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 Fold5# 标准版在 25 年 6 月 25 日发布,主打防水 + 防尘 + 抗冻 + 轻薄,核心卖点是 217 克的体重、IPX9+ 级别的防水、6000mAh 电池,定价 6999 元起。
vivo X Fold5 的 12+256 版 6999 元;12+512 版 7999 元;16+512 版 8499 元;16+1TB 版 9499 元。
217 克的玻纤版是全球最轻的大折叠,折叠屏里首个 "IPX9+" 级防水 + 首个 IP5X 防尘 + 零下 20 度防抖、内屏单独拆卸设计 + 首发 299 元的首个 " 单内屏保 "、强兼苹果的最新力作、有同屏 5 开的原子工作台(蓝厂的台前调度)。
外观 & 做工 & 手感 & 指纹识别 & 外放 & 振动
vivo X Fold5 的原厂壳和手机同色,中间是软胶,侧边和镜头圈是硬胶。
转轴处有额外的活动结构,折叠和展开状态都能护住转轴↓。
官配充电头,是老厂老朋友—— 11V 8.2A 大电流方案的 90W A 口快充头。
老实说,发现它不是蓝厂祖传的环保 C 口快充头的那一刻,我眼泪都流了下来。
如果能用上 iQOO 120W 机型那颗 C 口快充头将绝杀,可惜要不得(iQOO 那颗是当今最环保的原厂充电头,除了 120W 私有协议,还兼容 100W PD/PPS。在最新的 V12060L1H3-CN 上,还兼容 44W 的 UFCS,人称 天 生 出 差 圣 体)。
vivo X Fold5 有青松(绿玻璃)、明白(白玻璃)、钛度(黑玻纤)3 个配色↑。青松是一代的新增配色↓。
vivo X Fold5,用的是手机里很少见的暗绿色。
类似我们深圳湾一号的墨绿色迈巴赫,正看是墨绿,光线稍微侧一点是艳绿,而且后盖每个位置的反射角度都略不同,像极了捉摸不透的初恋。
亮面的转轴没有搞花里胡哨的装饰,简简单单,Bling Bling 的。
相机矩阵,就像是把 X200 Ultra 拍扁一样,但大小和比例和谐很多。
按键细长,有自定义按键了↑
不开玩笑,暗绿色的亮面铝合金中框,比黑色和银色更有韵味、更有质感。
中框两侧有做大弧度的过渡,加上机身很窄。这直边中框,手感甚至还有点润。
因为机身太薄,USB 口还有 " 半截屁股 " 露了出来。
vivo X Fold5 是当今,以及可能未来大半年内最轻的大折叠手机:钛度玻纤版 217 克;白 / 青玻璃版 226 克(铝合金亮面中框 + 磨砂玻纤 / 玻璃后盖)。
钛度配色折叠后是 159.68x72.6x9.2mm ( 白 / 青是 9.7mm ) ,展开 159.68x142.29x4.3mm ( 白 / 青是 4.55mm ) 。
什么水平?最近一代的国产大折叠都是 4.xmm,统一用最轻薄的版本对比(其实就是玻纤版大战):
OPPO Find N5 展开是 4.21mm,折叠 8.93mm
vivo X Fold5 展开是 4.3mm,折叠 9.2mm
荣耀 Magic V5 展开是 4.35mm,折叠 9.3mm
小米 MIX Fold4 展开是 4.59mm,折叠 9.47mm
华为 Mate X6 展开是 4.6mm,折叠 9.85mm
vivo X Fold 3 展开是 4.65mm,折叠 10.2mm
PS:经过连续几代不懈的减肥,现在大折叠就是最薄的安卓设备,平板早就被砍于马下了。
vivo X Fold5 与 8.25mm 的大 iPhone 比厚度↑
vivo X Fold5 与 7.99mm 的 S30 Pro mini 比厚度↑
vivo X Fold5 的机身比例偏细长,有索尼内味。
