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砍柴网 09-20

韩剧“似盛实衰”

作者:镜像娱乐

近日,韩剧《少年法庭》登上豆瓣实时热门书影音榜单首位,同为 Netflix 出品,评分相近,但《少年法庭》与《黑暗荣耀》的影响力还是有较大差距。

由此也可以窥探出 Netflix 出品韩剧的生态图鉴:上位者如《鱿鱼游戏》《黑暗荣耀》,口碑与热度双收;中位者如《少年法庭》《猪猡之王》,口碑与热度中占据一席;下位者则如《末日骑士》《放学后战争活动》,扑得悄无声息。

曾与流行文化高度挂钩的韩剧在亚洲市场风靡多年,以偶像剧为主力的韩剧出现乏力态势后,Netflix 进入韩国影视市场,带着韩剧走向 " 全球输出 " 的第二阶段,只是《鱿鱼游戏》《黑暗荣耀》的爆款光环背后亦潜藏着危机。Netflix 带来的金钱与机遇,成本早已摊在了牌桌前。

与流行文化脱钩后的自然下行

2013 年到 2016 年,《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等韩剧在国内一部接着一部爆火,但回头来看,那时已经是韩国偶像剧最后的荣光。千禧年之后,《天国的阶梯》《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拉开韩国偶像剧时代的序幕并走向整个亚洲市场,历时十五年,韩国偶像剧由盛转衰。

2018 年开始,王子公主的童话故事逐渐失色,《我的大叔》《浪漫的体质》《我的解放日志》等更具现实色彩的韩剧扎堆出现。《我的大叔》里,处于不同年龄段的男女主都面临着现实的沉重压力,《浪漫的体质》虽然带着治愈色彩,但主基调仍是 " 丧文化 ",《我的解放日志》则是在处处刻画普通人身上的疲惫感。

近几年,现实题材在全球影视市场都是主流类型,但韩剧从偶像剧过渡到现实题材,不仅源于影视行业内容价值的重心转移,也在于受众群体的变化。作为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韩国正在失去偶像题材创作的土壤,这才是底层逻辑,更进一步来讲,这也是韩国本土院线电影自《鸣梁海战》后观影人次难创新高,以及 K-POP 文化输出压力增大的原因所在。

受众变化导致影视行业风向改变,其实也可以从水木剧的衰落来看。2023 年年初,因上年播出的周三周四剧收视惨淡,KBS 电视台决定停播周三周四剧,之后 TVN 台也暂停了水木剧编成。过去多年,各大台水木剧主打的基本都是以年轻观众为主的偶像剧,也一度极受广告商青睐,称得上韩剧的王牌时段。KBS 和 TVN 的水木剧便曾推出过《太阳的后裔》《仁显王后的男人》等热门剧集。

可以说,韩剧和台剧的发展轨迹是非常相似的。台剧同样爆发于千禧年之际,以《流星花园》《王子变青蛙》等偶像剧撬开了亚洲市场的大门,又在近几年接触 OTT 平台后转向现实题材航道。只不过台剧的巅峰期比韩剧更短,2008 年的《命中注定我爱你》之后,以偶像剧为主的台湾电视剧市场便进入了低谷期。

《请回答》三部曲中,几代韩国年轻人为不同的流行文化痴迷,《请回答 1994》中,首尔的学生迷恋徐太志和孩子们;《请回答 1997》中,年轻人为当红的 H.O.T 与水晶男孩而疯狂;《请回答 1988》中,香港电影风靡亚洲,韩国年轻一代为张国荣、周润发、王祖贤等港星摇旗呐喊。《请回答》三部曲串联的年代图鉴清晰地揭示了一点:韩国流行文化背后站着的一直是年轻一代,韩剧同样如此。

面向年轻群体的偶像剧阵地失守后,韩剧正式进入 " 似盛实衰 " 阶段,本世纪影视娱乐产业的主力消费群体一直都是年轻人,与年轻人喜爱的流行文化脱钩,便意味着失去活力。当然,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经济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行期偶像剧中的童话故事才有立足之地。

近几年来,在亚洲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剧集领域的流行文化输出其实正在向《陈情令》《新倚天屠龙记》《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等为代表的国产古装剧和爱情剧转移。现阶段,国产剧相比巅峰期韩剧在亚洲的影响力仍有差距,但与五年前年轻向国产剧在海外的声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Netflix 进入韩国市场后开启了韩剧 " 全球输出 " 的第二阶段,《鱿鱼游戏》《黑暗荣耀》也取得了全球化成功,这也是我们判断当下韩影已经陷入 " 能否生存下去 " 的崩盘险境中,而韩剧只是面临阶段危机的原因。再者,剧集与电影商业模式不同,前者 TO B 而后者 TO C,当下韩国本土电影在 C 端市场全面溃败,而韩剧在 B 端市场仍有竞争力。

