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京商报 06-08

存款“降息” VS 花式揽储:降成本与 KPI 如何“两全”

又降了!风声传出一天后,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靴子落地,这次依旧是国有大行 " 领衔 "。6 月 8 日,中、农、工、建、交、邮储六家国有大行集体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这一轮调整中,3 年期定存利率、5 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基点较多,均降 15 个基点,利率分别降至 2.45%、2.5%。不过,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相较挂牌利率,实际执行利率加点上浮的情形依旧存在,上浮幅度在 25-60 个基点之间,而中小银行在吸储压力下,送礼、返现等花式揽储又有战火重燃的架势。未来,如何在控制成本与揽储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银行值得思考的问题。

六大行再度领衔存款 " 降息 "

" 昨天我就听到了存款利率要下调的风声,当时还想着没这么快,没想到今天就下调了,上车太晚了!" 6 月 8 日一大早,黎黎(化名)匆匆来到一家国有大行网点咨询存款利率,但他仍未赶上存款利率调降的步伐。

6 月 8 日,六家国有大行集体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从公布的挂牌利率来看,活期存款利率由 0.25% 降至 0.2%,已低于 0.35% 的央行基准利率;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 2 年期下调 10 个基点至 2.05%,3 年期和 5 年期均下调 15 个基点至 2.45%、2.5%,3 个月、6 个月、1 年期利率暂无变动,邮储银行 6 个月、1 年期仍分别高于其余五大行 1 个基点、3 个基点,为 1.46%、1.68%。

在此轮调降前,国有大行已领衔两轮存款 " 降息潮 ",2022 年 4 月,为了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彼时国有大行及大部分股份制银行下调 1 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作出下调。同年 9 月,第二轮调降开始,国有大行 3 年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其他期限则降 10 个基点左右,后续多家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银行也陆续跟进。直至今年 6 月,部分农商行及村镇银行仍处在存款利率下调进行时。

" 此轮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调是 2022 年 9 月之后的再度下调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员林英奇指出,存款再度 " 降息 " 一方面是因为 2022 年以来理财净值化、股市波动、房地产市场疲弱的环境下居民财富流向存款,今年贷款投放前置、后续可能放缓,揽储压力减轻;另一方面,2022 年至今贷款需求偏弱,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存款 " 降息 " 旨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稳定银行息差,也有望增加消费倾向、减少存贷款利率倒挂导致的 " 资金套利 "。目前来看,长端存款利率下调更多,旨在 " 压平 " 存款利率曲线,与国债收益率曲线趋近,从而降低银行长端负债压力,缩短负债久期。

此番六家国有大行再度同步调降存款利率引发市场对于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银行是否会跟进下调的关注。6 月 8 日,北京商报记者查阅 12 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多家上市城商行网站发现,目前挂牌利率暂未有变动,同时,记者通过走访和咨询网点银行人士也获知了暂无调整的答案。不过,也有银行人士透露,不排除下周即将迎来调整的可能。某股份制银行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 目前存款利率暂未下调,但下周预计会调整 ";另一家总部位于北京地区的股份制银行支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 下周存款利率可能会调降 "。

林英奇认为,考虑到 4 月《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 年修订版)》增加了对存款利率合意调整幅度的考核,预计后续中小银行有望跟进同步下调,假设活期、2 年期、3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调 5-15 基点,估算能节约银行负债成本约 1200 亿元,正向贡献银行净息差 3 个基点,提高 3% 的净利润,预计此次 " 降息 " 后,未来 1-2 年存款平均利率仍有约 20 个基点的进一步降息 " 空间 "。

实际执行利率仍加点上浮

随着六家国有大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3% 的定期存款利率愈发难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公布的挂牌利率并非等同于办理存款时的实际执行利率,一般而言,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会较挂牌利率有所上浮。

6 月 8 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走访网点和电话咨询调查发现,随着存款挂牌利率的下调,六家国有大行实际执行利率也随之降低,不过,仍高于挂牌利率 25-60 个基点。" 我行调整完毕后的实际执行利率 2 年期为 2.55%、3 年期为 3.05%。" 交通银行一支行网点人士称," 每家银行都会在基准利率上有一定的上浮权限。"

工商银行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2 年期、3 年期定期存款执行利率分别下调 10 个基点和 15 个基点至 2.3%、2.85%,但仍高于挂牌利率 25 个基点和 40 个基点。

不过,较高的存款实际执行利率通常会设置一定的起存 " 门槛 ",例如,中国银行 2 年期、3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分别为 2.3%、2.85%、2.9%,但要求 5000 元起存。

而暂未调整利率的平安银行方面,据该行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介绍,3 年期、5 年期定期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为 3.25%、3.2%,分别高于挂牌利率 60 个基点、50 个基点,但需要 3000 元起存。

一些银行也会推出起存点较高的特色存款或大额存单吸引储户的目光。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推出的特色定期存款产品 " 银利多 " 利率虽然出现调降,但仍较挂牌利率有所上浮,据了解," 银利多 " 起存点最低为 1000 元,6 月 8 日起,2 年期、3 年期实际执行利率分别为 2.3%、2.85%。

同日,起存 " 门槛 "20 万元的大额存单利率也进行了调降,但由于利率高于一般存款,多家银行均处于 " 抢购一空 " 的状态。" 大额存单没额度 ",农业银行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介绍。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6 月 8 日,该行 2 年期、3 年期大额存单分别下调 15 基点、20 基点至 2.35%、2.9%。

建设银行北京地区一支行客户经理也表示," 我行大额存单利率 1 年期为 2%,2 年期为 2.35%,3 年期为 2.9%,大额存单也在今日进行了下调,在此之前,2 年期利率为 2.5%,3 年期为 3.1%"。

