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吕雅宁
编辑 | 苏建勋
场内草坪空地全部搭建成临时展馆,场外拉来通讯信号增强车来增援,各国语言充斥在观展人群中,场馆一度因为人数过多而限流……
5 月 24 日至 26 日,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SNEC)在上海举行,几乎所有的 " 新能源人 " 都聚集在这场行业盛会上。
时隔两年,这场行业最具规模的 SNEC 展会吸引了超过 50 万人注册,3100 多家企业出席,无疑把新能源的市场热度再次推向一个制高点。
为期三天的展会中,36 碳通过与数十家参展企业的走访交流,发现了五个市场趋势。
N 型光伏组件已成市场主流
光伏作为迭代迅速的技术驱动型产业,其核心之一就在于能量转化率。
据了解,由于当前主流的 PERC 电池(P 型电池)效率平均为 23% 以上,接近于瓶颈且提效进度放缓,取而代之的是技术提升空间更大的 N 型电池技术。
从各家光伏大厂的技术动态来看,2022 年更是被业内公认为 N 型光伏技术商业化元年,基于晶硅材料的 N 型电池,包括 TOPCon、异质结(HJT)、IBC 等,正在逐步替代 P 型电池。
此次 SNEC 展会上,这一技术趋势再次得以印证,N 型电池迎来商业化元之年后的首次集中亮相。
隆基绿能在展会现场推出了 N 型硅异质结概念产品 2681。隆基介绍,2681 概念产品超高效率是基于实现 26.81% 晶硅电池效率纪录的先进技术,其超高性能来自于高电池开压与对称电池结构实现极致组件性能,发电功率为 600W,最高组件效率达 23.2%。
隆基 N 型硅异质结概念产品 2681。图源:隆基绿能
有光伏组件黑马之称的通威股份可以算作此次参展最为高调的公司之一,在展会上发布两款 N 型组件产品。
36 碳观察到,从机场、火车站、商场写字楼,到展览中心正中央入口,通威的大型广告牌接连霸占各大场景 "C 位 ",非常引人注目。
通威股份在机场大面积铺设广告。图源:作者拍摄
通威从去年下半年正式从上游硅料切入光伏组件领域,并凭借原材料优势快速占领市场。
如今,通威已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太阳能电池片和高效组件生产、下游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通威股份董事长刘舒琪在此次展会上公开表示,预计 2023 年底公司组件产能将达到 80GW。
展会上,通威发布了 TWMNG-72HD、TWMHF-66HD 两款 N 型组件产品,代表公司在 TOPCon 和 HJT 的最新技术转化成果。
此外,还有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正泰新能等多家知名光伏企业都在此次展会中发布新型产品,技术路线也均为 N 型。
光伏厂商持续布局光储一体化
5 月 23 日召开的 SNEC 开幕式上,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SNEC 大会执行主席朱共山预计,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装机将在 350 吉瓦左右,明年累计装机量很可能将超过水电,2026 年将超过天然气,2027 年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我国光伏装机总量也将在今年正式超越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
当前光伏无疑成为引爆全球的新能源热点,由光伏产业带动的一系列新业态、新产业也在逐步形成,其中储能作为灵活调节电源,重要性不言而喻。朱共山就将储能比作能量的 " 搬运工 ",新能源的 " 稳定器 "。
特别在当前国内很多省市,配置储能已经成为光伏电站并网的前提条件。
"光伏和储能的客户是同一批人,面对配储政策,我们的客户甚至主动询问能否提供储能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没有理由不做储能业务。" 一位做光伏组件的公司负责人向 36 碳表示。
36 碳观察到,很多公司都在 SNEC 上展出最新的光储解决方案,以及链条更长的光储充解决方案。
此次展会上,天合光能不仅发布了 N 型、P 型电池最新产品,还发布了搭载高温锂电的无空调储能系统技术,成为此次 SNEC 展会的一大亮点。
据悉,该方案能够实现电池在 45 度的时候依旧保证高安全性、高循环效率与高转化效率,同时还推出一体化的光储解决方案,包括储能、支架、组件,促进光伏电站降本提质增效。
天合光能推出无空调储能系统。图源:天合光能
在新能源发电和电动车技术趋势下,"光伏 + 储能 + 充电 "一体化发展也迎来机遇。
光伏、储能和充电设施可以形成一个微网,根据需求与公共电网智能互动,并通过并网、离网两种不同运行模式,能够解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满足新能源发电和智能充电的多种需求。
爱士惟是从光伏逆变器延伸到光储充一体化布局的典型企业,此次展会上发布了大功率段地面电站光伏并网逆变器,三相储能逆变器、新一代储能高压电池,还发布了业界首款微型光储一体机、新一代智能充电桩等,带来一体化解决方案。
动力电池大厂开 " 卷 " 储能技术
储能技术也是此次展会的一大看点,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蜂巢能源等电池大厂纷纷推出储能新技术、新产品。
可以观察到,头部电池厂正在以电芯加速入局储能系统,甚至延续到 PCS 环节,实现储能系统一体化布局。
展会首日,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该方案所使用的储能电柜配备了业内首款长寿命高温电芯,系统循环寿命可达 15000 次。
凭借耐高温石墨负极材料和特制电解液,该款电芯在超过 35 ℃的条件下依然保持良好的衰减特性,无需冷却系统及外部辅助电源,从而实现免维护。
目前,宁德时代已经从材料、电芯到产品的打造了储能产品研发生产的全链条。
比亚迪也在展会中推出首款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 " 比亚迪魔方 "。比亚迪魔方搭载通过 " 针刺实验 " 的刀片电池,采用 CTS(电芯到系统一体化)技术。
比亚迪储能业务部现场人员向 36 碳表示,此次发布的 " 比亚迪魔方 " 直接将电芯集成为储能系统,由于内核采用刀片电池,在电池集成时可以实现无 Pack、无模组,可降低约 36% 的零部件数量,提升约 98% 的空间利用率,加大约 30% 的结构强度。
