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失去即时零售赛道的入场券,美团、阿里、京东最近可谓是是打出了真火,大额优惠券如雪片般飞入了消费者的怀抱,"0 元外卖 " 也不再稀奇。可有了 2016 年那一次 " 外卖大战 " 的经验,大家也都知道这一切都是以透支未来为代价,毕竟真金白银的投入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补贴终有结束的一天。
事实上,卫星店是美团在去年年末提出的外卖专营模式,并与知名餐饮品牌合作共建了一批 " 店型轻量化,更专注于外卖服务 " 的店铺。并且自今年开始," 明厨亮灶 " 的后厨直播将成为卫星店必备基础设施,对于开放后厨直播的商家,美团方面将给予支持,其中就包括首页 " 明厨亮灶 " 专区的流量倾斜、硬件补贴等。
其实不仅仅是美团盯上了 " 品质外卖 ",一直在隔岸观火的抖音近日也悄然入局。近期抖音生活服务发布公告,对商家准入要求做出调整,宣布从 6 月 30 日开始,商家需以定向邀请的方式入驻 " 随心团 " 业务,最重要的是商家得是品质商户(包括但不限于有堂食、履约体验、销量表现、品牌力等维度进行评判)。
事实上,外卖商家漠视食品安全是过去几年互联网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几乎隔三差五就会被网友们翻出来讨论一番。
如果经常点外卖,想必就会对 " 国潮外卖 " 不会感到陌生。" 如果打开外卖是国潮包装和黑色液体勺,就知道这顿又不干不净了 " 这样的网友言论,使得以 " 国潮外卖 " 为代表的低质外卖已然成了小作坊、不卫生、预制菜的代名词,并在整个外卖市场上演一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
在京东、淘宝闪购掀起这一轮外卖大战之前,国内外卖市场呈现出的是美团和饿了么双头垄断格局。他们为了收回前期成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向商家要利润,而后者自然就得向用户转嫁,并想方设法从各个环节省钱。
可现实情况是商家不仅要给平台支付佣金,还需要付出骑手的配送费,甚至要自掏腰包补贴用户来推广自己,这三者相加的比例最低 20%、高则则会达到 26%。比如一份 30 元的订单,商家到手的可能只有 22.2 元,如果再将人工、水电、租金、原材料等成本算上,堪称是 " 利润比刀薄 "。
墨菲定律已经告诉我们,可能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无堂食外卖店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今年央视的 315 晚会上就被曝光,诸如黄焖鸡涉及回收剩菜二次烹饪、外卖炸鸡含亚硝酸盐等多种添加剂、营养粥品存在增稠剂滥用等等。
当食品安全问题不再是悬在外卖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是已经 " 实锤 " 的现状后,"100 元挑战 " 在短视频平台走红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仅如此," 品质外卖 " 还是一个美团、抖音实现用户分层,进而筛选出优质客群的契机。而 " 品质外卖 " 就意味着客单价更高,接受的用户自然拥有更强的付费潜力,而这类用户正是跑通即时零售业务的关键。因为即时零售的目标受众群体,是那些接受只需要多花一点钱就能马上收到商品的人,愿意为更好的体验支付溢价正是他们的标签。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