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30 日上午 9 时 30 分,伴随开市的锣声回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大厅,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入驻企业——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9678.HK)正式登陆港股主板。作为园区人工智能领域的标杆企业,云知声开盘价报 205 港元 / 股,成为年内港股表现最亮眼的科技新股之一。其背后的 " 摇篮 " ——由老旧家具厂蝶变而来的金隅智造工场,作为首届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 的项目,再次以硬核实力印证了首都存量空间焕新赋能产业升级的成功路径。
上市仪式现场,云知声创始人黄伟博士与联合创始人梁家恩博士共同执锤敲锣。黄伟在致辞中表示:" 云知声将肩负‘用 AGI 创建互联世界’的使命以香港为支点,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全球化发展的责任。" 此番宣言,彰显了中国 AI 企业开拓国际资本市场的决心。
空间赋能 厚植沃土
云知声的研发总部扎根于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的核心金隅智造工场。这片曾轰鸣着天坛家具生产线的老工业基地,正是北京城市更新 " 最佳实践 " 的典范之作。园区改造并非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精准把握硬科技企业的核心需求,创造性保留了高达 85% 以上的工业遗存空间。6-27 米的层高、5 吨 / 平方米的地面荷载,这些烙印着工业基因的特质,为云知声等需要特殊研发环境(如小试中试、重型设备布局)的硬科技企业提供了难以复制的空间载体,使数据管线在昔日的生产骨架中奔流不息。
金隅智造工场的价值远不止于物理空间的转换。它代表了北京在城市减量发展背景下,探索 " 腾笼换鸟 "、推动产业迭代升级的智慧,与怀柔区金隅兴发科技园等一道,构成了首都盘活存量空间、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谱,为全国超大特大城市工业遗存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 " 北京方案 "。
更宏大的创新图景在科技园 70 万平方米的版图上铺展。云知声所在的金隅智造工场,与毗邻的金隅智荟中心、聚焦前沿生物医药研发的金隅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形成技术共振。园区内还布局了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院士专家创新基地等 10 大公共服务平台,为云知声等企业提供从技术验证到成果转化的全周期支持。此外,园区内另一家上市公司国能日新同样在此实现技术突破,与云知声共同印证了这片土地的创新浓度。
云知声从技术研发到登陆资本市场的历程,折射出科技园区 " 空间载体、产业服务、资本链接 " 的创新生态闭环。这种以城市更新为基底、以产业升级为路径的实践,正为首都科创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资本赋能通道。园区运营方金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海淀区政府设立 " 金隅海淀 " 科创基金,已投资十余家科技企业。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搭建的产学研资源网络为企业上市对接产业合作伙伴提供重要支撑。
顶尖人才磁场。园区内院士工作站集聚朱日祥、王华明等十余名院士专家,创新人才占比近半。依托 " 央地人才对接 "" 千人进千企 " 等专项计划,云知声核心团队吸纳了来自顶尖高校的科研力量,成为技术突围的关键支撑。
金隅智造工场荣誉墙上的 " 中关村特色产业园 ""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 等奖牌,与云知声新添的上市喜报,见证着这片热土从机器轰鸣老工业基地向国际科创高地的蜕变,这是首都 " 减量发展 " 背景下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更是 " 从建材城到科学城 " 的时代跨越。
相关公司:云知声 , 中关村 sz0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