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阿至
封面来源 | 企业提供
36 氪获悉,氢液化及超低温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上海科安创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科安创能 ")宣布完成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熔拓资本领投,东方嘉富、中方财团跟投,所筹资金将用于氢液化系统超低温核心部件的研发、样机制造和人员扩张,由云道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科安创能成立于 2020 年,是一家专注研发氢液化和超低温系统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也是全球首创柔性氢液化技术概念、并先后实现实验室和工业化规模样机测试验证的公司。公司创始人兼 CEO 姜伟曾就职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大庆油田设计院、某头部燃料电池产品及核心零部件企业,拥有 20 余年能源与工程设计经验,曾参与 " 西气东输 " 天然气管道工程、中俄原油管线工程等数十个大型工程项目从设计到交付的全流程。核心团队由来自浙大、上海交大等知名院校的技术专家和产业专家组成,深耕超低温技术超 20 年,兼具研发深度与工程落地能力。
据姜伟介绍,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超低温技术涵盖了柔性氢液化系统、液氢应用系统和超低温应用系统等,服务于氢能、空天经济和超导三大应用领域。其中柔性氢液化系统样机已验证成功,公司正在积极布局空天经济、超导领域的液氢及超低温应用系统。
在全球掀起的新一轮能源转型中,氢能凭借其零碳高效、无污染的 " 万能燃料 " 特性,被寄予替代现有石油能源的厚望。但从世界范围内看,中美欧三大氢能应用区,都存在着氢能生产和消费区域不匹配问题。以中国为例,西北地区氢能年产能未来将超过 6000 万吨,而氢能的主要消纳区多在东南沿海一带,这其中存在着大量的氢能储运输配需求。在固态氢、压缩氢等各类形式中,低温液氢被认为是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运氢的最高效方式。
过去,中国的液氢多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工业领域,这些领域对于液氢使用成本不那么敏感。随着近些年下游能源市场的繁荣发展,市场对于 " 物美价廉 " 的液氢需求开始急速攀升。液氢高昂的成本与超低温气体液化核心技术被外资卡脖子有关。长期以来,超低温氢液化设备被国际 " 四大家族 " 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德国林德集团、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美国普莱克斯所垄断,国外液氢设备存在设备价格高、交货周期长、不向国内销售等问题,使作为能源的液氢价格高昂,无法满足液氢作为能源使用的要求。
洞察到巨大的市场需求,2020 年,科安创能团队开始了自主研发超低温气体液化设备的工作。经过几年的潜心研发,团队目前已攻克超低温气体液化的核心技术难题,并在原面向工业气体和科研领域的设备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于 2024 年推出了全球首套针对分布式及全离网式应用场景的柔性氢液化设备。
在姜伟看来:" 国际上已有的氢液化设备都是针对大型集中式场景研发的,这类设备投入资金大、移动困难、不能调节产能、也不利于整个产业快速地去迭代和发展。在我们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市场中存在很多灵活的需求。以液氢无人机为例,飞机起降点需要配备加注液氢的设备,大型的设备根本不适配这类场景需求,所以我们针对这类场景进行了自研,推出的柔性设备单个模组液氢产能在 0.1-1 吨 / 天范围,目前 500 千克 / 天的柔性设备已经开始顺利生产液氢。"
值得一提的是,柔性氢液化设备中的核心部件全部为科安创能团队自主研发,其余核心零部件也多采用国产品牌,该设备的整体国产化率在 90% 以上,这也标志着以科安创能为代表的国产超低温气体液化设备开始拥有技术自主权并有资格参与全球化竞争。
