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财联社 05-27

人类首次商业月球登陆失败原因公布!

当地时间周五晚间,日本上市公司 ispace 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上个月 Hakuto-R(白兔 -R)在登陆月球最后阶段失联的调查报告。

作为地球上首家向月球投送有效载荷的私营企业,ispace 的着陆器于去年 12 月搭乘 SpaceX 猎鹰 9 号火箭升空。经过 5 个月的旅途后,在北京时间 4 月 26 日凌晨终于进入计划的最后一步——登陆月球。

(来源:现场直播)

但就在现场数据显示登陆器到达月面后,ispace 却迟迟没有宣布任务成功,最终公司确认登陆器处于失联状态,推测登陆已经失败。

今天的发布会就是来解释,在任务的最后时刻,到底发生了什么。

(来源:ispace)

ispace 表示,根据对航行数据的分析,登陆器一开始成功地从距离月球表面 100 公里的位置开始下降,在接近一个小时的下降过程中成功将速度降到 1 米 / 秒以内,直到这一步都符合预期。

但在最后阶段登陆器的高度测量发生了预期外的状况。事后回溯发现,当数据显示高度为零的时候,实际上登陆器距离月球表面还有 5 公里的距离。所以在到达预定登陆时间后,着陆器继续处于低速下降的状态,直到推进系统耗尽燃料。随后登陆器失去控制,可以推断以自由落体的方式砸向月球表面。

通过进一步探究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在着陆器向预定着陆点下降的过程中,通过了一个大概 3 公里高的悬崖(火山口的边缘),使得机载传感器测量的高度急剧上升,与之前设定的预估高度值之间出现比较大的差异。机载软件错误地确定这个差异的原因是传感器报告的异常,进而拦截了传感器的数据。该功能设计的初衷是为了确保传感器坏掉的情况下维持飞行器运作。

NASA 也在本周公布,通过在轨的月球探测卫星,在白兔 -R 预定的着陆点附近拍到了散落一地的登陆器残骸。

(登陆点前后对比,来源:NASA Moon)

在周五的发布会上,ispace 首席技术官氏家亮(Ryo Ujiie)向记者们表示,有一部分软件故障应该归咎于任务参数等设置。据悉,这套软件是由美国太空软件开发商德雷珀提供。氏家亮同时透露,公司在登陆月球前七个月前改变了计划的登陆地点。氏家亮说道:" 如果不去改变登陆点的话,我们这次可能就成功了,但这只是一个假设。"

明年再战

最后的调查报告也不全是坏消息,至少证明了登陆器能扛过登陆月球前的一系列挑战。

ispace 首席执行官袴田武史(Takeshi Hakamada)表示:" 第一次任务展现了大量技术的可靠性,登陆器实际上已经走到非常接近月球表面的位置。现在我们也识别出了登陆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如何改进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

ispace 的下一次月球登陆预期将在 2024 年进行。根据目前的计划,从 2025 年开始,ispace 将与德雷珀合作将 NASA 的物资送往月球,实现 2040 年前建立 " 永久月球基地 " 的计划。

赶在登陆器抵达月球前,ispace 也在 4 月完成了自己的 IPO,受到登月概念的刺激,股价一度暴涨 9 倍至 2373 日元,但随着登陆器失联又下探至 800 日元,后续到今天又翻了一倍。

(ispace 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