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吸收合并交易迎来新进展,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要来了。
证监会最新批复了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这也是重组新规后的 " 首单 "。
截至 7 月 18 日收盘,2 家公司总市值分别为 1524 亿元、1069 亿元,均超千亿元。
7 月 18 日," 两船 " 双双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已同意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公告显示,中国船舶以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 A 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
换股比例方面,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换股价格分别为 37.84 元 / 股、5.05 元 / 股,换股比例为 1:0.1335。
即每 1 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 0.1339 股中国船舶股票。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船工业集团持有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为 200,743.61 万股,持股比例为 26.71%,为存续公司的控股股东。
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控制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为 370,470.67 万股,控股比例为 49.29%,为存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最终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据交易报告书,本次交易实施后,中国船舶将承继及承接中国重工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
" 中国巨轮 " 来了!
自去年 " 并购六条 " 发布以来,A 股市场并购重组进入 " 活跃期 "。
" 两船 " 合并也是新 " 国九条 " 发布后,首个公告重组方案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
梳理时间线来看,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去年 9 月官宣筹划合并。
今年 1 月 7 日,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出具了有关批复意见,原则同意本次交易的总体方案。
7 月 4 日,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再到目前证监会批复,也意味着 A 股近十年最大规模的吸收合并交易实质上已重组完成。
从业绩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合计达 43 亿元至 49 亿元,同比增长约 121% 至 152%。
在五大造船央企中," 两船 " 占比超 80%。
其中,中国船舶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在 28 亿元至 31 亿元之间,同比增加 98.25% 至 119.49%;中国重工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 15 亿元至 18 亿元之间,同比增长 181.73% 至 238.08%。
从订单规模看,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截至 2024 年 9 月 14 日,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总手持订单规模达 6263 万载重吨。
分别是韩国造船海洋、扬子江船业、三星重工、韩华海洋的 1.9 倍、3.8 倍、4.5 倍和 4.8 倍,远超过国内外头部总装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过 4000 亿元、营业收入将超过 1300 亿元。
无疑,未来这艘 " 中国巨轮 " 无论是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还是手持订单数均将领跑全球。
中金分析师表示,并购重组市场的规模和活跃度持续升温,一系列标志性案例陆续落地。
通过并购重组市场,企业利用横向及纵向整合,快速吸纳稀缺的技术与市场资源,实现盈利扩张与估值重构,进而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以及关键 " 卡脖子 " 领域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