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3 月 30 日讯(记者 封其娟)中小型基金公司面临的痛点之一,便是核心管理层不稳。资管行业本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如此一来,高管层不稳定,是因也是果。
财联社记者向兴银基金相关人士了解到,张贵云将离任兴银基金董事长,仍继续于大股东华福证券担任副总裁一职。与此同时,兴业期货原董事长吴若曼拟将接任兴银基金董事长一职。该人士称,吴若曼已入驻兴银基金,还未正式参与管理,主要先熟悉环境。
成立于 2013 年 10 月的兴银基金,前身为华福基金,2016 年 10 月正式更名。在股东结构上,华福证券、国脉科技分别持股 76%、24%。穿透股权,华福证券的股东中,不仅包括福建省国资委、福州市财政局、还包括兴业银行。
成立不到 10 年,兴银基金的董事长、总经理、督察长几经更迭。为补职位空缺,时任董事长张贵云短暂兼任过总经理,总经理赵建兴兼任过督察长、代任过督察长。
回溯过去,在第二任总经理张力任职期间,兴银基金自 2015 年年末达到 722.66 亿元规模小高点后,其资管总规模便开始 " 缩水 ",几经起伏后,甚至在 2019 年三季度末规模已不足 300 亿元。此外,兴银基金 2019 年自实现 1.95 亿元的净利润高点后,其利润水平便开始逐年下滑。2022 年三季度末,该基金公司达到历史规模最高点。以最新数据来看,资管规模有所回落。
2019 年年初,兴业期货已升级为兴业银行一级子公司。据公开资料,在任职兴业期货董事长前,吴若曼还曾先后任职南方证券上海分公司高副总经理、蔚深证券公司副总裁、光大证券总裁助理、中国光大银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兴业银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兴业银行资产托管部兼期货金融部部总经理,具有 30 多年金融从业经历,是托管行业从业时间最长的高管人员之一,在资产托管业务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董事长、总经理、督察长几经更迭
相关公告显示,自 2 月 28 日起,兴银基金总经理赵建兴卸任代督察长一职,并将由郑瑞健正式担任。在赵建兴代任督察长前,兴银基金还先后历经了余富材、吴真子 2 位督察长。
经 wind 统计,自成立以来,兴银基金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同样是几经变动。
2014 年 11 月,首任董事长吴杰上任仅 4 个月,彼时还是华福基金的董事长一职便由陈文奇接棒,在其任职的 4 年零 4 个月间,华福基金变更为兴银基金。到了 2019 年 2 月,张贵云走马上任兴银基金董事长,任期也约 4 年左右。
资料显示,张贵云历任中农信厦门证券营业部员工;福建华福证券厦门营业部总经理助理;广发华福证券龙岩营业部总经理;华福证券厦门湖滨南营业部总经理;华福证券厦门分公司总经理,华福证券总裁助理兼福州分公司总经理。现任华福证券副总裁,兼任兴银基金董事长,上海兴瀚资管执行董事。
到了 2015 年,首任总经理林煜任职 8 个月便转岗任职兴银基金的监事会主席,任职时间超过 7 年。第二任总经理张力在任 6 年后,因工作调动原因离任,总经理一职由张贵云兼任。6 个月后,张贵云卸任总经理一职,公司新聘赵建兴为总经理并兼任首席信息官。
另有资料显示,赵建兴历任天津通信广播公司软件工程师,光宝电子软件工程师,北京长天集团项目经理,自 2002 年 9 月起历任长城基金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电子商务部总经理,宝盈基金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电子商务部总经理,长城基金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兼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电子商务部总经理。
值得关注的是,兴银基金 2019 年自实现 1.95 亿元的净利润高点后,其利润水平便开始逐年下滑。股东国脉科技 2022 年年报尚未披露,若以兴银基金 2021 年净利润 7536.77 亿元计算,其较之 2019 年净利润减少超六成。
在张力任职总经理期间,兴银基金自 2015 年年末达到 722.66 亿元规模小高点后,其资管总规模便开始 " 缩水 ",几经起伏后,甚至在 2019 年三季度末规模已不足 300 亿元。自 2021 年起,兴银基金各季度末资管规模整体开始稳步上升。到了 2022 年三季度末,兴银基金资管规模增长至今历史最高点,即 858.54 亿元。以最新数据来看,资管规模有所回落。
或因银行、券商的 " 基因 ",兴银基金的规模极为仰赖固收产品的加持。最新数据显示,兴银基金资管总规模为 720.53 亿元,其中非货币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资管规模分别为 507.98 亿元、212.55 亿元。非货币基金中,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的资管规模分别为 469.29 亿元、25.61 亿元、13.08 亿元。
中小型公募基金高管变动较多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29 日,46 家公募基金及券商资管旗下共计 85 位高管出现职位变动。这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首席信息官出现变动的机构分别有 12 家、9 家、30 家、5 家、6 家,对应的变动人数分别合计 20 人、17 人、38 人、10 人、9 人。
开年 3 个月,出现高管变动的机构数量和变动人数月度差异不大。上述 46 家机构中,1-3 月份分别有 18 家、17 家、18 家机构依次合计出现了 31 位、26 位、28 位高管变动。
今年以来,目前高管变动人数超过 2 人的公募基金,包括长盛基金、大成基金、嘉合基金、中加基金等。就在 3 月 13 日,胡甲开始担任长盛基金信任董事长,并代任总经理。与此同时,2021 年前后脚进入长盛基金的周兵、高民和分别卸任总经理、董事长一职。
长盛基金的第一大股东是国元证券,新任掌门人胡甲正是来自于此。2 月公告指出,因工作调整,胡甲申请辞去国元证券执委、董秘职务,但辞职后仍担任党委委员。资料显示,胡甲先后任职于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信托投资公司、国元证券。据悉,供职国元证券期间,胡甲分管的业务范围涵盖经纪业务、融资类业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托管外包、资产管理、董事会办公室和总裁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和领域。
据 wind 数据,梳理 2012 年 -2022 年的数据发现,2019 年出现高管变动的公募基金及券商资管数量最多,共计 138 家机构;2022 年高管变动人数最多,共计 403 人。
以 2022 年来看,高管变动相对频繁的多为中小型基金公司,包括泰达宏利、上银基金、东兴基金、红塔红土、达诚基金等。高管变动最多的是泰达宏利,2022 年 12 月,代董事长傅国庆、代总经理汪兰英离任。就在同一日,金旭开始担任泰达宏利董事长,高贵鑫开始兼任总经理及首席信息官。
这一年,上银基金前任总经理刘小鹏在任职 3 年半后卸任,副总经理尉迟平在任职近 1 年半后,升职为总经理,同为副总经理的唐云则离职,任职时间为 6 年。
同在 2022 年 12 月,邓晖卸任东吴基金总经理,陈军代任总经理一职;于东升卸任银河银河基金总经理,宋卫刚同样代任总经理;东兴基金董前一任董事长银国宏卸任后,由牛南洁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