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科技 18小时前

高通芯片发威!Windows 心心念的无风扇笔记本要复兴了?

「性能大幅飞跃的 M4 芯片、新 Center Stage 摄像头,以及清新绚丽的全新天蓝色外观。再加上轻薄无风扇设计、满足全天需求的电池续航,以及 macOS Sequoia 带来诸多奇妙功能,让 MacBook Air 成为一款出类拔萃的笔记本电脑。」

「性能大幅飞跃的 M4 芯片、新 Center Stage 摄像头,以及清新绚丽的全新天蓝色外观。再加上轻薄无风扇设计、满足全天需求的电池续航,以及 macOS Sequoia 带来诸多奇妙功能,让 MacBook Air 成为一款出类拔萃的笔记本电脑。」

今年 3 月初,苹果发布全新一代 MacBook Air 后,苹果全球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 Greg Joswiak 在对外介绍中将新款 MacBook Air 的核心卖点一一点出。

不过还要补一句:加上国补带来的强势补贴,MacBook Air M4 毫无疑问是 2025 年最值得购买的轻薄本之一。而其中,无风扇设计可能是一个购买时最容易忽略、使用时最无感、回头看最有用的卖点之一。

没有风扇,不只是让你在深夜写稿时更安静,也不仅是视频会议时不再尴尬地被「轰隆隆」打断,还在于免去了清灰的烦扰,甚至是长期可用性的大幅提升。而风扇的消失,让机身更轻薄、结构更封闭、防尘性能更强,同时也为电池和机身堆叠留下了更多自由空间。

MacBook Air 的无风扇设计,图 / iFixtix

对于许多长期使用者而言,这种「沉默的效率」才是 MacBook Air 最具魅力的部分。

当然,核心的基础在于 M 系列芯片的能效比足以支撑长时间负载运行的稳定性。这种软硬协同的设计,也使得 Air 系列可以在没有主动散热的情况下,依旧胜任绝大多数日常工作与内容创作任务——写稿、剪片、跑代码,都不在话下。

也正是在 MacBook Air 大受欢迎的这几年中,不少用户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笔记本电脑真的可以没有风扇,而且还那么好用。

但如果你因此以为「无风扇 = 苹果独有」,那可能就小看了 Windows 阵营在这条路上早年间的诸多尝试。从联想 Yoga Book 到华为 MateBook X,再到宏碁 Swift 7,许多厂商也曾试图打造「安静、高效、轻盈」的笔记本,只不过结果远不如 MacBook Air 那样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产品为什么没有延续下来?未来想要一台好用的无风扇笔记本,还是只有 MacBook Air 一种选择吗?这或许才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在 MacBook Air 带动无风扇笔记本走红之前,其实 Windows 阵营早已有不少尝试,从 Intel 到骁龙 PC 处理器,都在用无风扇设计讲出不一样的轻薄故事。只是这些故事,大多数都没有讲完。

1、惠普 Spectre Folio(2018):优雅之作,败在太小众。

图 / 惠普

与其他厂商主打技术感不同,惠普 Spectre Folio 打出的是「奢华办公」的旗号。真皮包覆机身、2 合 1 结构设计、无风扇架构,加上 Intel Y 系列处理器,让它一度喊出了「最安静商务本」的口号。

但这款产品注定只属于小众人群。近 1.5 万元的定价、较弱的性能、以及略显复古的设计理念,限制了它的市场扩张。Spectre Folio 像是一件展厅里的工艺品:你会赞叹它的独特,却不会轻易掏钱把它带回家。

最终,惠普转而将精力集中在 Spectre x360 这类性能与设计兼顾的轻薄本线上。Spectre Folio,也随之悄然退场。

2、宏碁 Swift 7(2019):曾经「最薄」,但体验也单薄。

图 / 宏碁

在「最薄笔记本」这个头衔面前,宏碁 Swift 7 可谓战功赫赫。厚度仅 9.95mm,重量只有 890g,搭载 Intel Core i7-7Y75,无风扇设计,定位就是极致便携与静音办公。

但问题也很直接:为了追求极致轻薄,它在性能、接口、电池等方面全面妥协。真实体验中,Swift 7 容易发热降频,键盘行程极浅,甚至 Type-C 接口数量都少得可怜。它是一台「可以工作」的笔记本,但不太适合「认真工作」。