6.53 英寸的细长外屏(21.1 : 9),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故人。如果折叠屏这半边,能单独做机,那是多好一件美事。
因为外屏比例细长,折叠后的握持手感,反而比一些大旗舰更好。
vivo X Fold5 的出厂膜有 AR 抗反射涂层↑。
折痕控制 OK,使用一周后,也只有迎光时能看得到折痕↓。
6.31 英寸屏幕的 vivo S30 Pro mini、vivo X Fold5 外屏、6.7 英寸屏幕的 iPhone 15PM ↑(外屏是接近等深微曲的形态)
6.31 英寸屏幕的 vivo S30 Pro mini、vivo X Fold5 内屏、6.7 英寸屏幕的 iPhone 15PM ↑
vivo X Fold5 的【周边配置】:有红外、NFC 、双频 GPS 、USB 3.0 ( 5Gbps ) 、耳机孔、卫星通信;
vivo 首台有蓝牙无网通信 ( 1.2km ) 的折叠屏、铰链天线 2.0 信号强化、19 频 5G:n1/n2/n3/n5/n7/n8/n12/n18/n20/n25/n26/n28/n38/n40/n41/n48/n66/n77/n78。
双扬声器 ( 上歌尔 1115+ 下瑞声 1216A,都有 N'Bass 填充 ) :音量和音质还 OK,有中上水平。但毕竟厚度所限,低频会比直板旗舰偏弱一点;
X 轴马达 ( 歌尔 0815F 超薄版 ) :超薄折叠屏的振感竟然超过很多影像旗舰(的 0809 马达),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汇顶的侧边指纹:
位置比常见稍高一丢丢,速度和识别率都是侧边指纹正常水平(侧边指纹的速度,其实是超过汇顶的超声波指纹的)。可惜不是 Pro 版,要不然就是双超声波指纹了。
侧边指纹的优势,是从口袋里掏机就能直接解锁。而超声波指纹的优势,是手机放桌面时,以及应用内支付验证时(屏幕上的手指不用挪到侧边)。
其实比起 " 双超声波指纹 ",本彦祖更希望是 " 外屏做超声波指纹 + 内屏用侧边指纹 "。这样不但降成本,还可以提升外屏在各种场景中的解锁体验(能打开内屏的场景,肯定早就完成解锁了,内屏对超声波指纹的需求不迫切)。
vivo X Fold5 是当今防护能力最强的折叠屏,防护能力无需多言,除了防摔能力,其他都超过大部分的直屏手机了:IPX8 ( 3 米水深 ) +IPX9 防水 ( "IPX9+" 说的是可在 1 米水深做千次折叠 ) +大折里首个 IP5X 防尘 + 零下 20 度防冻。
PS:之前大折叠防尘记录是三星 Z Fold6 的 IP4X。而防水记录是 Find N5 的 IPX6+IPX8+IPX9,而华为 Mate X6 和 X Fold3 Pro 是 IPX8。
另外,vivo X Fold5 有内屏单独拆卸设计,有首个 " 单内屏保 "(7 月 15 日前的首发期是 299 元,强烈推荐主力机用户带上)。
蛋丁说得好:伟大的企业提升可维修性。
vivo 的自定义按键,也是果里果气的。可以同时设双击和长按两个操作,挺实用的,就是按键的位置有亿点高。
它最特殊的是,它还能调用蓝心小 V 的快捷指令、vivo 看见、vivo 听说,如果能调用第三方 app 的无障碍功能就绝美了。
所以现在只能勉为其难,将长按设成 vivo 的隐匿模式(强制关掉所有的定位、麦克风、相机权限)。不是去会所的时候用的,不要误会。
客观测试:屏幕 & 性能 & 发热 & 续航 & 充电
vivo X Fold5 的屏幕部分:
内屏 8.03 英寸 120Hz 的 8T LTPO OLED,2480x2200,412ppi。局部峰值亮度 4500 尼特。全亮度高频 PWM 调光,可选类 DC+ 高频 PWM,有 UTG 玻璃,汇顶 GT9966 触控 IC;
