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购车,你可以不懂技术,但一定要有常识去辨别。
日前,传得沸沸扬扬的视频是一辆号称 " 不会翻车 " 并且价格超过百万的 SUV 翻车了。视频中以及在各类消息中看到,此车是在试车过程中翻掉的,当然因为是在极限情况下,也为翻车找到了一种托词。
翻车正不正常,当然,在极端情况下,别说是车,坦克都会翻,我不想去过度评价这辆 SUV 翻车正不正常,有正常头脑的都会自己判断,但是,作为一位业内人员,我觉得汽车行业有一股不好的风气在蔓延,一些汽车厂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甚至说出一些违背常识的话,这也为消费者购车增加了甄别的难度。
所以,想借此文,以客观公正和理性的视角,给一些避免踩坑的指南。
" 车翻不了 " 的说辞就是忽悠人
" 翻车翻车正常,说车翻不了就是忽悠人了。如果消费者真的认为开不翻,出了恶性事故谁负责?造车的底线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汽车行业资深专家管老师在他最近的一个视频中这样评价。
的确,是个车就会翻,只是看在什么情况下翻而已,这就如同人走路会摔跤一样正常。以仰望 U8 为例,就是在测试车辆的越野性能时候选择了老掌沟这样极具复杂且高难度的越野场景导致侧翻。
主机厂追求更新的技术,是一种使命责任,也是长远发展的基础,但是,对新技术的过度宣传,误导了消费者,继而出了事故或者因为疏忽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就不应该了。
在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转型,日行千里的技术,别说是普通消费者,就是行业专家也并不一定能够甄别的了,我赞成技术进步,但我不赞成神化新技术。
作为技术的先导者,你要做的是教育引导消费者,而不是靠夸大、靠忽悠来迷惑和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应该是基于真实信息的基础上,去进行理性的选择,而不是误导下的附和消费,前者,清楚知道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能够清晰了解到新技术存在的不够完善的潜在风险,也就是愿意尝试新技术,但同时也做好了为新技术付出代价的准备。而后者,则完全可以被认为是不了解,被忽悠基础上的盲目消费,盲目消费不仅仅是 " 买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 那么简单,还有可能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比如,神化自动驾驶功能,将辅助驾驶宣传成自动驾驶,导致消费者发生安全事故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的不在少数。
四大打破常识的 " 谎言 "
我想在此稍微总结一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说一说在买车中需要我们了解到的,容易被忽悠但其实是常识的道理。
第一,*** 万以内最好,*** 的数字越大越好。
比如有人说是 "500 万以内最好 " 有人说 "1000 万 " 以内最好,也没说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反正数字吹得越大,就自认为消费者会认为他的产品越好。
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常识性错误。甚至是违反了广告法。因为 " 最好 " 本身就没有标准,而自己说自己 " 最好 " 更是没有公信力。
就比如一个人,穿着满身名牌,名牌大学毕业,身体健康,也具备大家认同的一切美德,那他就能自夸自己是全世界最好的人吗?同样,车也是这样。" 最好 " 本来就是一个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的主观判断," 黄婆卖瓜自卖自夸 " 也就是一个营销话术,所以,消费者大可不必认为他说全世界最好就真的是最好了。
第二,永不自燃的新能源汽车。
因为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有安全顾虑,所以,一些厂家在宣传的时候,就强调自己 " 永不自燃 ",但是,提醒您,这也是一个 " 营销话术 ",还没有一个电池厂敢有技术保证 " 永不自燃 "。
