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格隆汇 20小时前

“拆解”平安多元化:“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得服务者得天下

近期,中国平安 A 股、港股在资本市场表现可谓抢眼。

7 月 18 日,平安 H 股一度大涨 2.65%,A 股也在此前几日略有回调后,站上 10 日均线,开启新一轮攻势。

( 来源:富途行情 )

统计来看,自今年 4 月上旬低点至今,平安 A 股累计涨幅达到 25%,平安 H 股累计涨幅更是突破 38%。

结合保险板块的行情来看,此轮资本市场狂欢背后,受益政策东风、资金加码以及基本面改善等多重共振。而聚焦到平安,在笔者看来,其更深层次的价值成长锚点,则藏在其 "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 " 的战略转型当中。

眼下市场亦不乏声音质疑其多元化战略模式,可能沦为 " 孤岛式 " 的扩张,资本市场也很难对有多元业务板块布局的集团企业给到更高的估值。

但如若进一步深究,不难看到,平安的 "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 " 并非简单业务拼图,而是一场围绕商业模式的系统性重构,而这背后也孕育着平安正在重写的估值范式。

一、 政策、资金、基本面,三重利好共振下的价值重塑

先来看近期中国平安乃至整个保险板块的这一轮亮眼行情,可以说是政策、资金、基本面三重因素共同催化的结果。

首先,政策层面来看。

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不断优化 " 长钱长投 " 制度环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帮助疏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堵点,释放行业改革红利,且这些政策总体上也更有利于行业头部公司。

如在今年 4 月 8 日,《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简化档位标准,上调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

而在 5 月 7 日,金融监管总局推出重磅政策组合拳:下调股票投资风险因子 10%、新增 600 亿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并启动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计划等。

7 月 11 日,财政部发布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新规,通过弱化短期收益考核压力,引导险资减少股市短期抛售冲动,鼓励加大权益投资布局。

可以说,这些政策在近年来低利率以及资产荒环境下,对于保险公司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升险企整体的投资收益水平,缓解保险资金面临的利差损挑战起到了 " 精准拆弹 " 的作用。这也对保险板块的整体表现构成了支撑,为行业估值修复提供了清晰、可持续的催化剂,提升行业整体的市场预期。

再来看资金面。

此前,5 月 7 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多个方面对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关业务提出要求。

伴随新规落地,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得到持续强化,公募机构整体行业持仓逐步向业绩基准看齐,由此这也直接带动了保险、券商、银行等主动权益类基金低配的板块迎来修正。特别是,主力资金连续增仓保险股,推动对保险板块重新定价。

而从目前来看,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仍处低位且行业仍被大幅低配,后续这一修正趋势还将继续演绎。

近日,东吴证券研报亦表示,当前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仍处于低位,估值对负面因素反应较为充分。2025 年 7 月 16 日保险板块估值 2025E 0.61-0.93 倍 PEV、0.99-2.14 倍 PB,处于历史低位,并对行业维持 " 增持 " 评级。

最后,业绩韧性作为股价基石,也持续提振市场预期。

随着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景气度提高,保险公司业绩将受益。此前东吴非银团队研报认为,保险业经营具有显著顺周期特性,未来随着经济复苏,负债端和投资端都将显著改善。

结合平安财报来看,也验证了公司稳健的基本面和持续的业绩修复潜力。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 379.07 亿元,同比增长 2.4%,其中 ,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母营运利润 268.64 亿元 , 同比增长 5.0%。期内,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强劲,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到 128.9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4.9%,新业务价值率 32.0%,同比提升 10.4 个百分点。

( 来源:公司资料 )

总的来看,当政策打开 " 长钱 " 入口、资金推动 " 仓位再平衡 "、财报确认 " 业绩拐点 ",对于平安而言,其估值的修复才开始刚刚进入第一阶段逐步从 " 便宜 " 走向 " 合理 "。

如若把视线聚焦更长远的未来,平安的价值要走向 " 生态溢价 " 的跃迁,则需要聚焦到其多元化战略层面。

二、 多元化战略透视:医养服务赋能综合金融,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首先不妨回答市场最大疑问——平安做医疗养老是不是 " 不务正业 "?

