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汽大众 " 品质开放日 " 系列活动再次举行,新一期活动以 " 硬核 " 整车试验为主轴,向媒体及嘉宾系统性地介绍了上汽大众的研发与验证体系。25 天模拟真实户外暴晒一年的耐候性试验、车门开闭 100,000 次的耐久性试验、模拟极端工况下抵御远超特大暴雨级别降雨量的可靠性试验……一系列高标准的测试项目集中亮相,直观阐释了上汽大众在产品稳定、可靠、安全等方面的底层逻辑与考量,更清晰传递了其对德系基因的传承和对长期主义的承诺。
近年来,汽车产品可靠性与品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用户对其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升。上汽大众通过严苛的产品研发流程与验证体系标准,保障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品质一致性,展现体系化实力。
在整车和零部件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中,上汽大众严格遵守的标准有近 8000 条,涵盖国标、大众集团企业标准以及 "DIN/ISO/VDA" 国际标准。上汽大众提前考虑各种风险点,以严苛验证标准保证产品的可靠和安全。
千锤百炼验品质 产品耐用更可靠
近 8000 条标准是否都落实了呢?如何确保车辆从设计到生产、交付的质量一致性?上汽大众坚持在批量准备阶段,对整车进行耐久及可靠性试验、耐候性试验、碰撞试验,滥用试验、性能试验,功能试验等六大类、80 余大项、涉及 3000 多种试验组合的测试,通过检验新产品在各种用户工况,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各种极限工况下的性能和整车表现。
在各项 " 硬核 " 测试中,本次品质开放日以整车阳光模拟试验室、门盖强度耐久试验室、四通道车身试验室、水管理性能试验室、四驱转鼓声学试验室和电磁辐射抗扰试验室等为例,呈现了上汽大众研发与验证体系的部分环节。
在研发提速中坚守 " 安全永远是底线 "
活动当天,上汽大众和行业专家、媒体代表,还围绕研发提速与验证、安全质量关注回归等话题展开了热烈探讨。在智能电动化浪潮席卷行业的当下,上汽大众直面 " 研发提速与质量保障 " 议题,清晰传递其价值理念:效率与质量并非对立,洞悉标准本质方能兼得 " 快 " 与 " 稳 "。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表示:" 企业开发一款车,不是把车销售出去就结束了。质量和品质是贯穿车辆全生命周期的,需要精心设计,在开发前明确目标客户,进而规划质量指标。每一项测试和验证,都是对品质的保障。"
以整车道路测试为例,在样车试制阶段,上汽大众平均每个项目要投入 200 辆测试车,单车最高测试里程达 10 万公里,相当于用户行驶 30 万公里。每一个项目测试至少跨越一年半的周期,穿越两次寒冬、一次酷暑。
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表示:" 定义一款车能否进入市场,上汽大众有‘一杆秤’。这杆秤背后的信心,来自于稳定的试验资源和完备的开发与验证体系。每一个结论,都是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并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试验标准而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