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新征程中,鲁班工坊作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张 " 国家名片 ",持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莫斯科国立通讯与信息技术大学携手,共同打造了全球首个引入中国 5G 技术的俄罗斯鲁班工坊。从渤海之滨到伏尔加河畔,从天津共识到莫斯科实践,这座工坊以教育为舟、技术为帆,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成为中俄职教合作的一颗璀璨明珠。
●专业共融,打造国际一流 " 金专业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的根基。俄罗斯鲁班工坊聚焦 " 现代通信技术 " 与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两大前沿领域,将中国 5G 技术标准与俄罗斯职教体系深度融合。中俄教师团队齐心协力,共同研讨、修订,制定了 6 门国际化课程标准,编写了 4 本双语教材。这些成果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两国教育智慧的结晶。通过这种深度融合,工坊的专业建设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培养出的学员既具备扎实的俄罗斯理论教育基础,又掌握了中国先进的 5G 技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协同,锻造尖端实训 " 强平台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俄罗斯鲁班工坊拥有 800 平方米的实训场地,1:1 复刻 5G 通信全场景,所有设备均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华为、唯康等领军企业深度参与,实现了课堂与岗位的无缝衔接。学员在这里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设备,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鲁班工坊成了技术的孵化器,也是中俄校企 " 命运与共 " 的实践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师资共育,培育国际交流 " 好使者 "。俄罗斯鲁班工坊开展了六期 EPIP 师资培训,1246 人次、680 学时、108 天的培训背后,是天津职业院校教师悉心传授 5G 组网技术的专注,是俄方学员体验中国装备与中国标准时的惊叹。通过培训,中俄教师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参训教师阿纳斯塔西娅 · 库德里亚肖娃荣获 " 俄罗斯青年科学家 " 称号,这正是两校 " 匠心同行 " 的最佳见证。
●人文互鉴,共绘文明交流 " 新画卷 "。人文交流是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理解与信任的重要桥梁。两校以鲁班工坊为媒,举办 " 一带一路 " 研讨会,促进了两国学者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组队参加世界大赛,让两国学生在竞技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联合技术攻关,推动了双方在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这些活动让技术合作升华为文明互鉴,增进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
(作者: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