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 " 窜火 " 的微短剧,近期迎来一波 " 降温潮 "。
11 月 21 日,上线 24 小时吸金近 2000 万元的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因 " 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 " 被多平台下架。
当然,并非仅此一家。近期,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集体宣布,打击违规低质微短剧:快手 10 余部短剧被下架,抖音一天之内 127 部违规短剧被禁止投流 ……
此次监管加码,让微短剧再次引发热议:什么是微短剧?其爆火背后有何奥秘?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外卖小哥秒变霸道总裁,受气包小媳妇手撕渣男,皇后穿越现代做明星 …… 在社交媒体平台,很多人大概率刷到过这类 " 爽感 " 爆棚的 " 小神剧 "。
这种 " 小神剧 " 学名 " 微短剧 ",对许多网友来说,它早已不是新鲜名词,甚至从网络剧兴起之日起就一直存在,但此前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直到 2020 年,平均几分钟一集的微短剧开始快速吸引用户关注,也是在这一年,国家广电总局在备案系统新增" 网络微短剧 " 板块,将其定义为 " 单集不超过 10 分钟的网络剧 ",将微短剧正式纳入视频剧集赛道,2020 年也因此被称为 " 网络微短剧元年 "。
▲ 2023 年上半年三部爆款短剧。
获得 " 官方身份证 " 的微短剧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2021 年微短剧全年备案数量为 398 部,2022 年备案数量接近 2800 部,同比增长 600%。
德塔文《2023 年上半年微短剧市场报告》显示,2023 年上半年共上新微短剧 481 部,超过 2022 年全年上新的 454 部,相当于平均一天就要上线 2.7 部。艾媒咨询《2023 — 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 373.9 亿元,同比增长 267.65%。
进步神速的微短剧市场频繁爆出 " 造富神话 "。以多部爆款为例,《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单日充值额超 2000 万元,《离婚后,她带六宝征服全球》上线 24 小时充值破 3000 万元,《无双》播出 8 天后投放收入超 1 亿元等等。
据字节跳动监测数据显示,以小程序短剧为主的付费短剧年充值流水可达 180 多亿元,种种大体量充值数字令人瞩目,可谓新一代 " 掘金传奇 "。
作为一种吸睛又吸金的网络视听样态,微短剧就仿佛曾经的网络爽文穿上 " 马甲 " 卷土重来。
与网文类似,微短剧可分男频、女频赛道。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微短剧题材多元,涉及战神、赘婿、甜宠、复仇、虐恋等。其中男频以战神系列较为 " 吃香 ",比如《无双》,这类多为都市强者在不断暴露身份的过程中打脸反派,极具 " 爽感 ";女频则主打 " 情感牌 ",最初虐恋较火,后来闪婚、甜宠、萌娃等反响不错,如《腹黑女佣》一般的复仇题材也因强矛盾强冲突受到偏爱,更易成爆款。
▲腾讯短剧截图
这些微短剧何以深受青睐?