外屏 6.53 英寸 120Hz 的 8T LTPO OLED,2748x1172,457ppi。局部峰值亮度 4500 尼特。全亮度高频 PWM 调光,可选类 DC+ 高频 PWM。首发第二代铠甲玻璃,四边微弧,汇顶 GT9916 触控 IC。
官网有标,16GB 内存版都是三星内屏(或为三星 E7),12GB 内存版是京东方内屏。
别的不说,不用抽奖,并大胆标出来,这个值得点赞。
(屏幕测试,亮度颜色条越长越好,色偏颜色条越短越好)
亮度最高的模式是专业模式(好评),不过出厂默认的还是标准模式。
有在控制 OLED 的 APL,局部显示时,亮度变化不大(正常 OLED,点亮区域越小,亮度越高,容易遇到亮度变化的问题)。
内外屏表现比较接近,亮度和色准表现还彳亍。
内屏不出意外地比外屏更强。外屏的亮度均匀性一般,内屏的可视角度一般(从可视角度能基本判断,应该是和前代一致的三星 E7 基材),内外屏 DPI/ 精细度没能做到一致,除此之外的表现都还行,整体观感比前代的 X Fold3/Fold3 Pro 更强。
啊,对了,vivo X Fold5 也把自定义高刷页面隐藏起来了,要在拨号界面 *#*#4244#*#* 手动调出。
系统默认是全亮度高频 PWM 调光,建议对频闪敏感的用户手动关闭(关闭后是中高亮度类 DC+ 低亮度高频 PWM,会更护眼,而代价是会更费电,并会丢失 LTPO 的大部分特性)。
低亮度和高亮度下,外屏默认是 " 全高频调光 " ↓
低亮度和高亮度下,外屏关闭 " 全高频调光 " ↓
低亮度和高亮度下,内屏默认是 " 全高频调光 " ↓
低亮度和高亮度下,内屏关闭 " 全高频调光 " ↓
CPU 性能测试(每一列,颜色条越长,越强)(右侧 4 个不在白名单中的测试,更能反映日常能用到的性能输出)
闪存读写性能(每一列,颜色条越长,越强。同样条件下,容量越大的闪存,速度会越高)
vivo X Fold5 是骁龙 8 Gen 3,约 1200mm 不锈钢 VC 均热板,LPDDR5X Ultra 内存 ( 9600Mbps ) +UFS 4.1 闪存。
因为重量和厚度限制,大折叠都没法用大的 VC 均热板。所以 vivo X Fold5 也遇上所有大折叠都有的尴尬:CPU 多核输出明显比直板机的骁龙 8 Gen 3 保守。
高情商:折叠屏也有自己的优势,热量不容易扩散,而且折起来玩游戏时,因为物理隔开,就算主体部分再热,拇指摸到的外屏都不会烫手。
保守的调度 + 积极的温控线,vivo X Fold5 烤机的稳定性反而超过了很多直板机↑。
实际上,vivo X Fold5 的温控线算是比较放得开的,只是折叠屏确实很难做导热。
展开烤机时,最高温点 50.3 度,出现在内屏中间偏上的区域。此时,背面摄像头奥利奥右上角的最高温点是 47.7 度,后盖中央是 42 度。
(续航测试:测试环境为室温 25.3 度,200 尼特屏幕亮度,测试电量区间 30% 到 80%。包括 30 分钟《和平精英》HDR 高清 + 极限帧数 + 抗锯齿、30 分钟 B 站 1080P 视频播放、30 分钟微博短视频、各 30 分钟的 Wi-Fi 和 5G 冲浪,共 2.5 小时)
5 小时版↑
vivo X Fold5 是 6000mAh 蓝海电池,首发第四代硅碳负极技术 + 首发第二代半固态电池,12% 硅含量(之前是 10%),超高的 866Wh/L 能量密度,新能德 +ATL。
电池实际是 22.93Wh,3275mAh(3.82V)+2725mAh(3.82V)等效于单电芯的并联(所以上面的表里,写的是 " 类单电芯 ")。