只是,韩剧借着 OTT 平台实现的回春,终究还是有隐忧。谈及韩剧的 " 全球输出 " 时,不少人认为危机在于 " 过度向西方价值观靠拢而失去自我特色 ",但其实,更值得担忧的是韩剧走上了韩影的老路。韩影因沉溺 " 黑暗叙事 " 被国内观众抛弃,如今韩剧又在 " 黑暗叙事 " 上狂奔,从《王国》《地狱公使》《鱿鱼游戏》到《黑暗荣耀》《少年法庭》,过去几年此类题材在 Netflix 投资韩剧中占据了极高比例。

虽说相比于困于本土的韩影,面向全球市场的韩剧更具可能性,但客观来说,题材类型的高度重复不是理想发展趋势,2022 年播出的《少年法庭》同为 Netflix 出品,口碑相比《黑暗荣耀》而言也不逊色,但二者热度相差较大。《少年法庭》里 " 少年犯 " 这一聚焦点很是新颖,但相比《黑暗荣耀》还是缺了爽点和爆点。

或许是洞察到了同类型题材的乏力,近一两年 Netflix 在韩国开始开辟科幻新赛道,如《问星》《虫穴》《末日骑士》《放学后战争活动》等,但目前已播出的科幻剧集表现均不理想。相比于熟悉无比的 " 黑暗叙事 ",韩国影视创作者在本土较少涉猎的科幻题材上,体现出了强烈的不适感,《末日骑士》《放学后战争活动》两部剧集豆瓣评分都未超过六分。

如果说 " 黑暗叙事 " 仍是独具韩影特色的差异化存在,那科幻题材就是与美剧的同态竞争,曾输出《西部世界》《怪奇物语》《超感猎杀》《最后生还者》等剧集的美国影视市场,科幻类型创作成熟度是韩剧很难比肩的,此外,美剧多年对科幻题材创意和灵感的持续挖掘下,留给韩国科幻剧的创新空间其实也并不多。

因此,诸如《末日骑士》《放学后战争活动》都在讲述美剧与好莱坞影片擅长且老套的 " 末日拯救故事 ",但因导演、编剧等操盘能力有限,目前孵化出的及格作品少之又少。某种程度上,这也体现了 Netflix 投资韩剧现阶段的困局所在,如果之后《问星》《虫穴》再不能交出好的成绩,之后科幻赛道或许会迅速降温。

一边拥抱一边抗击

过去几年,《鱿鱼游戏》《黑暗荣耀》等爆款剧的荣光遮盖了很多问题,比如 2016 年到 2022 年七年时间内,Netflix 在韩国影视市场共砸下了 1 万亿韩元(人民币 53 亿元左右)的重金,推出了 130 部韩国影视作品。以这个总量对标爆款的体量,相信大部分人很难得出 " 赢麻了 " 的结论,重投资、广撒网之下,不出爆款才是匪夷所思之事。

2023 年开年已有九个月,Netflix 仍未在韩国市场砸出下一部全球性爆款,但制作成本倒是一路飙升,比如《末日骑士》总制作费用 250 亿韩元,单集成本高达 42 亿(约 2310 万人民币),《移动》总制作费用 500 亿韩元,单集成本 25 亿,还未播出的《盗贼之歌》《问星》《虫穴》等剧,总制作费用最低在 200 亿韩元。

不过,哪怕大手笔投资的《末日骑士》《放学后战争活动》等影响力与《鱿鱼游戏》《黑暗荣耀》相去甚远,现阶段也不会影响 Netflix 的持续发力,因为《鱿鱼游戏》一部爆款近 9 亿美元的收入,就几乎足以抵过去七年 Netflix 在韩国市场的总投资,只要 " 爆款游戏 " 能继续,Netflix 与韩剧的 " 联姻 " 就不会崩裂。

只是,大部分韩国影视从业者很难像 Netflix 一样高枕无忧了,韩剧 " 背靠大树好乘凉 " 的另一面,是不拥抱 OTT 就难以生存的现状,过去几年,Netflix 在韩的一掷千金正在迅速提升韩剧的内容成本,行业成本上涨二至三倍,本土制作团队艰难求生。2022 年,韩国电视台播出的剧集中,最高收视率为 26.9% 的《财阀家的小儿子》,TOP10 中仅有这一部剧集收视率破 20%,2020 年这一数据则为四部。

