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爱集微APP 昨天

H20 解禁为本轮 AI 热潮填上一块重要拼图

近来,随着大模型的密集发布,以及各大 AI 巨头对数据中心的大规模投资,新一轮 AI 热潮正在形成。而英伟达 H20 的解禁又为本轮 AI 热潮填上了一块重要的拼图。

新一轮 AI 热潮形成

在全球市场上,新一轮的 AI 热潮正在快速形成。7 月 10 日,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公司 xAI 正式发布最新一代大语言模型 Grok 4,并同步推出多智能体协作版本 Grok 4 Heavy。该模型基于 xAI 自研的 Colossus 超算集群训练,使用了超过 20 万张 H100 GPU,训练量是 Grok 3 的 10 倍,推理性能提升显著。马斯克宣称,Grok 4 的智能水平已经 " 全面超越博士智力 ",尤其在学术问题上,它能在所有学科中达到甚至超越博士级别。

5 月 6 日,谷歌 DeepMind 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发布了 Gemini 2.5 Pro "I/O"。这是今年 3 月谷歌发布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 Gemini 2.5 Pro 的升级版本。在 AI 排行榜 LM Arena 上,该模型在多个指标上登顶。目前该模型已向 Google AI Studio 的独立开发者、Vertex AI 云平台的企业用户以及 Gemini 应用的普通用户开放。

OpenAI 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日前也透露,GPT-5 预计将在今年夏天发布。这将是该公司生成式 AI 能力的一次重大升级。据报道,GPT-5 将远超 GPT-4,早期测试者称其 " 在多个方面都有显著进步 "。

中国战场同样硝烟弥漫。7 月 11 日晚,月之暗面公司突然发布重要更新,正式推出 Kimi K2 模型并同步开源。Kimi K2 采用 MoE 架构,总参数达到 1T,激活参数为 32B,相较于过去的基座模型,更强调代码能力和通用 Agent 任务能力。在多项基准性能测试中,Kimi K2 表现出色,达到开源模型 SOTA 水平。

此外,百度 " 文心 X1" 引入知识增强技术,在中文法律文书生成领域达到专业律师水平;阿里云推出 " 通义千问 Qwen2.5",支持 128 种语言实时互译;腾讯 " 混元 Pro" 与微信生态深度融合,实现社交数据的闭环训练;字节跳动 " 豆包 Pro" 则凭借短视频场景的海量数据,在多模态创作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国内 AI 大模型的热度丝毫不弱。

H20 加速产业链建设

大模型的发展有力带动了 AI 数据中心的建设热潮。Meta 创始人马克 · 扎克伯格近日表示,Meta 将斥资数千亿美元,为超级智能打造数个大型 AI 数据中心。扎克伯格表示,其首个数千兆瓦数据中心 Prometheus 预计将于 2026 年投入使用,另一个数据中心 Hyperion 将能够在未来几年内扩展到 5000 兆瓦。今年 4 月,Meta 将其 2025 年的资本支出提高到 640 亿~720 亿美元之间,以增强 Meta 在与 OpenAI、谷歌竞争中的能力。

此外,微软宣布将在美国华盛顿州投资 120 亿美元扩建 " 星门计划 " 数据中心,部署超过 50 万片 GB200;谷歌在俄克拉何马州建设全球首个液冷 AI 集群,PUE 值突破 1.05 的行业极限。

国内同样大力投资 AI 数据中心的建设。 中国三大运营商同步发力,中国移动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部署算力规模达 10EFLOPS 的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上海临港项目引入华为 Atlas 900 集群,中国联通则与百度合作建设智能计算专属云。地方政府也不甘示弱,北京发布 "AI 十千计划 "(十万 P 级算力、千亿参数大模型),深圳前海推出全球首个算力期货交易平台。据统计,2025 年全球 AI 基础设施投资预计突破 3500 亿美元,中国占比超过 30%。

而英伟达 H20 的解禁将有效推进这一进程。此前,由于 H20 被禁,我国许多采用英伟达算力芯片的新建数据中心项目面临延期或缩减规模,如张北阿里云 " 云脑 " 项目、贵阳数据中心集群等。据报道,2024 年第四季度至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厂商采购了超 60 万张 H20 GPU。此后由于美国政府的禁令,约有 40% 尚未交付。随着 H20 解除禁售,芯片供给受限的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受此影响,AI 算力相关产业链也将受益,包括服务器、光模块、交换机,以及 AIDC 建设相关的供配电系统、电源、散热器等环节。

AI 芯片国产替代需同步推进

此前,H20 禁售的三个月真空期内,国产 AI 芯片订单量激增。此次,H20 的解禁固然有效缓解了国内算力芯片的供应焦虑,但国产化替代进程仍不容忽视。这一轮 AI 热潮将对国内 AI 芯片的发展形成有力促进。短期内英伟达 H20 解禁虽然会对国产芯片带来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反而将会强化国内企业推进国产替代的决心。而 AI 在各行业的落地也将为国产芯片提供验证场景。

2025 年第一季度,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 42.3 倍,首次实现季度盈利。据报道,目前寒武纪思元 590 芯片在互联网领域批量出货,单卡支持 128K 超长上下文,在电商推荐系统中响应延迟低于 15ms。海光信息的深算 3 号芯片已进入互联网用户中展开测试。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的千亿级重组,将形成 " 芯片 - 服务器 - 解决方案 " 的全链条能力。

在新锐企业方面,壁仞科技 BR100 芯片在短视频内容审核等场景性能优秀;摩尔线程 MTT S80 在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上有着良好的表现。这些企业通过 " 定制化 + 开源 " 策略,快速抢占 H20 退出后的市场空白。

爱集微APP

爱集微APP

专业权威的ICT产业服务机构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