vivo X Fold5 的外屏续航成绩,干翻了我们数据库中所有的骁龙 8 Gen 3 直板机,部分骁龙 8 至尊版 / 天玑 9400 机型也被砍于马下,6.53 英寸的 " 小屏幕 " 功不可没。
内屏的实际续航,和 5000mAh 左右的骁龙 8 Gen 3 直板机接近。毕竟屏幕面积翻倍,内屏续航算明显超出预期了。
vivo X Fold5 是 6000mAh 电池 +80W 快充 +40W 无线充。
实际充电峰值 61.2W,主要充电区间在 40W 左右,有超长的涓流过程。
(充电测试,1% 开始。同一行的颜色条越长,速度越快↑。已打开 vivo 超快充电模式 /OPPO 智能极速充电 / 小米快充加速与低电疾充等功能。部分厂商 / 机型默认关闭相关功能,需手动开启)
系统在 39 分钟显示 100%,在 42 分钟进入涓流状态,直到 1 小时 7 分完全断充。
机器在 1% 和 100% 以上的电量区间,预留了不少容量。在这样的设定下,它竟然还能有上面的续航成绩。不开玩笑,保守调度确实是能省不少电。
拍照对比
vivo X Fold5 相机部分,很可能就是 vivo S20 Pro 那一套,三摄的光圈值全都一样(vivo X200s 的长焦和超广角光圈略有不同):
前置内外前置豪威 OV32D(1/3.6 型),裁切成 2000 万像素使用,F2.4;
主摄索尼 IMX921 VCS(1/1.56 型,5000 万像素,1 μ m),F1.57+OIS(CIPA 4.5 防抖),等效 23mm,蔡司 T* 镀膜;
超广角 JN1(5000 万像素,1/2.76 型,0.64 μ m),F2.05,等效 15mm,带微距 + 蔡司 T* 镀膜;
3 倍潜望微距长焦,LYT-600(即 IMX882,1/1.95 型,0.8 μ m),F2.55+OIS,等效 70mm,15cm 微距,蔡司 T* 镀膜。
主摄对比
主摄对比 1、2,全局与中央放大
主摄对比 3、4,全局与中央放大
主摄对比 5、6,全局与中央放大
主摄对比 7、8,全局与中央放大
超广角对比
超广角对比 1、2,全局与中央放大
超广角对比 3、4,全局与中央放大
超广角对比 5、6,全局与中央放大
长焦对比
长焦对比 1、2,全局与中央放大
长焦对比 3、4,全局与中央放大
10 倍对比 1、2,中央放大
长焦对比 5、6,全局与中央放大
长焦对比 7、8,全局与中央放大
10 倍对比 3、4 ↑
vivo X Fold5 的拍照部分,折叠屏里面难有敌手。
这套也是(从 2023 到 2025 年)最适合绝大部分用户、最均衡、最甜点的影像硬件:不用过多牺牲体积 / 重量 / 成本的情况下,这等效 70mm(3 倍)长焦,可拉到 10 倍数毛、可微距,主摄可以和 1/1.3 型竞品打个五五开,也不是纯凑数的超广角。
和 vvo S20 Pro、X200/X200s 高度接近的影像硬件,加上蓝厂的算法摆在那里,成片率是真的高,而且极少 " 夹生 ",LYT-600 的微距长焦,对焦也是真的快。
JN1 超广角确实打不过友商的 JN5(后者镜头素质也更好)。
主摄和 70mm 长焦在细节上都压友商一头。其实友商的多折射式长焦,焦段还微微长一点(等效 73mm),但无奈多折射一次,就多一点折损,而且蓝厂的算法确实更强。
原子工作台:vivo 的台前调度
软件方面,vivo X Fold5 最有特色的,肯定是新的「原子工作台」↑。
中译中就是vivo 的 " 台前调度 ",5 个 App 能同时运行,核心就是同时运行的 " 实时画面 "(设置里可以关掉实时显示)。
只要你想,甚至可以同时看 5 个视频↑,甚至 5 个声音都可以同时播放,还可以独立控制音量,surprise!
