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份谅解备忘录上签字的 11 家企业,覆盖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供应与软件开发全链条。
在汽车制造商阵营中,大众、宝马、梅赛德斯 - 奔驰,这三家德国汽车工业的领军企业,长期以来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它们的产品代表着德国制造的高品质与精湛工艺。而在供应商和软件企业方面,
博世、大陆、采埃孚、法雷奥等同样声名赫赫。博世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软件和服务等多个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大陆集团在汽车电子、制动系统等方面具备强大的实力;采埃孚专注于传动与底盘技术,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车辆;法雷奥在汽车热系统、自动驾驶等领域成果丰硕。
易特驰、Qorix 和 Vector 等软件企业,则在汽车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此次合作获得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支持。VDA 总经理 Marcus Bolli 表示:" 我们正在共同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强大软件生态系统,开放、透明且安全。" 这一表态为整个项目定下了基调。
反观欧洲传统车企,尽管在机械制造领域底蕴深厚,但软件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且长期依赖外部供应商。大众汽车此前在自研软件项目上的接连受挫,宝马、梅赛德斯 - 奔驰在智能座舱领域的追赶乏力,都暴露了欧洲汽车业在软件时代的短板。
此外,成本压力同样迫使这些企业结成联盟。每年数亿欧元的软件研发投入,让企业不堪重负。通过共享软件平台,企业不仅能分摊研发成本,更可整合各方技术优势。如博世的传感器技术、大陆的电子架构经验等,都将汇聚成突破智能汽车技术瓶颈的合力,加速攻克关键难题。
开源架构重构汽车生态
根据规划,这些公司将在 2026 年之前交付核心软件栈,基于该平台的首批车辆预计将于 2030 年开始批量生产。该软件栈的源代码将作为开源项目发布,由 Eclipse 基金会管理,并基于现有的 S - Core 项目进行开发,采用模块化设计:基础层(通信中间件、认证模块)开源共享,而上层信息娱乐、自动驾驶功能允许品牌差异化定制。
从设计理念来看,该软件栈具有品牌独立性。这意味着,不同品牌的汽车可以基于这个统一的软件栈,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功能。例如,宝马可以利用软件栈的基础功能,进一步优化其信息娱乐系统,为用户带来更加流畅、个性化的操作体验;梅赛德斯 - 奔驰则可以在驾驶辅助功能上进行深度开发,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使得各企业能够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充分利用共享软件平台的优势。
" 代码优先 " 的开发策略,成为项目的核心特色。区别于传统 " 先定规范后开发 " 的模式,企业直接以可执行代码推动项目进程。梅赛德斯 - 奔驰首席软件官 Magnus stberg 强调:" 开放标准是创新的基石。" 这种 " 代码优先 " 的做法,预计可使开发效率提升 40% 以上。小型企业能借此降低技术门槛,大型集团则可实现深度定制开发。
有机构预测,全面采用共享软件栈可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辆车上分摊研发成本,这是任何单一车企都难以企及的规模效应。大众汽车在自研受挫后已转向 " 投资换取技术 " 策略,宣布向美国造车新势力 Rivian 投资最高 50 亿美元获取其软件技术。宝马集团也先后与印度塔塔技术公司、诚迈科技等企业围绕汽车软件展开合作。
有分析人士认为,该项目真正的挑战不在技术,而在如何让 11 家企业共享代码库。2030 年能否量产车型,将验证合作开发的成败。
曾经,欧洲车企通过联合制定内燃机排放标准,主导了燃油车时代;如今,面对特斯拉 FSD 加速落地、中国车企舱驾融合算力突破 1000TOPS 的挑战,这场软件开源联盟的突围之战,不仅关乎欧洲汽车业的未来,更将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版图与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