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夏能源网
光伏寒冬," 套牢 " 的不只有成千上万股民,还有曾经狂热招商的地方政府。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 hxny3060)获悉,7 月 4 日晚间,京运通 ( SH:601908 ) 公告,因合同纠纷,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城市建设投融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 " 海勃湾城投 ")对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乌海京运通提起诉讼,涉案金额 2.44 亿元。
海渤湾城投是乌海市海勃湾区国资委全资子公司,为地方国资。京运通主营硅片、光伏设备制造等,注册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市值 93 亿左右。
实际上,近期地方国资起诉光伏公司的案子不止京运通一个,还有棒杰股份 ( SZ:002634 ) 和宝馨科技 ( SZ:002514 ) ,涉案金额分别为 3 亿元和 4.7 亿元。再加上去年赣州国资追债的爱康科技(3.5 亿元),几家总的涉诉金额约 13.57 亿元。
曾几何时,光伏企业是各地招商争抢的对象,地方政府奉为座上宾,更拿出审批 " 一条龙 "、土地财税补贴等一系列优待措施。
但如今,随着光伏寒冬延续、产能出清走向深入,越来越多项目面临停工、撤资的问题,撕破脸后地方政府只能去诉讼维权。
这是在为当初冲动投资和过热招商买单,由此产生的后遗症、烂摊子,将成为往后数年很多地方的一道伤疤。
频繁上演的国资 " 追债 " 大戏
一是代建厂房工程款。例如,2017 年,为招引京运通落户乌海,乌海市海勃湾城投以代建价值约 3.5 亿元厂房入股项目公司,并约定京运通在协议签署后第 8 年回购股权。不过,因能评手续被卡,双方关系破裂,厂房虽建成,海勃湾城投却并未入股乌海京运通公司。海勃湾城投以事实上形成代建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为由,起诉京运通及乌海京运通,追讨代建费用。
二是投资入股款。宝馨科技、棒杰股份相关项目都是以当地政府出资入股方式确立合作的,但之后或因注册资金被抽走占用(如宝馨),或因项目失败(如棒杰)企业无力回购,地方国资最终选择了诉诸公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涉诉企业中,宝馨、棒杰是 2022 年才进军光伏的跨界新军,爱康虽为光伏老厂却在前几年的转型中失利。爱康和宝馨还都押注了耗资巨大、目前尚不能产业化的异质结、钙钛矿技术。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不足,是在行业大风浪中最容易翻船的对象,地方政府在招商时的背调、风控明显是出了问题。
事实上,他们也都在光伏寒冬来临时最新陷入了困境。爱康已于去年 6 月被终止上市,在此之前的 5 年多时间,爱康合计亏损超过 43 亿元。宝馨自 2023 年第二季度开始亏损,至今年上半年,已连亏 9 个季度,亏损额超过 10 亿元,而其总资产不过 18 亿。棒杰也连续 7 个季度亏损,至今年二季度,合计亏损额也将超过 10 亿元。京运通是这几家企业中状况最好的,但在 2023 年就有两个季度出现亏损,至今 8 个季度合计亏损超过 30 亿元。
持续的经营困境,使这些企业负债率飙升。目前,除京运通资产负债率(53.4%)在 60% 以下外,其他三家都已超过 80%:爱康到 2024 年年中资产负债率 81.94%;棒杰和宝馨的资产负债率在 2025 年一季度末更是超过 90%。
面对这些债务缠身的起诉对象,地方国资怕是只能不停挠头了——即使法院裁决赢了,又能实际追回多少钱呢?
