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科技 09-21

一条“游到”日本的海豚,能帮比亚迪实现逆袭?

燃油车时代,国内仅有数十家老牌车企,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后,短短几年时间,国内就涌现出了数百家造车新势力。这些新兴车企的诞生,刺激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但也导致市场竞争极为激烈,明明是一篇前景远大的蓝海,车企却不得不向外发展,开拓海外市场。

大多数车企选择消费水平较低的东南亚、拉美或纯电动车接受度较高的欧洲市场,比亚迪却显得尤为自信,直接杀入了燃油车王者丰田的大本营日本。

日前,比亚迪在日本推出了第二款纯电动车型——海豚。该车提供两个版本,其中标准版搭载 44.9kWh 电池,WLTC 工况续航 400 公里,售价 363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7.9 万元);长续航版搭载 58.56kWh 电池,CLTC 工况续航可达 476 公里,售价 407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20 万元)。

相比之下,该车国内售价 11.68 万元起,顶配售价不到 14 万元,实际提车价可能还要便宜 1 万元左右,到了日本市场,几乎是立刻涨价 50% 左右。

《海运表》显示,中国汽车出口到日本,关税大约在 25%,比亚迪海豚进入日本定价高于关税这么多,真不怕卖不出去?

进入新能源时代后,全世界大多数车企选择了电池驱动方案,日韩车企却押宝氢能源。一步错步步错,时至今日日系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被国产车拉开差距,不得不拆解国产车学习国内车企的宝贵经验。

日本最大出版社日经济拆解比亚迪海豹并著书,一套价格高达 6.7 万元人民币。这本书主要售卖对象是日本车企,意在教会日本车企如何制造电动汽车。

或许正是基于技术领先,比亚迪才有底气进军日本。

2022 年 7 月 21 日,比亚迪汽车官宣,正式进军日本乘用车市场,计划在 2025 年之前在日本建设 100 家展厅。然而一年多过去了,比亚迪又在日本取得了多少成绩呢?

今年初,日本市场迎来了首款比亚迪车型—— ATTO3。上市后,该车三个月时间累计销量仅 252 辆,平均每天卖出不到 3 辆车。

究其原因,大致可能有两个,第一是日本人信赖本地车企;第二是日 ATTO3 价格偏贵。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较早,产品素以耐用、省油、高性能闻名,而且日韩消费者对于自家的产品都非常自信,也以买自家产品为荣。如日本汽车销量前十的品牌,全是本地车企,其中一些大发、五十铃等日本畅销品牌,国内很难见到。

比亚迪 ATTO 3 其实就是元 PLUS,属于紧凑型 SUV,国内售价当前 13.98 万元起,但进入日本市场后,售价却高达 44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21.7 万元)。固然日系车性价比低,但紧凑型 SUV 元 PLUS 在日本的售价还是太高了。

如今海豚登陆日本市场,或许能够解决比亚迪在日本市场表现不佳的局面。

海豚属于小型 SUV,长宽高分别为 4070 ( 4125 ) × 1770 × 1570mm,轴距 2700mm,比真正意义上日本流行的微型车(K-Car)略大。关键在于这款车保持较高配置的同时,价格略微便宜一些。

比亚迪海豚外观极具科技感,全景天幕、贯穿式车尾灯、电动后雨刷等配置应有尽有。内饰方面,该车采用了悬浮式仪表盘、可旋转中控屏设计,而且支持 App 远程控制,后视镜可电动折叠,还支持前排座椅加热,再加上辅助驾驶系统,可谓是配置拉满。

再加上 17.9 万元的起售价,在日本市场确实极具竞争力。日本汽车市场极为封闭,燃油车领域还有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电动车却根本没什么热销产品。2022 年上半年,丰田汽车纯电动车型全球销量仅 46171 辆,还不如一些造车新势力。

不过,产品有竞争力,不代表就能热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曾表示,全球只有四种国家,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阿根廷、日本。前两种很好理解,但阿根廷和日本为什么拿出来分别算作两种国家呢?

普通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经济状况通常表现为因各种原因连续增长或持续衰退,但阿根廷的经济忽高忽低犹如心电图,日本则是 30 年基本没有变化。

再加上孤岛地理因素,日本国民极为守旧,他们至今仍在使用我们已经基本淘汰的软盘和传真机。手机更是如此,曾经的索尼用户,心中一万只羊驼奔腾。反映到汽车行业,日本车企对新能源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

今年 6 月 G7 峰会旗舰,丰田汽车再度公开反对电动化,要求其他车企等等他们,给他们销售燃油车存货的时间。丰田此举竟然得到了马自达、铃木、五十铃等日本车企的支持,可见日本车企对待电动化转型普遍存在抵触情绪。

手机领域,除了苹果和三星,其他厂商同样在日本难有建树。如 OPPO、小米、华为等国产品牌,均已进入日本市场,但个个折戟沉沙。

电动车市场,除了比亚迪,还有红旗、吉利等品牌也曾进军日本,结果都没有取得什么成绩。比亚迪 ATTO 3、海豚不失为好车,哪怕在日本的售价远高于国内,同样值得购买,但想要改变日本消费者的固有认知,远比造出一台好车难。

今年 8 月,进入日本市场大半年后,比亚迪销量为 89 辆,位列排行第 31 名,只能说毫无起色。

值得庆幸的是,国内车企在日本本土虽然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但在中国、东南亚等日系车的主要市场,都取得了极为出色的成绩。国内市场大家较为清楚,日系车份额不断下滑,2022 年自主品牌份额已达到 49.9%。

曾经几乎满大街都是日系车的泰国,如今正逐渐接受国产车。AutoLife 数据显示,今年 6 月泰国登记的新能源汽车中,数量前三的车型均为国产车。

今年上半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国产车的地位不断提高。但只做到这些还不够,出口车辆受到关税影响,不得不加高价卖,若国产车想要成为丰田、本田、大众这样的巨头,必须在主要销售市场建设工厂,降低运输和关税成本。

国内车企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近两年纷纷宣布在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建厂,泰国、阿根廷、墨西哥成了国内车企青睐的地区。既然无法直接攻入日本腹地,那就从日本的主要市场入手,将国产车的名气打响,然后潜移默化影响日本消费者。

相信国产车热销全球的那一天,日本消费者也会改变对国产车的看法,接受来自中国的新能源产品。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