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在政策助力与行情推动下,新股民蜂拥开户," 跑步 " 入市。很多 95 后、00 后的 Z 世代年轻人,成为入新股民。
他们当中,除了小曾,还有在证券公司实习时初涉股市的冉冉,有从自诩 " 华尔街之狼 " 到回归学术的小李,有从莽撞交易到寻求在不确定中锚定自己的李岩……
就 "Z 世代股票投资与市场认知 " 的话题,我们在 95 后、00 后的投资者之间开展问卷调查。回收的 286 份有效问卷显示,有 72% 的年轻人接触股票投资仅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平安证券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 2025 中国金融市场投资者洞见白皮书显示,Z 世代投资者大量涌入,使得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30 岁以下的投资者的占比达到 30%,比 2024 年 9 月 24 日之前翻了倍。
"Z 世代 " 不再是金融市场的 " 局外人 "。这些怀揣零花钱试水、在社交平台获取资讯的年轻投资者,带着 " 赚第一桶金 " 的梦闯入市场,却在宏观微观突变、个股陷阱和行情震动中体味欣喜、焦虑、幻灭、顿悟、蜕变……用真金白银换来一堂堂投资认知课。
从过于自信到实践出真知
" 我可是差一点进入网易第一届大学生模拟炒股比赛华北前十名的人!"27 岁的小李骄傲地说。
" 我很小的时候就和家长一起看电视上播放的股市收盘信息。我觉得花花绿绿的数字很有意思。" 小李回忆称," 父亲总说股市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但真正吸引我的,是那些跳动的数字背后,似乎藏着解开财富密码的钥匙。"
长大后,小李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对口领域专业,目前正在攻读金融学博士。他的书架上摆着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以及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CPA(注册会计师)等证书。
小李说,他当时一度觉得自己是 " 华尔街之狼 ",理论知识足以碾压市场,炒股易如反掌。
但现实却是,在真金白银的股票交易中,小李陷入大额亏损、小额盈利的怪圈。
" 最痛苦的不是亏钱,而是发现自己所学的理论在现实情况面前多么不堪一击。" 小李说。有一次,他仔细筛选出一只技术指标良好、财报堪称完美的股票,坚定买入,信心满满。未料到赶上了央行降准的时点,市场资金迅速涌向金融板块。小李买入的这只个股随即从红转绿。那一刻,他慨叹于 K 线分析敌不过宏观变量。他开始反思:证券考试能教会自己规则,但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伴随着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小李的选股逻辑经历三次迭代。最初,他通过参考报纸上的新闻和交易所公布的信息选股;后来,自主研究和亲朋好友的推荐,决定着他的投资;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提供者的增多,他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分析工具更多元。在这当中,新媒体荐股潮让他产生警惕。" 抖音、小红书上的炒股心经看似专业,实则多是幸存者偏差。被‘圈内大牛’割过韭菜后,我再也不信社交平台上的相关消息。"
前述问卷数据显示,仅有 6% 的受访者从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获取投资信息——这正如小李选股逻辑的三次迭代:从传统媒体到人际网络,再到对新媒体荐股的审慎疏离,每一次都是 Z 世代投资者的认知进化。
2015 年,A 股市场从指数创出新高到坠落转熊,让小李意识到,无论是 " 新股不败 ",还是加杠杆追高,背后都隐含着风险。对市场心生敬畏的清醒认知,让他在 2020 年疫情后不再盯盘交易。" 当学业与盯盘冲突时,我意识到股市带来的情绪波动,远不如埋首写论文的状态踏实 "。
" 华尔街之狼 " 是电影滤镜,现实中更多的是半夜焦虑的普通股民。" 我选择回归学术,是为了从实践中提炼理论,或许这才是更适合我的投资之道。" 小李说。
" 地天板 " 上的喜悲
2024 年 11 月 20 日,在郑州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小曾的手机屏幕映着两组 " 刺眼 " 的数字:他将一只持股兰生股份以 12.24 元 / 股的价格清仓,单日浮盈 3 万元;半小时后,他逢低买入的另一只股票大千生态正在冲刺涨停。
这个读材料学的研三学生不会想到,当他次日以 30.24 元 / 股卖出大千生态、账户单月收益率飙升至 58% 时,命运已在 K 线图的另一端埋下伏笔。
" 利好股市的‘ 9 · 24 ’政策出台后,11 月份的那段时间,A 股像加了催化剂的反应釜。例如深受市场关注的日出东方,连连斩获涨停板。我泡在图书馆查的那些 K 线理论,突然在实盘里‘活’了过来——‘地天板三天两现,地板价买就是捡钱’。论坛里的热帖也总上演着这种神话。我专门挑连板股‘水下低吸’,有时单日盈亏能差出一辆代步车的钱。" 小曾说," ‘几分钟赚够同学月薪’的快感,让我把导师说的‘学术要严谨’全抛到了脑后。"
转折点出现在 11 月下旬的一个开盘时刻。小曾买入兰生股份。在当时," 跌停前毫无征兆。" 他在复盘笔记里写道。之后,当兰生股份连续两日跌停时,他执着于买入成本,直至亏损 1.3 万元才割肉离场。
