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晓安)5 月 28 日,国产大飞机 C919 开启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当天中午 12 时 31 分,中国东方航空 MU9191 航班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之后穿过了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 " 水门 ",标志着国产大飞机 C919 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背后,有这些 " 苏州力量 " 的助力支持。
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 " 心脏 ",在 C919 的 " 心脏 " 上,从叶片到火焰筒,有不止一项核心零部件来自苏州制造。
据悉,燃烧室是飞机发动机三大关键装备之一,火焰筒则是燃烧室的主要部件,也是发动机重要的受热部件。飞机发动机依靠燃烧室产生约 1700 ℃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叶片高速旋转而产生巨大动力。但燃烧室材料耐受温度一般只有 1200 ℃,需要在改进材质增加整体耐高温能力的同时,在火焰筒上使用气膜孔冷却技术,保证火焰筒在极端高温高压环境下长时间稳定工作,相当于给火焰筒 " 降温 "。
而这项技术的背后,就有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声光微纳技术研究所的身影。火焰筒上的气膜孔孔型极端复杂,种类多达 50 多种、数量高达几十万个,最小间隔只有人类头发丝的 1/3,加工质量和精度要求极高,以前该项技术只有极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声光微纳所与中国商飞合作,自主研发冷却气膜孔激光加工技术,达到国际较高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发动机叶片是飞机发动机中数量最多、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核心零部件,耐高温、耐疲劳、耐磨损等性能缺一不可。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钛铝合金发动机叶片,历时十余年研发而成,不仅能够在 650 ℃高温下正常使用,与原有叶片相比,还能够减重 50% 以上,对于整个发动机来说,可以减重 30 至 60 公斤,为国产大飞机减重带来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一架飞机,往往包含着数十万个高精密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耐高温、高强度、复合材料和复杂结构件多、工艺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因此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的高性能数控机床进行加工。纽威数控装备(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为这些零部件的锻造提供了保障。
纽威数控陆续研发、生产了百余台高精度数控机床,发往国内各飞机设备制造厂,而这些数控机床可以用于大飞机 C919 的机身框架、机翼、尾翼、飞机起落架等零部件的生产、加工。
据悉,一直以来,苏州瞄准大飞机、通用航空、航空智能装备、航空功能服务和航天产业等重点领域举全市之力、汇各方之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2022 年,全市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重点企业 303 家,产值规模预计达到 410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5%,集聚了长风航空电子、吉太航空、华易航、迈信林等优秀内资以及通用电气航空、新宇航空、赛峰等外资航空航天零部件企业。
(图片来源苏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