目前科安创能主要布局三大业务板块,柔性氢液化设备、液氢应用系统和超低温应用系统。其中,柔性氢液化设备板块是科安创能预期内最大的收入来源,主要为客户提供柔性氢液化设备及液氢相关应用的产品与技术服务。同时,科安创能以技术参股形式与某央企和研究院成立了合资公司,协助提供大型集中式超低温液化设备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此外,科安创能也通过销售工程配套设备产品来实现持续的现金流收入。
科安创能的超低温设备使用范围广泛,目前聚焦氢能、空天经济和超导三大应用场景。
氢能和空天经济是目前公司最大的收入支柱。科安创能正在为科研院所、液氢发动机、液氢部件研发等单位提供液氢设备,协助其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同时也在为空天经济领域客户提供液氢储存、液氢加注等技术及服务。
据悉,由科安创能协助研发的大型氢液化设备所生产的液氢燃料,已助力某型号火箭顺利升空、成功并轨,这也是我国航天领域首次使用全国产的氢液化装备。
长远来看,姜伟认为氢能将会是公司最大的现金流业务,原因在于柔性氢液化设备可以解决规模化离网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生产和长距离运输,实现绿色氢能规模化低成本的应用。
与氢液化相同,空天、超导领域也存在着国产化和场景匹配的需求,科安创能的设备正切中这类应用的国产化、场景匹配、高可靠的要求。目前,公司正在推进液氢示范项目的合作落地,液氢无人机储氢及加注系统开发验证,同时基于上海市科委研发项目,研发针对超导领域的低温系统。
成立近 5 年,科安创能已累计完成计近亿元融资,历史投资方还有雄韬股份、元禾控股、辰韬资本等,目前科安创能已启动新一轮融资。考虑到国产自研超低温液化设备的稀缺性和氢能产业的特殊性,科安创能团队也正在接洽与其扩产诉求相匹配的国资基金和氢能产业投资方。
制约氢能产业链发展的一大原因在于现有氢气的成本高昂,科安创能团队希望凭借柔性氢液化设备零的突破,有效降低氢能全产业链成本,推动氢能产业链以规模化形式快速发展。同时借助液氢的高能量密度,助力低空飞行器实现长续航大载重的突破。
投资方观点:
熔拓资本合伙人:科安创能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 500Kg/d 的柔性氢液化低温装备,低温制冷机等关键核心部件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区别于传统的规模化氢液化装备,柔性氢液化装备具备模块化设计和灵活调节的特点,可适应波动电源,未来与规模化的氢液化装备耦合,解决氢气的离网制、储、运的成本高问题,并为氢能交通、长距重载低空飞行器等分布式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东方嘉富投资总监罗毅风:氢储运环节作为氢能从生产到应用的 " 连接者 ",是解决绿氢空间错配、赚取氢气空间差价的主要手段。我们认为液氢储运将是中长期内主要的大规模、远距离氢储运技术路线。科安创能姜伟总带领的核心团队是 " 法液空资深工程师 + 浙江大学低温团队 " 的组合,拥有近 20 年深厚研究积淀和项目设计主持经验,是国内少有的兼具氢液化系统开发、核心制冷设备开发、深低温领域技术、氢安全等四方面能力的团队。
中方财团投资部总助蔡允懿:科安创能掌握着氢液冷设备核心技术,实现了氢液化设备的国产自主可控,其开创的柔性氢液化解决方案为未来分散的制氢、用氢环节提供了科安的解决方案。其团队的高校技术转化以及产业化落地能力让液氢的经济性、便利性变得可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液氢作为一款高效绿色的燃料将在运输与能源方向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云道资本创始合伙人姜逸沨:全自主的国产化氢液化设备是解决中国氢储运难题、产业链终端高用氢成本掣肘的关键。科安创能国际首创的分布式柔性液化装置(标准化模块化)高度匹配离网风光耦合场景不同量级的过渡期弹性装机需求,也将在马上到来的液氢无人机、液氢重卡及其他液氢应用场景中大放异彩。
此外,今年 36 氪正式推出《36 氪企业投资指南内参》,依托在经济圈产业群、区域重点推进规划与招商领域的深厚积累,36 氪通过提供深入详细、更为及时、独家专有的全面信息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高效、精准的产业项目内参;助力项目方匹配产业资金、链接关键人脉、快速融入新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