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汽车行业关注 12小时前

小米汽车智驾更名辅助驾驶!

5 月 4 日,小米汽车官网以及 APP 对新车订购页面进行调整。新车定购页面显示,小米汽车将 " 智驾 " 字眼更名为 " 辅助驾驶 "。具体来看,小米 SU7 标准版车型搭载的 Xiaomi Pilot Pro 由 " 小米智驾 Pro" 改名为 " 小米辅助驾驶 Pro";小米 SU7 Pro、小米 SU7 Max 车型搭载的 Xiaomi HAD 由 " 小米智驾 Max" 改名为 " 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在售车型为小米 SU7,小米汽车计划在年内推出首款 SUV ——小米 YU7。行业人士认为,小米汽车将 " 智驾 " 字眼修改为 " 辅助驾驶 " 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车辆的功能定位,同时也是对智能驾驶技术命名的进一步规范化,防止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能力产生误解。

4 月 16 日,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针对智能驾驶(智驾)领域的宣传、功能使用和技术部署等问题提出一系列规范性要求。这意味着,智能驾驶行业正式进入 " 强监管 " 时代,目的是解决行业快速发展中暴露的测试风险、宣传误导和功能滥用等问题。工信部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4 月 27 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联合广汽、上汽、江汽、奥迪、东风猛士、岚图、深蓝汽车、北汽、阿维塔、赛力斯、奇瑞汽车共计 11 家车企以及中汽中心共同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倡议内容包括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标准共建四个方面,具体包括 " 完善以安全第一为核心的车规安全保障体系 "、" 让用户清晰地知道和理解各自车型的真实能力 "、" 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 "、" 不断提升和完善安全标准 " 等。

汽车智能驾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背后,是随着各种智能驾驶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 智驾 " 成为了车企发布会的新卖点,但在方便消费者出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因为智驾而出现的安全事故,相关事故的频发也引发了社会对智驾安全性的广泛关注。部分驾驶员认为开启了智驾功能以后就可以随便双手离开方向盘玩手机甚至直接睡觉,殊不知,这种行为不仅会给道路行驶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也对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 月 17 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 " 交通言究社 " 发表《智慧领航,安全护航——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使用须谨慎》文章,提到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并揭示其原因——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误以为 " 辅助驾驶 = 自动驾驶 "。

事实上,智能驾驶和辅助驾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4 月 30 日,北京科协也在公众号上辟谣了 " 辅助驾驶等于自动驾驶 " 这一说法。文章中,北京科协表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诸如 "L2+"、"L2.5"、"L2.9" 等宣传标语,有 " 过度包装 " 之嫌;即便达到 L3 级也只是 " 有条件自动驾驶 "(在限制条件下执行部分功能决策的自动驾驶模式),依然要求驾驶员随时准备接管驾驶任务,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控制车辆。

总的来说,虽然现在 " 智能驾驶 " 已成为众多新能源车的标配,但 " 智能驾驶 " 的出现本质是为了帮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性和便利性,但部分消费者却误以为车辆具备高度自动驾驶能力,因此放松了对驾驶安全的警惕。从现有技术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搭载的智能驾驶技术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还远达不到可以放手不管的状态,这也意味着现阶段驾驶员在驾驶时仍为车辆的第一负责人,需保持专注实时关注路上的情况,做好随时准备的接管,避免发生事故。

此次小米汽车将 " 智驾 " 更名为 " 辅助驾驶 " 也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车辆的功能定位,从而确保用户清晰地了解 " 辅助驾驶 " 与 " 自动驾驶 " 的区别。

汽车行业关注 人气汽车新传媒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