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用轿车市场,东风日产轩逸是大家公认的常青树,长期占据着轿车销冠的宝座,累计销量至今已突破 500 万辆。然而近两年,随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势力崛起,轩逸 " 销量王 " 的头衔不再稳固,相对产品力的下滑无疑是其跌落神坛的重要原因。
今年 3 月初,轩逸终于迎来了中期改款,新车依旧推出燃油版和 e-POWER 混动版两种动力,指导价 11.90-17.49 万元。相比老款车型,新车采用了更时尚年轻的全新 V-Motion 设计语言,内饰配色、中控屏、辅助驾驶等配置,以及 e-POWER 混动系统也都进行了升级。那么凭借综合产品力的提升,新款轩逸能够重回销冠的位置呢?对此,编辑在有车以后轩逸新车群中进行了一次详细调查。
价格不再是优势
在紧凑型轿车市场,消费者对于价格往往会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如今各地大打价格战的大环境下。新款轩逸 11.90-17.49 万元的价格基本与改款前保持一致,因为取消手动版车型和配置升级等原因,起售价略有上调,但也可以算是加量不加价了。
其实在合资车中,这个售价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然而当前,越来越多的国产车以更高的配置、更低的价格展开错位竞争,像比亚迪秦 PLUS DM-i 冠军版、长安逸达等等,起售价已杀入 10 万以内,这使得轩逸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新车群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这一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群友中,35 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占比超过了五成,这类人群大部分或许刚刚就业或成家,购车主要以家庭增购或置换为主,他们有一定的个性追求,但经济实用、性价比高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特质。因此,他们的预算大都集中在 10-15 万元区间,占比高达 68.18%。
对于新款轩逸的定价,31.82% 的群友认为定价合理,符合预期,而认为定价偏高的占比则达到了 59.59%,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正在期待优惠降价。由此可见,在国产车崛起和价格战的影响下,新款轩逸的价格确实已不再是它的优势。
" 省 " 是杀手锏,短板仍存在
虽然价格上没有绝对优势,但新款轩逸的产品力还是得到了不少群友的认可。在 " 您关注或选择新款轩逸的原因是什么 " 这一问题中,高达 86.36% 的群友选择了 " 省油,用车成本低 ",而 " 外观时尚年轻 " 和 " 后排舒适性不错 " 的得票率也分别达到了 68.18% 和 54.55%。
低油耗,一直以来就是轩逸的强项,中期改款后的燃油版轩逸,依然搭载我们熟悉的 1.6L+CVT 动力总成,WLTC 工况综合油耗最低可达 5.57L/100km。
混动版车型则换装了第二代 e-POWER 混动系统,其对电机和逆变器进行了集成化设计,并采用了性能更好的碳化硅(SiC ) / 氮化镓(GaN)半导体材料,体积减小 40%,重量减轻 33%,能量转化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二代 e-POWER 混动系统加持下,新车的 WLTC 工况综合油耗低至 3.96L/100km。可以说,不管是燃油版还是混动版,都能够满足日常用车的经济性需求。
至于颜值和空间,全新 V-Motion 前脸设计让新款轩逸看上去十分前卫,尤其是两侧锐利狭长大灯和獠牙般的进气口装饰,为整车增添了更强的运动气息。同时,新车的 2712mm 轴距、1815mm 车宽搭配人体工学座椅,也让宽敞舒适的后排乘坐体验得以延续,这些都完美契合了目标受众对个性与实用性的追求。
当然,就像它的优点一样,以往轩逸的短板也并未完全得到改善,比如它的内饰设计、动力性能,以及智能化水平。
尽管新车对内饰细节进行了优化,换装了 12.3 英寸中控屏,并配备最新的 Nissan Connect 超智联 2.0 系统、Nissan i-SAFETY 智能主动安全系统和增强版 Pro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但仍难以与自主品牌更本土化的智能体验相匹敌,而且依旧不支持手机互联。因此,50% 的群友认为车机智能化水平不高,36.36% 的群友抱怨无法手机互联,十分不便,而认为内饰老套的占比也达到了 31.82%。
动力方面,有多达 73.73% 的群友认为新车的动力不够强劲。的确,新款轩逸无论是燃油版还是 e-POWER 混动版,都是主打平顺、轻快的驾驶体验,而非运动。即使是混动版车型,其 136 马力、300N · m 的动力输出也谈不上多么充沛,这对年轻消费者而言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减分项。
燃油版更受欢迎
那么假如让群友们购买新款轩逸,他们会选择哪一款配置呢?
不出所料,燃油版车型最受欢迎,投票的群友占比已经接近六成,其中选择最多的就是价格为 12.99 万元的 1.6L CVT 悦享版车型,得票率高达 40.91%。而作为日产电气化转型的最新成果,搭载二代 e-POWER 混动系统的新款轩逸,仅售价 14.99 万元的超级电混 超智联 PLUS 得票最高,达到了 13.64%,其他几款车型基本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无非是价格偏高和品牌两方面。
新款轩逸 e-POWER 的起售价为 13.89 万元,看似并没有比燃油版贵出太多,但实际上,入门版 e-POWER 车型的配置非常低,甚至连倒车影像和仿皮座椅都没有,而想要更好的体验,起码要从 14.99 万元的超级电混 超智联 PLUS 车型起步,这对于预算较为紧张的消费者而言,还不如选择燃油版性价比高。
另一方面,作为混动技术中的 " 新势力 ",它虽有着不用充电,加油就能跑的优势,但还远未形成像丰田 THS、本田 i-MMD、比亚迪 DM-i 等混动技术的品牌知名度,加上它采用的是消费者最嗤之以鼻的三缸机,自然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人们的认可。
比亚迪成最大对手
当然,对于群友们来说,新款轩逸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在 " 您是否还考虑其他品牌车型 " 问题中,可以看到,轩逸的老对手朗逸、卡罗拉等都得到了比较多的投票,但群友们投票最多的,还是前不久刚上市的比亚迪秦 PLUS DM-i 冠军版,投票占比高达 50%。
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秦 PLUS DM-i 冠军版将起售价杀入 10 万元内(9.98 万元),实现 " 油电同价 ",对合资品牌的打击是很大的。就拿新款轩逸来说,用燃油版本的价钱,就能买到插电混动车型,而且动力更强、油耗更低,配置和智能化体验也更胜一筹,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可能都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秦 PLUS DM-i 冠军版,这也是轩逸如今 " 跌落神坛 " 的重要原因。
那么新款轩逸是否有机会翻身呢?就目前的趋势看,我觉得适当的优惠或许可以继续保持竞争力。而从长远来看,这次改款还远远不够,日产必须拿出些更有诱惑力的真本事才行。
编辑总结
综上所述,中期改款后的轩逸是一款优点和短板都很鲜明的车型,一方面、全新 V-Motion 设计让它的颜值更加时尚年轻,舒适的后排空间、出色的油耗,以及配置和 e-POWER 混动系统的升级也大幅提升了它的驾乘体验。而另一方面,古板的内饰、略显寡淡的动力性能和依旧不是那么智能的人机交互,也都让它和当今的市场产生了一些脱节。然而从经济实用的角度上来讲,其实它的动力、智能短板其实也并非不可接受。如果你有 10 万出头的预算,想买一台舒适、好开省油的家用轿车,新款轩逸仍然是值得推荐的选择。
觉得新轩逸还不错的请点" 赞 +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