光伏招商热 " 后遗症 "
地方政府对光伏企业法律诉讼,是出过去数年间光伏招商热留下的一地鸡毛。
为了招引光伏项目,很多地方政府是 " 来者不拒 ",并且还提供代建厂房、国资入股、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政府出资额占到项目固定投资比例 50% 以上的比比皆是。由此,也导致了光伏行业在过去几年体量迅速膨胀,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生态急剧恶化。
具体而言,地方政府的过度招商为行业留下了三大 " 后遗症 ":
一是过度招商吸引了大量投机者涌入。他们本着 " 空手套白狼 " 的心态讲故事、蹭概念,在资本市场割韭菜,最终自己也付出了代价。
以宝馨科技为例,其实控人马伟善于资本运作。2022 年,马伟从钣金制造跨界光伏,宣布了超过 90 亿元的项目投资,以 0 基础入局 HJT 电池组件和钙钛矿电池。一系列造势后,宝馨科技股价从约 3 元 / 股飙涨至 18.49 元 / 股,成了有名的妖股。但 " 雷声大雨点小 ",跨界两年,其电池和组件业务一直都没有起色。2024 年报显示,光伏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板块的营收占比仅 3.55%。
二是在地方政府的 " 骄纵 " 下,光伏企业 " 任性而为 ",肆意毁约。
因为狼多肉少,这些光伏企业成为各地方政府争抢的对象,地方政府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惠,于是,就出现了一家光伏企业同时吊着几个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的现象。
即使已签署的合作协议,能否落地也要看光伏企业的 " 脸色 "。例如,京运通在与乌海关系破裂后,就在 2022 年 8 月公告将原本募投的 " 乌海 10GW 高效单晶硅棒项目 " 变更为新项目 " 乐山 22GW 高效单晶硅棒、切片项目 ",之后南下四川,转投乐山怀抱了。
三是 " 无论好坏、照单全收 " 的招商,最终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成 " 接盘侠 ",投资款 " 打水漂 "。
2024 年 5 月,赣州国资旗下赣州市南康区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南康城发 ")与爱康签署《股权合作协议》,南康城发出资不超过 3.5 亿元向赣州爱康光电增资或者受让控股权。公告还称,该合作体现了南康建发对爱康未来良好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
然而,仅一个月后,爱康就被终止上市了,后来被爆出爱康债务规模达 76 亿元,对外担保超 137 亿元。面对爱康巨大的 " 债务黑洞 ",南康城发瞬间傻眼了,无奈以爱康债务到期无法偿还提起了诉讼。
宝馨科技与大禹实业、诚园绿能的纠纷也属此类。宝馨科技与安徽大禹实业约定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大禹实业出资 3 亿后,宝馨科技却未履行出资义务。在与内蒙古诚园绿能的合作中,宝馨科技前期实缴 2.6 亿元作为项目公司注册金,之后却又将注册资本金中的 2.5129 亿元陆续转回了宝馨科技账户,只留下诚园绿能在风中凌乱……
地方政府苦果难咽
招商热留下的诸多 " 后遗症 ",最终都要行业和地方政府来承受。如今,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光伏企业业绩承压、资金紧张,甚至破产重组,那些曾经真金白银支持它们扩产的地方政府,成为了买单者。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7 月 4 日,宝馨与大禹实业的官司一审宣判,宝馨被判返还出资款及财务成本等费用合计 3.32 亿元。但眼下宝馨恐怕已无能力支付这笔款项了,到今年一季度末,宝馨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 1377 万元。此外,目前宝馨还有 1.43 亿元的未决诉讼,涉诉资金超 4.75 亿元。宝馨的负债率高达 91.49%,净资产仅 1.54 亿元。
棒杰同样深陷诉讼泥潭。截至 2025 年 5 月 27 日,公司及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新增尚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的涉案金额合计约为 3.93 亿元,涉案金额累计达公司 2024 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 130.96%。
京运通同样官司缠身。过去 12 个月,京运通及子公司作为被告的、涉诉金额在 500 万以上的诉讼、仲裁合计达到 21 起,涉案金额累计达 10.51 亿元。自行业洗牌以来,京运通的现金流急剧萎缩,2023 年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还是 18.24 亿元,到今年一季末仅剩 1.38 亿元,不足一年多前的 " 零头 "。
至于爱康,因无力支付债务,赣州基地已在阿里平台上架拍卖。一轮已流拍,二轮拍卖则将于 7 月 20 日进行。此外,南康城发近日发出消息,将公开拍卖赣州爱康此前 2.1 亿购买的 600MW 异质结电池产线设备,起拍价 1.37 亿。
出于能源转型和发展地方支柱产业的目的,地方政府青睐光伏项目,本无可厚非。但 " 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 的一窝蜂式招商,不仅加剧行业乱象,还使得地方政府自己也成为受害者,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但是,这样的招商热潮不仅没有停止,依然还在继续。据媒体统计,截至 5 月底,仅新疆、甘肃、四川、云南、广西等 5 个省区就发布了 33 个光伏相关的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 526 亿元。寒冬下的逆行,风险极大,如果把控不好,未来或将又是一个个 " 烂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