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都是这类帖子:做饭文学。
很多人以为是普通的美食制作教程,点进去之后才知道:
类似的,还有把女性的胸部,称为 "地雷":大雷、中雷、甚至还有 " 普通基础雷 "。
晒出一些做家常菜的教程,评论区里都是充满恶趣味的调侃:" 是这个做饭教程啊,我还以为是那个呢 ";
PUA 变成了CPU、KTV、PPT、ICU;
扭扭捏捏、畏畏缩缩的样子,则是 "偷感很重";
这种极简化、肤浅化、病毒式扩散的热词,天天挂在嘴边真的有意思吗?
每个人都好像变成了只会跟风学舌的鹦鹉,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重复一些网络流行梗。
久而久之,只剩下词穷。
之前,《中国青年报》就曾对 2002 名年轻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47.1% 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
心中所思所想难以付诸文字,语言越来越贫乏,言不由衷,词不达意。
中国社会语言学之父陈原,就曾说过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话: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无法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经历到的一种污染灾难。"
做饭、大雷、奶盖、玉玉症 ...... 这些被污染和扭曲的语言,如同微小剂量的毒药;
日积月累之下,终究会对我们的思维、认知、看待世界的方式,造成极具伤害性、难以逆转的深远影响。
各种平台充斥着无穷无尽的屏蔽词,很多人在表达之前已经习惯了先 " 自我阉割 " 一遍。
就像去年的一场音乐节,歌手陈粒演唱了一首《易燃易爆炸》,歌词中有这么一句:
" 要我美艳,还要我杀人不眨眼 "。
不懂就问,这是在谈恋爱还是在审讯犯人啊?
也难怪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成人行为,要用各种隐晦的代词来形容:做饭、炒菜、奶盖 ...
不光是玩梗,也是因为在这种谈性色变的羞耻语境下,为了规避风险的无奈之举。
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单一之后,思维和感受也会变得单一。
因为词语语法匮乏,不能好好表达出自己感受到的是什么,慢慢地,感官也会随之钝化。
最后甚至懒得表达了,直接套用模版。
当我们用 " 做饭 "、" 炒菜 " 来指代性,用 " 大雷 " 来打趣女生的胸,用 "CPU" 来削弱 "PUA" 这个词背后的严肃性;
当我们想要形容美食的时候,脱口而出的只有 "YYDS"、" 谁懂这一口的含金量 "、" 我不允许谁没吃过这个 ";
当我们去旅行,拍照分享的文案永远都是千篇一律的:" 一辈子总要去一次哪里哪里 "。
就像博主 " 凯尔特柚 " 所说:
"语言的匮乏会让我们变笨,是因为语言是构成思维的官能,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我的语言、我的语料库,在拓宽我对世事见解的维度,只有语言是细腻的,思维才会细腻。"
①多读一些严肃的书籍,多听一些非批量生产的真知灼见;
②尽量去精准化自己的用词,少用代词,为自己模糊的想法找到一个精准的词;
③有意识地去练习深度思考的能力,可以通过写作输出或辩论的途径。
就像《钢印蝴蝶》中的那句话:
" 过去我们会认为,消灭一种文化的方法是消灭其语言,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消灭一种文化的方法,仅仅需要让其语言退化。"
请停止污名化、肤浅化中文,拒绝让粗鄙、跟风的语言不由分说地占领你的大脑。
愿我们,能保护自己头脑的复杂性,保持阅读和抽离,保持清醒。
来源:微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