PS:类似的功能有,锤子的一步 3.0、iPad 的台前调度、OPPO Find N3/N5 大折叠的全景虚拟屏(OPPO 是 3 个应用的 T 字排列)。
游戏和部分视频 APP,会自动切换成横屏模式↓(设置里有自动切换的开关)。
功能设置页面↓
「原子工作台」本身是个独立的 App ↑(看右下角),有自己的 docker 栏图标。
里面的 App,不但是实时运行的,它们也会出现在多任务界面↑
" 原子工作台 " 的触发逻辑非常丝滑和自然:任意 app 里,在右下角向内划就能直接进入工作台(在 app 左下角内划,是进入传统的小窗模式);在原子工作台右侧的主 app,右下角往外划,就回到全屏。
工作台有 app 的位置记录,无论隔多久再回来,还是重启回来,都会同时加载另外 4 个 app,一秒进入工作 / 战斗状态。
不开玩笑,对于重度手机用户来说,这功能比绿厂的虚拟屏好用,而且 5 个 app 也更 Geek 了(可以自己决定 app 个数,1 到 5 个都可以)。
" 工作台 " 的名字没起错,5 个 app 同时跑,确实只有工作的时候才用得上,像是视频会议、挂视频直播的时候就很有用(别说手机,就算是 PC,也很少需要 5 个 app 同时看)。
如果你的常用 app 在 5 个以内,你会发现原子工作台比多任务界面更好用(进入更快,且有实时画面,不会打断 app 的画面和声音)。
可惜暂时没法像友商那样,把多个不同的 app 配置直接保存到桌面、只能手动固定一个 app、左侧的 app 每次点击都会和右侧的主 app 交换位置↑,不方便形成肌肉记忆。
其实退一步,换成同屏 4 个 app,让左侧四个 app 的位置可以手动固定 + 排序,那可能会更容易理解、更好用。
另外,底部 dock 栏左下角常驻的 " 应用抽屉 " 和文件入口,其实可以换成类似 " 小窗化 " 的桌面和文件管理器。虽然没那么美观,但桌面的 app 位置是用户调整过、有肌肉记忆的,会比原生安卓的字母排序列表↑更好用(我现在的用法,是装个 nova 桌面,直接钉在原子工作台的左侧栏,方便找 app)。
对了,这个老罗都直呼内行的功能,5 个 app 同时跑,性能消耗是比较大的,别说骁龙 8 Gen 3,就算骁龙 8 至尊版来了也会温热。
(翻了一下,在应用管理中,没发现类似名字的 app,不知道能不能提取对应的 apk 包,让其他机型 " 偷渡 " 用上原子工作台)。
" 强兼苹果大赛 " 的阶段性冠军
vivo 在强兼苹果的路上越走越远,vivo 用苹果公开的通用接口开发的功能,已经能威胁到微软 " 最佳苹果开发者 " 的称号了。
除了之前就有的 iPhone 的短信 / 验证码、应用通知同步,这一代又多了很多 " 兼容 " 功能。
具体演示,可以直接看热男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5KJzKExd/ ,我们这里简要概述一下:
1. 不但可以直连 AirPods,现在还能直连 Apple Watch(哈?),消息通知和通话通知都有;
2. 通话流转,用 vivo 的通话界面接 iPhone 的电话,而且也有陌生来电识别 + 通话录音(能给老 iPhone 提供通话录音,曲线救国了属于是);
3. 远控 PC 2.0 版,能给 Mac 当无线拓展屏(vivo 的平板也可以给 mac 当拓展屏),有键鼠跨屏穿越(同一套键鼠,可以在 Mac 和 vivo X Fold5 之间来回穿越)、粘贴板同步;
4. 能远程读取 mac 的内部文件并直接拖到微信。而且和 mac 的互传,做得比苹果自家互传还稳定;
5. mac 上能看到 vivo X Fold5 的来电 / 短信,假装自己是 iPhone;
6. 文件管理器竟然有 iCloud 网页版的入口,能直接查看 / 下载 iCloud 的照片;
7. 可以在 iPhone 的控制中心直接唤起 vivo X Fold5 发热点,小功能,大侮辱(iPhone:这让我的脸往哪里放?);
这确实是 " 果粉和 V 粉最团结的一集 ",别家的流转是在自家的平板 / 手机 / 电脑之间流转,而 vivo 都流转到果子家里了,vivo X Fold5 能和 iPhone 跟 mac 各种流转(和 mac 的互动功能甚至比 iPhone 都多。iPhone:明明是我先来的!),也能直接连苹果表和 AirPods。
实在是太 NTR 了,I like it!