比亚迪发布全球首款刀片储能系统。图源:作者拍摄
生产动力电池起家的蜂巢能源在去年年底的第三届电池日上,正式宣布 " 动力 + 储能 " 双轮驱动战略。此次展会中,蜂巢能源发布了应用于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的短刀全系储能电芯及产品。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的产业标准、技术路线、产业布局、甚至客户资源都有所差异,如今储能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竞争将会持续进入白热化阶段,加上众多跨界者纷纷入局,行业洗牌也会在所难免。
能源转型的下半场是「能源 +AI」
" 能源转型变革的上半场主要是能源系统电气化 , 下半场是电力系统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去中心化同频共振。"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展会演讲中公开表示。
此次参会的众多专家大咖都表示," 能源 +AI" 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AI 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深刻影响各个行业,算力中心也作为支撑 AI 技术发展的基础设施,不断与新能源场景深度融合。
具体来看,AI 技术可以分析大量能源数据,预测能源需求和生产量,进而控制能源生产和分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此次展会前夕,协鑫集团旗下的协鑫能科在 5 月 23 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计划于 2024 年底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 15 个能源算力中心,固定投资规模超 50 亿元。
36 碳在展会上观察到,不少光伏、储能厂商都在推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的落地。
据悉,光伏逆变器厂商固德威已经深入部署了虚拟电厂系统研发,参与了地级市虚拟电厂的项目,协调聚合分布式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
能源产业已经进入数字能源的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会直接影响整个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绿色低碳水平。
华为也在展会期间发布了新一代智能光伏战略和全场景解决方案。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向 36 碳等媒体表示,公司的光伏新战略将聚焦 4T(Watt/Bit/Heat/Battery)的技术融合。
举例来讲,华为此次面向电站场景推出的 FusionSolar 智能光储发电机解决方案,就是基于自研的 Grid Forming 技术,打造主动构网的优势,利用智能数字化技术,在离网、并网场景下都能够实现光储网云一体化。
跨界者众多,产品成熟度不断提升
对于光伏、储能这条万亿级赛道,跨界入场、加码投资者甚众,且各家实力均不俗。
36 碳观察到,此次展会上不仅有光伏、电池大厂参与,其他制造业领域的跨界企业也带来诸多看点。例如,风电整机商明阳智能就已经盯上 " 风光储氢一体化 " 趋势,并在光伏领域加速布局。
明阳智能早在 2 年前就涉猎光伏。2021 年 5 月,明阳智能对外正式宣告将投资 30 亿元正式进军异质结领域。
今年 1 月 10 日,明阳智能 2GW 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一期项目和 5GW 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项目首次下线、投产。
此次 SNEC 展会上,明阳光伏作为明阳智能旗下的光伏子公司独立参展,并首次展示了新型高效 HJT 光伏电池。
明阳智能光伏市场部主任徐鹏祥向 36 碳介绍,公司早先从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业务切入光伏领域,目前这块业务已经非常成熟,并取得国内外规模化订单,去年还在北京冬奥会速滑馆等屋面光伏项目中有所落地。
当下,明阳智能正在加速推进异质结领域技术。伴随光伏业务的逐步扩大,明阳在去年已成立负责光伏业务的子公司,并持续推进 " 风光储氢 " 一体化布局。
此次展会上,明阳光伏展出新型高效 HJT 光伏电池产品。图源:作者拍摄
此外,还有以工程类设备起家的装备制造业巨头三一集团,这次也携带全新光伏组件技术、产品、成果首次亮相 SNEC。
三一硅能在展会上首次发布了全新三一超 620W TOPCon 组件。据介绍,相对于 PERC 组件,三一组件光伏系统成本降低 3.1%,平准化度电成本降低 6.4%,项目收益率增加 8.1%
三一集团于 2022 年进军光伏行业,成立了三一硅能。去年 12 月,三一硅能的光伏组件产品正式下线,这意味着三一成功打通光伏全产业链。
光伏、储能热度不断攀升,如今更是引来上下游、各个产业链之间以及各类跨界纷纷联手,且各自在资金储备、技术产品等方面都实力不俗。
今年 4 月,三一硅能公布光伏组件工厂图。图源:三一硅能
SNEC 将在今天落下帷幕,被称为行业晴雨表的 SNEC 展会无疑把光伏、储能的市场热度推向一个新高潮。但在火热的展会现场背后,产能过剩的隐忧之声也不绝于耳。
" 未来 3-4 年,像今年 SNEC 一样的光伏大聚会盛况可能很难被超越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近日公开坦言。
不少行业专家在此次展会上指出,目前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甚至出现过度竞争、无序竞争的问题,引来行业大咖们纷纷高调呼吁回归理性。
今年的 SNEC 展会虽然火爆,但可以明显感觉到,光伏、储能的赛道上已经涌入太多的参与者,未来这块战场或将迎来一场更加严酷的竞争淘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