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万里
编辑 | 张佳儒
2025 年 6 月 25 日,镁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镁伽科技 ")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申请书。
本次镁伽科技港股 IPO 的募资用途拟用于技术及产品研发,扩大产能,扩张销售网络,战略合作及投资,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等。
从 2016 年成立至今,镁伽科技从一级市场合计获得 8 轮融资。然而,镁伽科技仍需要不断 " 补血 "。
业绩方面,镁伽科技过去三年连续亏损,合计亏损超 22 亿元。在尚未扭亏为盈背景下,镁伽科技的两位执行董事过去三年每年从公司拿走千万以上酬金(总计),什么情况?
3 年亏超 22 亿元,
两位执行董事拿千万酬金
镁伽科技能走到今天,离不开黄瑜清、张琰、乔志新三位创始人的打拼。
多年前,三位心怀志向的年轻人看到了 " 新基础设施 " 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行研之后,于是走上了创业之路。
截至 2024 年末,镁伽科技已成长为一家营收超 9 亿元的明星公司。
随着镁伽科技港股 IPO,外界对其经营成色保持关注。
资料显示,镁伽科技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自主智能体及多智能体解决方案销售。2024 年,来自智慧实验室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收入分别占比为 31.7% 和 68.3%。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五的企业中,有 4 家来自美国,有 1 家来自瑞士,上述五家国外企业的市占率分别为 10.1%、7%、5.9%、5.6%、4.9%。
镁伽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自主智能体机器人技术市场竞争激烈,预计这种高度竞争将持续加剧。镁伽科技称,竞争加剧可能会对该公司产品造成定价压力,可能会降低收入及盈利能力。
为了在快速增长的机器人技术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近年来镁伽科技扩大业务运营以及持续投资于研发。但这也是导致盈利持续亏损的原因之一。
2022 年至 2024 年,镁伽科技年内亏损金额分别约为 7.59 亿元、7.42 亿元、7.80 亿元人民币,三年合计亏损约 22.8 亿元人民币。
镁伽科技称,若无法产生足够的收入及管理成本,未来可能会持续面临重大亏损,且可能无法实现或随后保持盈利。
值得关注的是,在尚未盈利背景下,镁伽科技有两位执行董事拿走该公司超过千万的酬金(总计)。
在招股书中,于春涛和丁新宇被列入镁伽科技的执行董事行列,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于春涛和丁新宇在镁伽科技获得的酬金(总计)均超过 1100 万元。
2024 年全年,三位创始人的年酬金(总计)均低于 410 万元,于春涛和丁新宇为何能拿千万酬金?值得关注。
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3 年降超 50%
本次港股 IPO 前,镁伽科技已拿下多次融资。自 2017 年 6 月至 2025 年 6 月,从天使轮到 D 轮,镁伽科技合计进行了 8 轮融资。
镁伽科技提到,为实现业务增长目标并保持的行业领先地位,需要大量额外资金。还提示风险称,倘无法在需要时或以有吸引力的条件筹集资金,该公司可能会被迫推迟、减少或完全停止其研发计划及或服务供应。
即使镁伽科技在一级市场进行 8 次融资,该公司仍然存在资金 " 饥渴 " 现象。
一方面,镁伽科技的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
数据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镁伽科技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约为 -3.3 亿元、-4.32 亿元和 -5.21 亿元。
镁伽科技解释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出主要是反映了该公司对研发、团队扩张及业务经营的持续投入。
从数据看,2022 年至 2024 年,镁伽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3.40 亿元、3.08 亿元及 3.94 亿元,占当期营收比重分别约为 74.73%、46.46%、42.36%。
镁伽科技认为,若该公司无法持续研发或有效应对自主智能体机器人技术市场不断发展的技术及动态,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前景将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镁伽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流动比率连续走低,且流动负债净额走高。
2022 年至 2024 年,镁伽科技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 11.25 亿元、9.13 亿元、4.58 亿元,三年合计降幅超 50%。
此外,从 2022 年至 2024 年,镁伽科技的流动比率分别为 0.61、0.47、0.40,连续三年下降。
镁伽科技称可能无法有效管理现金流量状况,或任何重大延迟或收入减少,都可能对其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
在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及部分财务指标走弱背景下,镁伽科技通过港股 IPO 募资,能一定程度上实现 " 补血 "。
镁伽科技后续能否成功闯关港股 IPO 及上市进展如何,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