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5 日,港 A 两市 AI 医疗概念板块集体躁动。
截至发稿前,晶泰控股(02228.HK)涨 3.47%,智云健康(09955.HK)涨 2.97%,医渡科技 ( 02158.HK ) 涨 2.58%,微创机器人 -B ( 02252.HK ) 涨 0.93%,医脉通(02192.HK)涨 0.33%。
A 股方面,相关概念股也表现活跃。其中,塞力医疗(603716.SH)录得涨停板,思创医惠(300078.SZ)也上涨了 7.89%,泓博医药(301230.SZ)涨 3.44%,创业慧康(300451.SZ)涨 2.44%,贝瑞基因(000710.SZ)、迪安诊断(300244.SZ)亦都纷纷走高。
消息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 — 2030 年)》。
《方案》提出,到 2030 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这几年,随着 AI、大模型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AI 在赋能医药医疗、推动行业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AI 已能够与医药行业多个环节结合,极大程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的配置研发和资源。尤其是在医疗方面,AI 应用在医疗分诊、检测、医学影像诊断、处方、用药及健康管理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的 AI 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市场预计由 2023 年的人民币 97 亿元增至 2030 年的人民币 1387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46.2%。
知名投资人 " 木头姐 " 凯西 · 伍德在近期发布的《BIG IDEAS 2025》报告中预测,AI 将颠覆诊断、药物发现和治疗,到 2030 年,整个行业的表现将提升几个数量级。
在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国内一众医疗企业正全力以赴拥抱 AI。例如,医渡科技于 2 月 6 日宣布,已将 DeepSeek 模型整合至公司的 "AI 医疗大脑 "YiduCore,将进一步推动 AI 技术在医疗健康产业的规模化应用与创新实践。同月,智云健康也宣布将 DeepSeek-R1 模型接入其医疗人工智能系统 " 智云大脑 ",旨在提升慢病管理效率。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七部门联合推动医药工业全链条信息化、数智化,并着力在各场景中深度运用 AI 技术,对整个医药行业而言都是巨大的进步。
他表示,随着一系列举措的落地,行业技术门槛将显著提升,有望切实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率,并大幅削减长期运营成本,为整个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积极变化,而具备真实疾病建模能力和 AI 技术的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
从投资角度看,东吴证券最新研报指出,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鼓励 AI+ 医疗进一步融合,建议关注讯飞医疗科技、晶泰控股、医渡科技、金域医学、泓博医药等。
中信证券研报也表示,AI 医疗行业处在跑马圈地阶段。短中期来看,建议核心关注能够获取医院诊疗数据实现 AI 模型能力提升的厂商;长期来看,伴随 AI 模型本身的格局走向集中,AI 能力普惠化的背景下,在医院客户中存在信息化卡位将是参与 AI 医疗市场的重要前提,如医院电子病历、HIS 供应商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