电池具有化学属性,而电池自燃的原因很多种,甚至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灰尘,都有可能导致日后的自燃。对于厂家来说,无非只有通过技术和生产流程的精细管控,来减少自燃的概率,以及当电池一旦发生燃烧时,如何有效阻隔留出逃生的时间,但是,用不自燃是不符合科学属性的。受制于电池本身还受制于驾驶环境,在极限状态下,油车同样会自燃。
第三,大肆宣传新能源汽车(纯电)也有诗和远方。
很多新能源车企为了显示自己的续航里程长,动不动就去新疆、西藏进行长测,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新能源汽车也有诗和远方,但实际上,对于消费者一定要清楚这是厂家的营销策略。
因为新能源车就不是为了诗和远方而开发的。也许你会说,理想这种没有里程焦虑的增程技术是可以有诗和远方的,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将油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再驱动汽车,这种增程技术当你一旦去寻找诗和远方,日行上千公里的时候,它的油耗一定是会让你觉得心疼的。
除此之外,寻找诗和远方,最重要的是很多地方道路设施比较原始,泥路、砂石路、炮弹坑加上上下陡坡等路况,耗电量大不说还伤底盘,而之前愉观车市对特斯拉 model 3 做过测试,底盘电池是没有防护的。
加之这些区域景色好,但配套不足,甚至加油站都很少。还记得我有次在新疆恰西森林公园,36 公里的山路,开了整整两小时,不断上下坡各种坎坷路况,出山的时候,燃油车只剩下 50 公里续航,幸亏在最后的时候找到了加油站,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开了纯电动车,很有可能直接就抛锚在山里了。所以,在新疆独库公路上,开纯电动车的很少。新疆有很多坦克 300 和坦克 500,以及各种硬派 SUV,这才是寻找诗和远方该开的车之一。
当然,现在很多车企推出在高速状态下用油直驱的混合动力技术,这种技术避免了增程式电动车的弱点,效率更高,比如最新上市的领克 08,在时速高于 80 公里 / 小时的时候,自动燃油介入,且总续航超过 1400 公里,解决了诗与远方的困惑。
第四,自动驾驶提前达到 L4 级
很多企业在宣传产品的时候,为了突出自己的领先性,常常说自己已经达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级别,比如 L4 级,我不排除在硬件配置上真有达到的,但是,在我看来,这属于没有意义的技术冗余。
对于自动驾驶,级别越高自动驾驶能力越强,但是,L3 级是个分水岭,而 L2.5 和 L3 的最大区别在于出了事故谁负责,L3 重要是开启了自动驾驶模式,主机厂就要对安全负责。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主机厂都宣称自己只有 L2.5 级。
无论是道路法规还是责任担当,都达不到的情况下,过高的配置即便能用,出了事故责任也是都要自己担。
了解常识,选择对的才是正道
关于买车,我还是那句话,知道自己要什么,选择适合自己的。最近经常有朋友问我该买电动车还是燃油车,其实我认为,买什么车取决于你的使用场景。比如我自己,有沪牌,平时市区开车不多,大部分以江浙沪中长途为主,我就更喜欢燃油车,所以我换购的时候选择了领克 09 燃油版本。
但我的一位亲戚是出租车司机,每天行驶超过 200 公里,核算下来,纯电动车省下的费用,足够他买一辆车,所以他选择了一辆十多万的纯电车。而那些平时上下班为主,但是周末假期又有长途出行需求的,则可以选择像领克 08 那样,纯电 245 公里,用油也很省的智电混动车。
而对于纯电车,最怕的是 " 高温、高寒和高速 "。夏天、冬天续航里程都会打折,特别是冬季测试,有些车续航里程甚至打六折,电动车的最佳状态是 80 到 100 公里 / 小时时速行驶,如果速度太高,续航也会受影响。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一分价钱一分货,同样价位的车,如果车辆本身花的钱多了,智驾系统上就会少花一点;反之,大量成本花在智驾上了,车辆本身的地盘操控内外饰材料等,自然就会花得少一点,什么都想要,成本就上去了。
所以,买车最关键的,是知道自己使用场景,更注重哪点,理性选择。同时,车辆的技术在升级,产品在迭代,车是消费品,我的观念是一直开新车,四五年换一辆,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也要考虑四五年后置换的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