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0 日晚间,浙商银行(601916.SH)发布关于董事长辞任的公告,陆建强因到龄不再担任浙商银行董事长。经董事会审议,由行长陈海强代为履职,直至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且其任职资格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之日止。
雷达财经注意到,陆建强的突然离职令外界颇感意外。陆建强的离任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9 日,而根据官方此前披露的任期公告,原定任期到期日为 2027 年 8 月 8 日,相当于提前两年多离职。
历史上,在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浙商银行曾经凭借傲人的业绩和庞大的资产规模,稳坐 " 浙系一哥 " 的宝座。但时过境迁,如今的浙商银行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多项关键指标下滑,违规罚单不断," 浙系一哥 " 的地位岌岌可危。
对于新接班人而言,能否带领浙商银行走出当下困境,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棘手考验。
三年前被空降就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
雷达财经梳理浙商银行公告发现,陆建强于 2022 年年初空降至浙商银行。
2022 年 1 月 11 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陆建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党组提名,出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彼时,他并无银行系统任职经验。
2022 年 1 月 25 日,浙商银行召开第六届董事会 2022 年第二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名陆建强先生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候选人的议案》。
公司披露的陆建强简历显示,其于 1965 年 4 月出生,哲学硕士,高级经济师。
陆建强曾任浙江省企业档案管理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浙江省工商局工商信息管理办公室主任,浙江省工商局办公室主任,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浙江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机关党组成员,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财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 年 8 月 9 日,浙商银行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浙商银行陆建强任职资格的批复》。陆建强正式出任该行董事长一职。
2024 年 8 月 9 日,浙商银行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公告陆建强当选公司董事长,任期至 2027 年 8 月 8 日。
然而,陆建强未能履职至任期满。7 月 10 日晚间,浙商银行发布关于董事长辞任的公告,陆建强因到龄辞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及 H 股授权代表职务。
彼时,浙商银行披露,陆建强及该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总行部门、分行、子公司主要负责人,拟以自有资金共计不少于 2000 万元自愿增持该行 A 股股份,增持计划实施时间为 4 月 9 日起 6 个月内。
对于掌门人的离任,浙商银行表示,陆建强任职期间在公司治理、战略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多有建树,推动业务稳步发展,公司及董事会对其贡献表示感谢。
同日,浙商银行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由执行董事、行长陈海强代为履行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法定代表人职责,直至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且其任职资格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之日止。同时,董事会委任陈海强为 H 股授权代表,任期与第七届董事会任期一致。
资料显示,陈海强是由浙商银行内部晋升,自 2015 年加入浙商银行已有十年,曾任浙商银行宁波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浙商银行行长助理兼杭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浙商银行首席风险官,浙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现兼任浙江省国际商会常务副会长。
今年 4 月 2 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根据浙江省委决定,陈海强任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同时提名为浙商银行行长。
次日,在浙商银行的 2024 年业绩说明会上,陈海强以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的身份面对媒体聚光灯。
7 月 8 日,浙商银行公告称,陈海强的行长任职资格已获得金融监管总局核准。
" 浙系一哥 " 地位不稳
浙商银行是 12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公司于 2004 年 8 月开业,总部设在浙江杭州。截至 2024 年末,该行总资产 3.33 万亿元。
历史上,浙商银行曾与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一起被外界并称为银行业 " 浙系三杰 "。凭借领先于后二者资产和营收规模,浙商银行曾被称为 " 浙系一哥 "。
从资产规模来看,浙商银行目前依然是 " 浙系一哥 ",但业绩掉队压力已经跃然纸上。
2024 年,浙商银行营业总收入 676.50 亿元,增速为 6.19%;归母净利润增速 151.86 亿元,增速为 0.92%,创四年来新低。
对比之下,宁波银行 2024 年营业总收入 666.31 亿元,同比增长 8.19%;实现归母净利润 271.27 亿元,同比增长 6.23%。
杭州银行 2024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383.81 亿元,同比增长 9.61%;实现归母净利润 169.83 亿元,同比增长 18.07%。
据此判断,浙商银行不仅净利润被两家超越,而且营收规模也被宁波银行逼近。
拉长时间线来看,2021-2024 年,浙商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的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7.49%、8.08% 和 9.34%;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 6.28%、11.54% 和 22.40%。浙商银行双双垫底。
除了业绩压力以外,浙商银行在资产质量与资本指标上的表现同样落后。
在资产质量相关指标上,截至 2024 年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 1.38%、拨备覆盖率 178.67%;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 0.76%、拨备覆盖率 389.35%;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 0.76%、拨备覆盖率 541.45%。
资本充足指标方面,2024 年年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 12.61%、一级资本充足率 9.6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8.38%;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 15.32%、一级资本充足率 11.0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9.84% ;杭州银行资本充足率 13.80%、一级资本充足率 11.0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8.85%。
目前,浙商银行还面临巨大的 " 合规压力 "。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从 2025 年 1 月初截止到 2025 年 4 月 23 日,浙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被罚总金额已超过 2000 万元,月月接罚单已成为该行常态。
比较典型的是 2025 年 1 月 27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向浙商银行开出 1680 万元的巨额罚单,指出其 15 项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信贷业务不规范经营、资产池业务未纳入统一授信管理等。与此同时,被罚的还有上海分行的 7 名管理层。
业内人士认为,江浙地区银行业竞争极为激烈,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浙系银行强势崛起,浙商银行在市场份额和资产规模均受到挤压。
未来,浙商银行能否在新的管理团队带领下,扭转净利润增长乏力的局面,在浙系银行的竞争中重拾优势,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