短频快。微短剧主打短小精悍,吸睛能力快准狠,往往第一集和投流片就用刺激画面抓住眼球,上个镜头还是赘婿被欺压辱骂,下个镜头可能已是 " 变身龙神 " 打脸反派,短短几分钟涵盖丰富信息,节奏快、爽点密、台词直白、反转频繁,不仅填补大把碎片化时间,还能让人瞬间过瘾。
理想化。有观点认为,微短剧是折射现实、追求幸福的造梦工坊,符合大众精神消费需求。甜宠爱情,是对美好爱情的畅想;重生穿越,是弥补遗憾的愿望;逆袭打脸,是惩恶扬善的心理。这些 " 理想化 " 题材给了人们解压、抒情、" 做梦 " 的空间,所以,即使 " 又土又尬 ",也无法不持续 " 上头 "。
算法推荐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平台利用算法不断制作、推荐微短剧,一旦发现某类剧集切中用户喜好,便以 " 精准投喂 " 方式加大推送,增强用户黏性,引发同类型题材的持续火爆。
吸金神器。从起稿故事到输出成品一般快则一周、慢则一月,投资十几万元、几十万元成本,一旦成爆款就可收获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以上回报,让网文作者、网大(网络电影)市场从业者及众多知名影视机构闻风进军,他们为行业带来更多素材和技术,助推短剧迅猛生长。
随着诸多资源涌入微短剧赛道,也意味着行业 " 内卷 " 加剧," 卷 " 得风起浪涌的同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同质化剧集扎堆。" 霸道总裁爱上我 "" 重生宫廷上位记 "" 点亮金手指 "" 手撕渣男恶女 "…… 昔日网文流行的 " 狗血 " 桥段在不同短剧频频出现,题材、叙事、人设等高度雷同,引网友直呼 " 又土又俗 "。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短剧市场里热的只是资本,没有人才进来,高水平原创人才及技术稀缺导致内容缺乏创新。此外,行业门槛低,求快求量成普遍规则,某类剧火了,各家就蜂拥而上复制模仿。
传递扭曲价值观。一些短剧不乏一夜暴富、嫁入豪门等剧情,财富、爱情、成功都来得分外容易," 毒鸡汤 " 一样冲击着 "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 主流价值;一些短剧一味追求感官刺激,极尽夸大扭曲地迎合色情、迷信、暴力、拜金、炫富等低级趣味。
这类反智、反伦理的劣质作品可能会放大家庭矛盾、社会纠纷,挑起性别、年龄对立,引发群体冲突;还可能践踏社会道德底线,冲击主流价值,对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产生误导。
侵犯消费者权益。剧情转折、悬念迭出,正在兴头上,付费解锁页面就出现了,微短剧的充值套路可谓死死拿捏观众的好奇心理。当然,正当获利无可厚非,但一些平台却虚假宣传,把消费者当韭菜去割。
" 在短视频平台点击链接跳转到另一社交平台,充值后发现被骗,想退钱却发现没有客服联系渠道 "" 平台网络广告上宣称 9.9 元解锁本剧全集,但看到一半就被要求再充值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上,此类投诉比比皆是。
去年 11 月开始,广电总局集中利用 3 个月时间,组织开展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下线违规微短剧 25300 多部。近期,微短剧行业又迎来一轮专项整治,围绕微短剧导向、片名、内容、审美等方面,加大违规微短剧处置和曝光力度。
多轮专项整治为一路狂飙的微短剧踩下急刹车,但整个行业仍处于 " 大干快上 " 的高速发展阶段。疯狂生长的态势下,网络微短剧能否行稳致远,关键在于能否走出 " 文化快餐 " 的怪圈,产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质量内容,持续输出正能量和主旋律。
这首先需要创作者的精品意识。微短剧品质提升与其价值升级存在正向关系,一部制作精良的好剧往往更易赢得好口碑和高收益。
因此,微短剧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摒弃短视和浅薄,以现实为基材,创新呈现更多像《逃离大英博物馆》这类启迪思想、讴歌真情、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良心短剧,让作品多些美感和烟火气,完成从 " 吸睛 " 到 " 养眼 "" 养心 " 的蜕变。
▲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
在精细创作的内生动力之外,外部环境的悉心滋养也至关重要。一方面,监管方须管扶结合。相关部门不仅要对行业不良现象及时疏导管控、依法处置,营造干净澄清的市场环境,同时还要支持行业发展,通过项目申报、人才引进、资金投入、评奖评优等多种方式,推动行业 " 产、学、研、投 " 深度融合,为微短剧全周期生产提供保障。
平台方要守土尽责。微短剧的播出平台主要是短视频平台和小程序,在拥有大流量、快传播、强互动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审核不严、内容不精、用户不稳等问题。要加强审核管理,常态化自查自纠,及时依法处置违规内容及发布账号,也要优化算法机制,提高内容分发的效率和精准度,以优质内容吸引更多观众,形成良好口碑和用户黏性。
高品质的创作,有诚意的行业终将收获风生水起的未来。爆火之后,微短剧如何继续乘风破浪,让我们一起期待。
来源 / 网观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