" 割肉后我便慌了神,看某个‘老师’说常山北明是上一周期的龙头,于是逆着趋势买入常山北明,结果这一次亏得比兰生股份那次还多。" 几番操作下来,小曾单月亏损 8 万元,账户收益率骤降至 -59%。这场从天堂到地狱的过山车之旅,让他内心五味杂陈。
单月 58% 的收益率曾让小曾陷入典型的 " 过度自信陷阱 ",而在亏损 1.3 万元那天,他 " 键盘上的手指一直在发抖 "。小曾的感受暗合行为金融学的 " 损失厌恶 " 理论——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是收益快感的 2.5 倍。
当他在深夜复盘时才意识到,自己追逐的 " 地天板神话 " 背后,是无数跟风者在跌停板上的 " 血泪 "。
" 现在我不再天天泡论坛看‘老师’荐股,自己的交易频率降到了每周一次。" 在明媚的阳光下,他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筹码分布图说:" 以前总以为看懂量、价就能征服市场,现在才明白,K 线图最该看懂的是人性。"
在不确定中锚定自己
在吉林某大学就读非金融专业的大二学生李岩,最初的选股逻辑带着年轻人的莽撞:看到科技行业利好消息就跟风杀入,甚至没读过个股的最新财报。" 就像拿着玩具枪上战场。" 他自嘲道。
2025 年 4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所谓的 " 对等关税 " 大棒,A 股市场上资金的信心受到波及,股指大跌。
李岩重仓的科技股成了重灾区。他持有的两只科技股从涨停板一路砸向跌停,分时图划出一道陡峭的斜线。李岩的掌心沁出冷汗:账户里近万元的浮亏,相当于他三个月的生活费。课本里的 " 市场波动 " 突然具象成账户里跳动的红绿色数字。
割肉离场的那天,他在图书馆角落坐了一下午,嘴里默默地念着 " 当被鳄鱼咬住时,要及时止损 "。
转机出现在黄金与军工板块的逆势上扬。当他试探性买入黄金板块与军工板块的个股后,账户亏损逐渐收窄了一半。" 那天我突然懂了什么叫‘危机中的对冲’。"
李岩时常整理自己投资笔记上的 " 错误清单 "。
" 要看清股东结构、不要盲目跟风、要重视行业周期…… "
" 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市场满是黑天鹅,要学会在不确定中锚定自己。"
现在,李岩在股票投资上的年化收益率维持在 10% 左右。当被问及如何在盈亏中保持镇定时,他指着电脑桌面上的天气图标说道:" 市场的不确定性就像天气,我们无法阻止暴雨,但可以学会打伞。" 在他眼里,在政策与资金的交织博弈中,真正的锚点从来不是预测涨跌,而是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逻辑。
投资和人生都没有标准答案
" 我想用数据验证世界,而不是用试管观察世界。"21 岁的冉冉,在悉尼大学经济学与数据科学双专业就读的大二学生,曾是一名医学生。从医院实验室到股票交易软件,她的跨界经历不仅是一次职业转向,更是一场关于理性投资与自我认知的探索。
2024 年寒假,冉冉在国内某证券公司的实习工位上点开 Excel 表格,将课堂上的 CAPM 模型和 Python 量化代码套用到两只医药股上。她坚信自己 " 科学选股 " 能战胜市场。
未料,医药集采政策亮相,部分医药股下跌。冉冉的持仓股一周内股价暴跌 18%,账户浮亏近千元。" 小红书上都是日赚过万的截图,我却连泡面都吃不起。" 深夜蜷缩在宿舍时,她第一次尝到投资失意的苦涩。一周后,某创新药企的研发突破让她持有的一只医药股反弹,她含泪平仓。" 那一课教会我,在 A 股,数据和政策敏感度必须并存。"
冉冉曾跟风买入某消费电子股后,因忙于其他事情,三个月后才登录账户,这只股票竟因搭上 "AI 硬件潮 " 而股价暴涨 47%。" 我对着屏幕笑了十分钟,这比我精心分析的标的赚得还多!"
市场的教育并未停歇,她深入研究的新能源股因一则产能过剩传闻连续阴跌。" 我以为自己能预测趋势,结果连行业研报的潜台词都没读懂。" 冉冉说。
她开始重新审视投资逻辑:过度依赖技术分析反而会陷入 " 聪明人陷阱 ",而政策风口下的 " 钝感力 " 竟成了 " 保护神 "。她给自己定下三条铁律—— 23 点后绝不看盘、屏蔽所有 " 内幕群 "、投资不超过积蓄的 10%。
加入悉尼大学金融社团后,她在分析师校友的讲座中领悟到机构思维:" 以前我只盯着个股财报,现在学会用碳中和政策反向筛选传统能源股,用宏观视角对冲微观风险。"
在社团分享会上,她将自己投资股票的经验教训浓缩成一份 "00 后生存手册 ":某些大 V 可能是 " 镰刀 ";政策文件比 K 线更值得研读;长期主义需要时代嗅觉等。
在冉冉的书架上,医学教材与《A 股投资周期论》并肩而立。" ‘跨界’教会我最重要一课:投资和人生都没有标准答案。" 她将每月打工收入的 8% 定投沪深 300 指数基金,余下的钱全部投入量化金融课程。" 比起预测明日涨跌,我更相信十年后的自己。" 冉冉说。
当被问及 " 如果重来一次是否还会炒股 " 时,她眨了眨眼说:" 当然会!但我会更早明白,市场的震荡永不停歇,而我们唯一能控制的,是站稳自己的双脚。"
上述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 73.78% 的 Z 世代投资者计划未来一年 " 适当增加 " 股票投资,超过 72% 的受访者认为心态的调节能力是投资中最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初入股市的 " 学费 ",还是辗转获得的 " 投资心经 ",都是年轻的投资者认知迭代的必经阶梯。在 K 线起伏的浪潮里,那些正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方向的新生代,也正在慢慢领会市场的真谛。这不是预测涨跌的技巧,而是敬畏与理性的成长。
(本文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