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珍妮
近日,全球首部天文科普 VR 大空间体验项目《探索地外文明:飞向比邻星》正式亮相浙江省科技馆。
《探索地外文明》主题 VR 沉浸式体验展结合了天文、物理、航天工程多领域知识体系,通过五大板块内容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所有的天文数据均严谨真实,结合最新天文科研成果,完美还原比邻星系统的真实面貌。
在占地近 250 平方米的体验区内,观众可以通过 VR 望远镜仰望星空,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近距离观赏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壮丽景色,感受星际空间的深邃与神秘。同时,借助互动显示设备,观众还能接入新疆阿勒泰沙尔布拉克天文台的实时观测数据,远程观察太阳系。
从技术层面来看,该项目采用了端云协同渲染、大空间精准定位、空间协同感知等前沿技术,实现了超高清画面的无延迟渲染,时延控制在 6 - 7 毫秒之间,有效降低了眩晕感。同时,高达 4320*2160 的分辨率,使得整个宇宙场景的画面达到了 3A 级品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VR)技术已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在科普教育领域,VR 大空间的应用为传统科普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VR 大空间通过模拟真实或虚构的环境,让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普内容。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有助于用户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和现象,从而提升科普教育的效果。比如,借助 VR 技术,用户可以 " 走进 " 太阳系,近距离观察行星的运行轨迹,深入理解天体物理学的相关知识。以 " 星际奇观—太阳系 "VR 大空间沉浸展为例,它首次独家 1:1 还原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国探月工程 " 嫦娥 " 系列探测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等航天器。观众可以近距离仰望这些大国重器,亲身感受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并通过 VR 设备为中国航天点赞。
传统科普方式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 VR 大空间则能突破这些束缚。无论用户身处何地,只需佩戴 VR 设备,就能轻松访问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科技馆等科普场所。此外,VR 技术还能模拟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或未来的科技场景,帮助用户拓宽视野,了解更多科学知识。例如,赣州首个 LBE 大空间行进式 VR 作品《跟着走 · 长征》,就以中央红军长征为创作背景,选取了 " 瑞金出发 "" 血战湘江 "" 遵义转折 "" 飞夺泸定桥 " 等九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关键历史事件,让观众在虚拟环境中重温历史。
VR 大空间的科普内容通常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交互,用户可以亲自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比如,全新自然科普主题体验项目绿野奇遇就从 " 微缩探险家 " 的独特视角出发,依托 " 轻量化虚拟现实(VR)大空间技术 " 以及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借助科技手段打造了一个人类与植物平等对话的平行宇宙。在长达 30 分钟的沉浸式探索体验中,参与者可以通过六大核心场景的虚拟互动,深刻感受自然科学的奇妙与教育意义。
此外,VR 大空间还利用先进的图形渲染技术和音频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逼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欣赏到绚丽的星空、壮观的地貌以及生动的生物形态等,这些丰富的感官刺激不仅增强了科普内容的趣味性,还有助于提高用户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End
大空间情报
企业热点
AI 大脑与双手?谈 DeepSeek 与 Manus 的博弈
行业解读
报告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