略低于《黑神话》。
从销售表现来看,根据数据分析网站 Alinea Analytics 测算,该游戏全平台首月收入有望接近 6000 万美元,且如若转化率保持稳定,则仅 Steam 销售额最终将超过 1 亿美元。
发售 1 小时全球 10 万人同时在线
无爆款 IP 加持的《明末》能否延续《黑神话》热度?
在《黑神话:悟空》以雷霆之势席卷全球游戏市场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明末》这个后来者身上。
然而市场的审视总是严苛的,《明末》能否延续《黑神话》的辉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满足玩家们日益高涨的期待?
Steam 数据显示,《明末:渊虚之羽》上线 10 分钟,Steam 同时在线峰值人数为 7.4 万人,上线 1 小时破 10 万人,预计晚间热度将进一步上升。
然而这一数据对比《黑神话》仍有较大差距,去年 8 月,《黑神话》上线 1 小时,全球在线玩家人数超过 100 万,两小时超过 120 万,四小时超过 140 万,8 小时在线玩家突破 150 万,11 小时同时在线游玩人数达 218 万人,位于 Steam 同时在线游玩人数榜单峰值第二名,仅次于《绝地求生》。
缺点是游戏的关卡设计稍显稚嫩,部分场景的难度提升缺乏合理过渡。迷宫般的地图设计和陡峭的难度曲线,将许多玩家挡在了真正的游戏乐趣之外。
此外,与《黑神话》线性的游戏进程不同,《明末》非线性的关卡设计更为复杂,整个游戏过程对玩家的耐心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这种设计上的差异,使得两款游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用户体验,爱好者认为这种设计更巧妙,新手玩家会认为这种过程是一种折磨。
在文化传播层面,《明末》处境更为弱势。游戏分析师殊童对蓝鲸新闻记者表示,缺乏《西游记》这样的超级 IP 加持,原创的 " 无常 " 女侠故事需要从零开始构建认知度。虽然游戏大胆融合了古蜀文明与克苏鲁元素,但这种实验性的文化混搭能否被全球玩家接受,仍需时间验证。
对于一款 3A 大作来说,IP 就像文化传播的加速器,《明末》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突破壁垒。
但正是这些多元化、差异化,折射出中国 3A 游戏正在经历的蜕变。从《黑神话》的一枝独秀到《明末》的勇敢尝试,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成长轨迹。正如明末那个动荡年代孕育出的思想火花一样,游戏产业的突破往往也需要经历这样的阵痛期。
从外包到原创
国产 3A 游戏进入量产时代
随着《明末》在各大平台上线,其背后的成都灵泽科技也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这家成立于 2016 年的游戏公司,其发展轨迹恰如中国游戏产业的一个缩影。
在 VR 创业热潮席卷全国的 2016 年,灵泽科技推出了处女作《A.D.2047》VR 互动影视游戏,展现出对前沿技术的敏锐嗅觉。虽然彼时的游戏市场反馈不佳,但公司并未止步于此,其官网上 " 探索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 的愿景,暗示着更大的抱负。
2018 年,当国内单机游戏市场尚属蓝海时,灵泽科技几位合伙人果断转向,次年《明末:渊虚之羽》正式立项。
天眼查显示,灵泽科技法定代表人、实控人均为姜敏,持股 39.11%。
随着《黑神话:悟空》与《明末:渊虚之羽》的相继问世,中国 3A 游戏产业已进入初步规模化发展阶段。
目前,包括灵泽科技、网易、腾讯光子工作室群、灵游坊等头部厂商均已布局 3A 赛道,《燕云十六声》《代号:致金庸》《影之刃零》等重磅作品蓄势待发,这些兼具文化深度与工业水准的产品,正在全球游戏市场掀起 " 中国浪潮 "。
灵泽科技首席技术官夏思源曾在央视采访中表示,可以看到更多国产单机游戏在技术实力上实现跨越,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和海外团队掰一掰手腕了。
这一数据背后,是中国游戏产业从代工制造向原创研发的积极转型。早在数年前,我们还在讨论为什么国内无 3A 的问题,但如今,我们或许更应该思考如何实现 3A 游戏的规模化、高质量产出。
市场的期待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成功,而是见证更多可能性。正如《明末》思考的不是复制《黑神话》的成功,而是引领产业能持续产出各具特色的 3A 作品。《明末》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它敢于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这条路注定荆棘密布,但探索的过程比它的商业成败更值得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