轻薄是卖点,也成了软肋。虽然宏碁后续依然更新了 Swift 系列,但始终没有再坚持无风扇思路——「最薄」带不来「最好」。

3、华为 MateBook X(2020):静音典范,热量问题难解。

图 / 华为

如果说哪款 Windows 无风扇笔记本真正接近了 MacBook Air 的使用体验,华为 MateBook X 算是其中之一。

华为 MateBook X 采用一体化金属机身、13 英寸高分屏,并搭载 10 代 Intel Core i5-10210U 处理器,在没有风扇的情况下依旧追求日常性能表现。但也正是这颗低压芯片,成为了它的软肋。实际使用中稍有高负载任会出现发热严重、性能跳水的问题。

一边是华为在设计上的野心:追求极致轻薄;另一边是 x86 架构的现实:高性能,必然高发热。MateBook X 最终也被市场定义为「只能用来上网写字的超轻本」,令人唏嘘。

但或许,即将在 5 月到来的首款鸿蒙电脑,会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4、联想 ThinkPad X13s(2022):始于期待,止于妥协。

图 / 联想

2020 年,联想推出第一款基于 ARM 处理器的 ThinkPad,搭载了高通 Snapdragon 8cx Gen 3 芯片,同时拥有长续航、全天连接等移动属性,以及无风扇设计。

作为一台商务轻薄本,ThinkPad X13s 的静音和续航表现堪称出色,标称续航高达 28 小时。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软件生态没有跟上。ARM 版 Windows 的应用兼容性仍然有限,32 位模拟运行性能低、部分专业软件频繁崩溃,加之对 x86 软件的严重依赖,都让这款产品实际体验大打折扣。

X13s 本应是 ThinkPad 走向「下一代轻办公形态」的代表,但现实却是,它成了许多评测人眼中「概念优于实用」的尝试。它不只是因为性能、能效和散热的问题,还在于整个生态没准备好。

5、微软 Surface Pro(2025):Copilot+ PC 下的「理想实验室」。

最新发布的 12 英寸版 Surface Pro,图 / 微软

尽管在骁龙 X Elite 发布之后,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一家厂商推出无风扇设计,但在昨天(5 月 6 日),微软推出了一款配备 12 英寸屏幕的全新 Surface Pro,在搭载高通 Snapdragon X Plus 芯片的同时,重新采用了无风扇设计。

更重要的是,它不再是强行无风扇,而是为整个新生态量身打造的产品。软硬件一体协同、操作系统为 ARM 优化、AI 作为体验中心——这些新变化,让它看起来比以往的所有 Windows 无风扇笔记本更像是「对标 MacBook Air」的认真回应。

当然,它能否真正成功,还有待时间验证,但至少,Surface Pro 2025 给了这个沉寂已久的领域一次正向尝试的机会。

今年回看过去那些 Windows 无风扇笔记本,它们的命运几乎都如出一辙:上线时主打轻薄安静,落地后陷入性能与实用性的双重困境,最终悄无声息地退出更新序列。

无论是主打奢华的 Spectre Folio,极致轻薄的 Swift 7,还是华为 MateBook X 和联想 ThinkPad X13s,它们的失败并不只是个例,而是一个阶段性的共同难题。

核心之一在于处理器功耗始终过高。无论是 Intel 的 Y 系列、U 系列,还是早期的 ARM 方案,性能与功耗之间的平衡始终未能解决。轻轻一跑满负载,机器就不得不降频「自保」,牺牲体验。无风扇设计,更加考验这一点。

此外还有生态适配的滞后,Windows on ARM 生态时至今日也仍未能摆脱软件适配的魔咒。

但 2025 年,或许是这个难题的第一个真正转折点。

图 / 雷科技

一方面高通带来了全新的骁龙 X 系列展现出的潜力。基于 ARM 架构打造,主打超高能效比,并集成了 45 TOPS 的 NPU,骁龙 X 系列乃至其他蓄势待发的 ARM PC 处理器,都在为无风扇设计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窗口期。微软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而与此同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数是华为。早在 3 月,华为就官宣首款鸿蒙电脑将于 5 月亮相,预计搭载自研处理器并运行 HarmonyOS 5。

虽然关于硬件架构的细节尚未披露,但可以预见的是,鸿蒙系统天生具备的轻量级特性、更彻底的软硬协同机制,加上华为在手机领域打磨出的散热与功耗控制经验,或许将为无风扇笔记本的定义,带来一条和 Windows 完全不同的道路。

总得来说,如果说 MacBook Air 代表的是苹果路径下的成功模板,那么骁龙 X 系列和微软的选择,以及鸿蒙 PC 的即将到来,都意味着 MacBook Air 之外的轻薄本也有了重新定义的可能:

不再是为了妥协而舍弃风扇,而是有了能力、有了生态、有了新的交互逻辑,去正面拥抱这一形态。

当然,至于它们是否能真的重新定义轻薄笔记本,我们或许还得再等等。但至少,这一次,无风扇这件事,不再只是苹果的独角戏。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