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如蝉翼的纱裙、纹饰细腻的衣褶、迎风展卷的纸张、根根分明的发丝……这些,竟然都是瓷!" 难以想象 "" 太惊艳了 ",7 月 18 日登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 " 万象本色——‘中国白 · 德化瓷 " 上海艺术大展 " 上,观众惊叹声连连。
" 你以为是纱,其实是瓷 ",曾经冲上热搜的这一词条,指的便是当代德化白瓷作品《神话》。包括这件网红作品在内的超过两百件白瓷精品,亮相此次展览,作为第 36 届上海旅游节重要文博艺术项目之一,开启一场独属 " 中国白 " 的瓷艺华章。
展览现场,《神话》塑造的玉漱公主瓷骨仙姿翩然独立,享受 " 单间 " 待遇,最是引得观众挪不开眼睛。只见她在灯光下白中透红,透着独特的温度,任光影在蝉翼般的衣袂间游走,独具东方美学韵味。据其创作者连德理透露,作品从制胎到烧成花了六七年,历经上百次失败。" 创作时得不断调整瓷土配比、控制窑温,既需要精益求精的技艺,有时也带点一些运气。" 他坦言最终运用自主研发的 " 高韧薄胎瓷衣技艺 ",成功将瓷衣厚度控制在 0.2 毫米,让坚硬陶瓷化作绕指柔纱," 希望上海的朋友们能感受到白瓷的这份灵动 "。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百余年来不仅间接参与德化白瓷的全球流通进程,也已成为德化白瓷的市场引擎与研究、收藏高地。馆方期待通过展览与研讨,延续海上丝绸之路的文脉,将德化白瓷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据悉,馆方整个展览期间将紧扣 " 万象本色 ",通过多维度、跨学科的学术实践,从东方美学本源、技艺传承脉络、文明互鉴史观、当代创新实践等四个维度展开,呈现 " 瓷上丹青 " 工坊、德化瓷系列讲座、专家导赏等形式丰富的美育活动。
饮茶,看宋画山水在杯壁苏醒;行车,见玉瓷云纹随光影流转;品香,香氛沿白瓷脉络渗透,花朵绽放满室生香……围绕展览,中华艺术宫还特别推出一系列兼具艺术性、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的展览文创品,既彰显德化瓷 " 白如凝脂、温润如玉 " 的传统特质,又巧妙融入场馆特色和上海城市元素,以创新设计诠释中式美学的当代演绎,让传统白瓷焕发当代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