在笔者看来,把医养做成 " 不一定要多赚钱但离不开 " 的水电煤,是平安对综合金融棋局最精妙的落子。

需要注意的是,平安并没有做重资产的医院、养老院的 " 地主 ",而是成为连接医疗、养老供给与金融需求的 " 路由器 "。这既避免了资本消耗,又把医养能力标准化、产品化,嵌入保险、银行、证券等综合金融业务场景。

在此不妨参考美团,其布局的单车、充电宝等业务有一条清晰的逻辑,即:低毛利业务形成高频入口带动高毛利变现。

显然,美团用单车、充电宝等业务把用户户一次次拉回 App,平安则用医疗健康、居家养老等业务把客户留在综合金融生态。对美团而言,单车、充电宝业务不怎么赚钱,但带来外卖、到店高毛利订单。而对平安而言,医养业务虽然毛利不一定高,但带来高价值的保单、私行理财等业务机会。

而这一布局下,显然也可以看到平安围绕产品、客户以及风控上形成的三大协同效应。

首先产品维度。

传统寿险的业务逻辑是 " 出险后赔钱 ",面临同质化并陷入价格战内卷的困境。

对比之下,平安的保单可以附加健康管理、居家照护等服务,客户获得的是 " 少生病、不生病、病了有人管 "。同样的保费,体验差异显著,价格敏感度下降,退保率下降,件均保额提升。

其次,客户维度

医养服务成为了 " 钩子 ",让一次线上问诊、一次体检,便能够识别到客户家庭结构、资产状况、风险偏好。

而这些数据反馈到金融端,可以清晰的知道,银行高净值客户需要高端养老社区,年轻家庭需要教育金 + 少儿高端医疗,由此精准匹配寿险、银行、证券等综合金融产品。

且这一互动显然也是双向的,在这一生态布局下直接带来了的结果是:更多触达和服务客户的机会,获客成本的下降,以及单客价值的提升。

从财报数据来看,截至 2025 年 3 月末,平安已有近 2.45 亿的个人客户,客均合同数达到 2.93 个。同时平安客户中有近 63% 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 3.37 个、客均 AUM 达 6.12 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 1.6 倍、4.0 倍。

再次,风控维度。

通过健康管理前置,如借助线上问诊、慢病管理等手段,能够将保险赔付从事后补偿转向事前预防。由此这也有助于通过健康管理等方式,提前预估风险、帮助产品定价,进而降低赔付率,直接释放承保利润。并且,基于此这还能够持续反哺产品迭代和服务创新。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套生态系统,客户的参与度越高,如通过健康管理,获得更高的 " 健康分 ",其对应的保费折扣、保障额度、附加服务就越丰厚,由此形成 " 越健康,保费越优惠,进而吸引更多人加入 " 的正循环,使整个业务生态的客群粘性也将更加牢固。

三、医养投入如何创造回报?锚定金融主业的升级

由此来看,平安的 " 医疗养老 " 模式核心在于将价值创造锚定在金融主业的升级上。

一方面,医养平台本身保持低利润率,带来的更多的是协同与赋能作用,核心价值体现为实现更多的客户触达,提升保险等综合金融产品的溢价能力与销售效率。

如在销售保单的同时,叠加了全年不限次线上问诊和慢病管理等附加服务,让消费者有更多的 " 获得感 " 进而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可以说,医养平台像一台精准的客户 " 孵化器 " 和 " 链接器 ",用最低的成本把流量灌进金融主业的 " 高毛利管道 "。

另一方面,综合金融的交叉变现,医疗养老成为贯穿银行、证券等业务的客户价值纽带,构筑了一个高粘度的生态,让客户在平安的 " 金融超市 " 里逛得越久,购物车就越满,客群价值潜力的释放就越充分。

可以看到,在医疗布局方面,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平安内外部已经建立了覆盖 29 个科室的约 5 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合作医院近 3.7 万家,实现了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 100% 覆盖。

而在养老方面,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超过 19 万客户获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平安居家养老线下服务覆盖 85 城,联合超过 200 家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 4 月,平安推出 " 添平安 " 保险 + 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和优质的医养服务;而 7 月平安进一步推出 " 享平安 ",进一步围绕客户最关心的体育、教育、文化、健康等领域,提供全场景的配套服务和权益。

可以说,平安构建的 " 医疗 + 养老 " 基础设施使其从传统的金融集团变身成为 " 国民级生活服务提供商 ",满足了当下老龄化与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 " 金融保障 + 品质生活 " 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渴望。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平安的轻资产运营避免了资本消耗,且这套生态自带 " 滚雪球 " 杠杆,随着业务模式的跑通,边际成本将不断降低,并带来更高客户留存率与利润率,持续释放价值潜能。

四、结语

总的来看,平安将医养转化为提升金融产品竞争力的高附加值服务,并深度融入客户生活场景,使其俨然成为了面向全民的基础设施级服务提供商。

正所谓得服务者得天下,当市场在讨论平安 " 多元化会不会摊子太大 " 时,其已经把金融骨架和医养血肉融会贯通,将市场的质疑转化为更深厚的 " 护城河 "。

市场应当意识到,平安的多元化布局对其估值的影响,不是单纯的 " 分部加总 " 逻辑,而应视为 " 生态价值的折现 "。换言之,对于平安而言,其真正的时间复利,体现在其客户生命周期总价值的指数级放大,这一点也将持续在其生态潜能释放中不断演绎。

有理由期待,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与行业格局的演绎,中国平安依托 "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 " 战略驱动,有望步入新一轮价值重估周期。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