在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看来,存款挂牌利率是银行各项存款产品定价的基础,存款产品的实际执行定价要综合考虑存款的竞争情况、存款结构的变化、供需关系等因素综合考虑,所以可能比挂牌价要高,特色存款或大额存单具有一定门槛和特定需求,利率也会比普通存款高。

送礼、返现花式揽储不停

6 月恰是银行业半年末、季末和月末的 " 三点一线 " 考核节点。一边是存款利率集体下调,另一边是承压的揽储需求,银行又将如何作答?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为了吸引储户的目光,之前少出现的存款送礼现象开始 " 重出江湖 "。

" 开卡就送小礼品,抽纸、大米任您选择 "" 新增定期存款 5 万元,可以领话费和卡券 " ……我们的回馈礼品是双重的,在银行网点,一个个的赠品被摆上桌面等待着储户领取。

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地区支行网点,北京商报记者以储户身份表达了想要存款的需求,该行理财经理介绍称," 目前我行 3 年期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为 3.15%,2 年期为 2.65%,这是已经升级利率的产品,存款利息不会再涨,但有其他的福利可以享受 "。

" 存 10 万元额外送 200 元微信立减金,只要通过微信支付的资金都可以使用。" 这位理财经理说道。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推出了存款送礼活动,除了较为常见的开卡送抽纸、大米之外,针对储户存入的新资金," 新增存款资金达到 5 万元可以领取 10 元话费或京东卡;如果新增存款资金达到 50 万元可以送一桶花生油。" 该行一支行网点客户经理介绍。

" 上浮利率、存款送礼都是银行为了获客的无奈之举。主要是少数银行负债压力较大及内部考核机制共同推动的。" 一位银行人士坦言。

这样的行为也存在于地方性银行中,在一家城商行网点,北京商报记者询问存款是否能拿到礼品时,一位客户经理给予了肯定的答复,他从柜台旁摆放的桌角下取出了一袋大米介绍称,"5 万元起存,存 1 年期就可以送一袋 10 斤的大米 "。不过他也坦言," 现在存款送的礼物种类不如此前多,因为存款利率一直在下降,对储户的吸引力逐渐在减弱 "。

存款送礼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储户,但这一行为显然不被监管所认可。2018 年,原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不得采取七种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其中第一项便规定 " 银行不得违规返利吸存,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

虽然这种送礼行为不被允许,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情况却难以避免。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相较北京地区这样的一线城市,其他地区通过送礼、返现拉存款的现象比比皆是。

" 存一次钱能得到这么多礼品,下次还选这家银行 "" 存 50 万元换了一大堆礼品,三个人都搬不动,真香!"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储户晒出了存款收到的礼品,主要包括家电、粮油米面、生活用品多种。

更有甚者,推出了存款返现的活动,北京商报记者从山西某地区一家村镇银行人士处了解到,该行推出了存 1 万元资金返 50 元现金的活动。" 这个活动只支持 1 万元起存的储户,存 1 年期就可以享受活动,活动一直有,来网点就可以办理。" 该行客户经理说道。不久前,这家村镇银行刚刚下调了挂牌利率,调整后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 1 年期、2 年期、3 年期、5 年期分别为 2.05%、2.60%、3.10%、3.1%。

在于百程看来,虽然银行整体的存款利率都在下调,但中小银行因为实力和品牌等因素在吸储能力上较大型银行弱,因此其存款利率较大型银行利率会有所上浮。虽然银行存款规模普遍增加较多,但不同银行和网点之间也会不均衡,一些银行依然具有揽储需要,从而在存款挂牌利率下降后,又以返现、送礼等方式变相提升存款收益,不过,这些方式涉嫌违反了以不当手段吸收存款的要求,在当下资金充裕的背景下,并不可取。

降成本、促规模如何 " 两全 "

银行吸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等,但近年来,受存款利率下行、区域位置、物理网点和客户结构的影响,部分银行揽储压力依旧难解。

央行最新发布的 2023 年 4 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4 月人民币存款减少 4609 亿元,同比多减 5524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 1.2 万亿元。

送礼、利率上浮、自掏腰包返现拉存款,这些都是银行 " 缺粮 " 的写照,短期来看,虽然能带来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借礼品 " 冲业绩 " 的行为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反而不利于负债端管理。

正如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所言,从规则来看送礼、返现的揽储方式肯定是违规的,现阶段这么低的存款利率,吸引储户本身就很困难。对于银行来说,此类揽储容易抬升银行自己的资金成本,因为信贷端也存在利率降低和同业竞争现象,所以银行利差降低可能在现阶段无解。银行还是要注意业务合规风险,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良性竞争,监管也应适度调整规则以应对市场变化。

未来,银行如何在降成本和揽储业务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在融 360 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看来,近几年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居民理财意识不断上升,银行揽储竞争愈加激烈,为了防止存款流失,部分银行就会采取存款返现、送礼的做法来吸引储户,这样不会在表面上违法利率上限要求,但会抬升银行的实际揽储成本。

" 随着息差压力持续收窄,银行自身也存在降成本的需求,而且监管层也会对银行的存款利率进行约束,但降成本不可避免会导致存款流失,银行需要平衡增规模和降成本。" 刘银平进一步指出,银行的存款竞争类似 " 囚徒困境 ",个别银行因为流动性缺口或追求规模进行高息揽储,很容易带动其他银行跟随定价,再加上银行的存款考核压力也迫使高息揽储经常发生。所以在下调存款利率方面,监管的作用很大,一方面要求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上限设定不得突破上限,另一方面对违规揽储的银行进行查处。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李海颜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新闻启迪财智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