内容成本上涨浪潮中,本土制作团队逐渐失去话语权和议价权,演员成本这一项表现最为明显。2020 年,《夫妻的世界》中金喜爱单集 7000 万韩元的片酬被舆论批判过高,但当时不少在 OTT 平台打开知名度的年轻演员们,单集片酬叫价已经达到了 5000 万韩元,最高单集片酬甚至超过了 2 亿,以至于整个行业叫苦连天。

这一局面下,不与 OTT 合作的制作方生存空间注定会被持续挤压,于是,越来越多的制作方走向另一极端,即瞄准 OTT 提前制作内容豪赌一把,可是 Netflix 并非来者不拒,2023 年上半年,韩国未能编成(确定播出平台和时间)的剧集达到 80 部,无法编成的剧集中结局尚可的,参考退而求其次在 ENA 这种新台播出的《有院子的家》,结局较差的,是大批因制作公司倒闭最终无法播出的剧集。

韩国本土影视从业者话语权旁落,也在于 Netflix 入韩后进行的不止是内容投资。2019 年,韩国头部娱乐公司 CJ ENM 及旗下制作公司品牌 Studio Dragon 与 Netflix 签订内容制作及播映协议,同年,三大有线台之一的 JTBC 旗下内容制作公司 JTBC Content Hub,与 Netflix 签署为期数年的内容发行协议。

2023 年,韩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SK Broadband、韩国 SK 电信和 Netflix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助力已经在韩国流媒体市场占有 73% 份额的 Netflix 向上进击。

机遇与冲击同在,处于漩涡中的韩国影视市场是矛盾而纠结的。2023 年 4 月,韩国总统尹锡悦访美,首场活动是与 Netflix 的 CEO 泰德 · 萨兰多斯见面,会面第二日,Netflix 宣布未来四年向韩国文创内容领域投入 25 亿美元。另一边,今年韩国政府宣布计划投入 5000 亿韩元帮助本土流媒体平台与 Netflix 竞争。

这看似是在两手通吃,一方面通过 Netflix 实现韩剧的全球化输出,一方面在这波浪潮中扶持本土 OTT 平台的发展。但是,在本土 OTT 平台 TVING 和 Wavve 联手也难以抗衡 Netflix 市场份额,以及 Netflix 加速入股本土影视公司、通讯公司的背景下,5000 亿韩元又能发挥多少价值。

2021 年,Netflix 韩国内容高管在媒体活动中表示:" 以 Netflix 对韩国内容投资的 7700 亿韩元为基础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产生了 5.6 万亿韩元的经济协同效益,同时创造了 1.6 万个工作岗位。" 数据看似很美好,但就如镜象在《2023 下半年无新片获投资,韩国本土电影摇摇欲坠 | 韩娱观察系列篇》中提到的一样,影视人才加速流向 Netflix 必然会导致韩国本土影视行业逐渐 " 空心化 " 的问题。

《洛杉矶时报》曾将 Netflix 在韩国打造出全球性热门节目的成本形容为 " 低廉 ",确实,在与 Netflix 的合作与交易中,韩国本土创作者获得的收益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理想,以《鱿鱼游戏》为例,因全部知识版权以及播放权都被 Netflix 拿下,韩国主创团队拿到的利润少之又少,导演黄东赫就曾在采访中直言:" 我没那么有钱,但已经够用,足以让我温饱。Netflix 没有付给我额外的红利,他们按照合约给我钱。"

2022 年,韩剧在 Netflix 全球 TOP100 中占比 16%,而 Netflix 在韩投资得到的评价多是 " 大方 "、" 不干涉主创 " 等等,但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标注好价格,长此以往,韩国影视市场大概率会成为 Netflix 的 " 廉价内容供应工厂 "。韩国影视行业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各界要求政府支持本土项目,并确保内容版权的呼声越来越高。

韩国世宗大学教授 Lim Jong-soo 表示,政府应该为韩国影视创作者提供更多帮助,如确保知识产权,如拿出一个系统来确保超额利润可以返还给韩国创作者等。目前,韩国影视工会除了正在准备与 Netflix 进行版权费有关的谈判,也在持续呼吁韩国国会通过修改版权法来确保 Netflix 支付版权费。

吸取《鱿鱼游戏》第一季的经验教训后,第二季导演黄东赫与 Netflix 签订了新的合同,他将其称之为版权 " 替代方案 ",并指出 Netflix 提供了 " 很好的交易 ",但手握爆款的导演面对 Netflix 时拥有议价权,仅是为数不多的个例,要长线保障韩国影视创作者在与 Netflix 的合作中获得相应利润,还是需要律法支持。只是,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下,韩国影视人的立法呼吁能否如愿,又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