总结
vivo X Fold5 本质上是 X Fold3 标准版的迭代,主要是在刷新 " 最轻大折叠 " 纪录的同时,补上防护能力、无线充、潜望长焦,芯片换代、加大电池、屏幕变强一点。
对于 X Fold3 Pro 用户来说,硬件是 " 五五开 " 的级别,没有换机的必要。X Fold5充电功率低一点、少了双超声波指纹,但机身更轻、防护能力、扬声器和马达更强、电池更大。现在主要悬念,是原子工作台(同时运行 5 个 app)和各种强兼苹果的能力,会不会下放到老机型。
害,如果能有骁龙 8 至尊版的 Pro 版,肯定会有更多受众。但已经确认 "「5」这一代,只有强如 Pro 的标准版,不会再有 Pro 版"。可能是打算在年底或明年初推出骁龙 8 至尊版的 X Fold6 标准版?我们也不清楚。
对了,vivo 在发布会里表示,以后的目标不是极致减重,而是均衡配置(毕竟 vivo 都刷了两年重量纪录了),大折叠的重量竞赛应该已经到结束了(真想做轻,X Fold5 其实还能像友商那样砍长焦、砍超广角来减肥的)。
而购买建议方面,虽然我们很喜欢这个绿色玻璃版,但其实我们最推荐的配色是钛度(黑色的玻纤后盖):机身轻了 9 克,小尾指会感谢你的。
最推荐购买的版本,肯定是入门版(入门版和前代维持一致,中高配比前代贵 500,这里就拉出 1000 的价差了)。很难不怀疑,入门版是设计给双持的苹果用户的(X Fold5:我来组成头部!解决新 iPhone 没有 3 倍长焦、老 iPhone 没有通话录音的问题)。
附录:大折叠 / 小平板的适合人群
还在犹豫上不上大折叠和小平板的用户,可以看看这部分↓。
大折和小平板的目标用户是高度重合的。平时就经常用小平板 / 大折的人,是最适合换大折 / 小平板的(废话),甚至初期购买成本也是接近的。同等性能的手机 + 小平板,价格其实没比大折叠便宜很多。
传统手机和平板,主要是胜在后期维护成本更低,摔起来没那么心痛。小平板的画面,也会比大折叠长一截。就是出门要带两台设备也比较闹腾,两台设备间还有数据同步的手续(互传截图、文件之类的)。
但就连平板本身都不是刚需型产品,平板没有非他不可的场景,没有那些手机和电脑做不到的事情。
平板和大折内屏的核心场景和目标人群:
1. 在沙发和床上的娱乐(比手机和电脑都舒适。如果戒不掉熬夜玩手机的习惯,那换小平板 / 大折,对自己好一点。反正都要熬夜,不如熬得舒服一点);
2. 要不停移动、需要手写笔的生产力场景:学生 / 老师、医生 / 建筑师 / 律师、音乐 / 船员 / 航空等领域的工作人员(用来代替厚重的纸质资料);
3. 混合型:平时通勤和等待时间长(我等打工人)、外出娱乐 / 轻办公时间长(老板们);
再有一些特殊情况:
4. 有腱鞘炎,不能长时间拿大平板;
5. 老花眼(等你 45 岁,视力开始下降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平板的吸引力);
6. 需要平板微信的苹果双持用户。大折叠可能是现在双持的最优解(特别是在腾讯用力打击各种改包版微信之后),同一个微信,想在哪一边回复都可以,而且是个实时的微信备份(我们深圳湾一号的业主都用了好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