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网商,作者|杨洁,编辑|吴羚玮
电影《旺角黑夜》中,张柏芝和吴彦祖在旺角街头穿梭,背后的闹市街景中,随处可见卓悦的招牌。
这个 " 初代 " 美妆集合店曾一度风靡中国香港,门店遍布大街小巷。彼时,卓悦和同为美妆巨头的莎莎,是许多游客到香港旅游的必逛店铺,养肥过无数代购。
眼下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但曾经火爆全港的卓悦,日子却不好过。
1 月 9 日,香港经济日报发布消息称,卓悦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合丰隆有限公司(曾用名 " 卓悦化妆品批发中心有限公司 ")被正式颁令清盘。1 月 31 日,卓悦控股有限公司称,将延迟发布公司 2021 年年度报告及 2022 年中期报告。
与此同时,香港高等法院提讯中国香港美妆零售企业卓悦创办人叶俊亨的破产呈请案,正式颁令叶俊亨破产。
1991 年,原本从事装修生意的叶俊亨,在太太钟佩云的支持下毅然创业。这对夫妻一手打造了市值曾超 55 亿港元的 " 化妆品王国 "。最辉煌的时候,卓悦一度成为东南亚第二大化妆品零售企业,仅次于 " 莎莎国际 "。叶俊亨本人身价也曾超 12 亿港元(约合 10.6 亿人民币)。
但从 2019 年开始,卓悦开始衰落,不断卖楼、出售资产,叶氏家族也套现离场,于 2020 年将股份卖出,如今的卓悦,已经和叶氏夫妇没多少关联。
曾抓住机遇白手起家的叶俊亨夫妇,如何走到破产这一步?红极一时的行业巨头,又是如何被时代抛弃?
引进日本品牌,从 " 装修佬 " 到香港富豪
叶俊亨的创业史,有着 90 年代香港创业者的印记。
如同港剧《创世纪》中的经典角色叶荣添一样,叶俊亨有胆识、有魄力、机智且坚持,敢于抓住时代浪潮中的机遇。10 岁起就开始做杂货铺,叶俊亨后来辗转多个行业,做过零售、饮食、装修生意,被不少人称 " 装修佬 "。1991 年,34 岁的叶俊亨和妻子钟佩云开出第一家美妆门店,这家小小的门店开在香港佐敦,店面只有 60 多平米,每月营业额约千元。而那时的莎莎已处于高速成长期,开出了数家分店。
叶俊亨夫妇将店铺取名为卓悦 Bonjour,即法文的 " 你好 ",起初主攻法国名牌护肤品和香水市场。在美妆市场摸爬滚打五年后,1996 年,叶俊亨敏锐地感知到新的趋势:日本化妆护肤品备受女孩追捧。他当即拍板,尝试引进日本品牌,例如药妆、沐浴露、洗发水等。
相比于法妆,这些包装更精致,价格亲民的日本品牌果然很有市场,例如热销的电睫毛机、撕拉式黑头面膜、便携漱口水,引得一众女孩在卓悦抢购。与此同时,除了推荐产品之外,卓悦鼓励店员向客人传授美妆小技巧,成了许多女孩的美妆第一课。
" 我们深知如何满足客人的需要。" 当时的叶俊亨,意气风发。
在非典肺炎肆虐的 2003 年,许多品牌焦头烂额、选择捂紧口袋,而叶俊亨却趁着租金下跌开出了数家分店,从每年开 2 至 3 间分店增至半年开 5 间。
伴随 2003 年起香港自由行开放,叶俊亨被证明做了一个正确的决策:门店遍地开花的卓悦和莎莎一样,成为了游客以及代购们必到的打卡地。同年,卓悦成功上市,获得 17 倍的超额认购,风头甚至盖过莎莎。巅峰时期,叶俊亨身家一度超过 12 亿港元。
32 年连锁美妆门店走上清盘路
不管是卓悦还是莎莎,这些初代美妆集合店,主打的就是价格差和信息差——相比当时的线下超市与化妆品专柜,它们的选择更多,也更便宜。
但电商的不断发展,拓宽了消费者的购买渠道。越来越多海外美妆品牌开设出自己的官方旗舰店直面消费者,各式电商活动也让美妆集合店吸引力不复当年。
2016 年前后,卓悦开始逐渐显现颓势。2020 年后的疫情更是加剧了卓悦的危机。从中国内地到香港游客的减少,让强烈依赖旅游业的卓悦无所适从。从 2016-2021 年六年间,卓悦控股连年亏损,亏损额近 10 亿港元,并不断收缩门店规模,截至 2021 年末,卓悦仅剩中国香港及澳门地区 10 家门店。
遭遇各方挑战的卓悦,开始了自救。例如培训员工学习直播,在东南亚 " 直播带货 ",甚至在新加坡成立了新公司、打造微信商城、建立了全球电子商务平台卓悦香港猫 HKMall 等……除此之外,卓悦还曾通过卖楼、出售金融资产、发行债券等手段自救。
但各种手段的尝试,并没使卓悦走出 " 泥淖 "。多次延缓公布财报的卓悦于 2022 年 6 月,正式在港交所停牌,股价停留在 0.119 元 / 股。2022 年 4 月,卓悦控股发布了至今为止的最后一份财报,财报显示,2021 年,集团营收 5.13 亿港元——仅有 2014 年的不到四分之一,那时是卓悦十年里的最高营收点。
期间,叶俊亨也深陷财务危机,从自己一手打造的卓悦 " 出逃 "。
从 2019 年开始,叶俊亨夫妇不断减持卓悦,更不断传出卖楼、变卖资产、向财务公司借款等消息。2021 年 9 月,叶俊亨被指开 500 万空头支票,遭上诉追讨欠款。
2020 年 1 月,叶俊亨夫妇将持有公司的近 4 成股权,转让给第二大股东陈健文,后更因 " 与集团的利益有冲突 " 而被驱逐出了领导班子,可以说,现在的卓悦,和叶氏夫妇已无多大关联。
据公开报道,2020 年 10 月,叶氏夫妇向宏安集团旗下财资管理服务附属公司富英有限公司借贷 5450 万港币,双方约定贷款为期一年,而直到 2022 年,叶俊亨等人并未能按照约定偿还债务,富英公司向香港最高法院呈请叶氏家族三人破产。
近期卓悦子公司合丰隆的清盘,也表示卓悦控股的处境更加艰难。
美妆零售生意将走向何方?
老牌美妆集合店如将倾的大厦。除了连亏多年的卓悦与莎莎,同为美妆零售商的屈臣氏也在经历阵痛:营收增速放缓,私域活动遭质疑。
2022 年 1 月,消费者参与屈臣氏 " 一分钱面膜 " 活动提货被拒,屈臣氏又在直播间辱骂消费者,遭到网友质疑。随后,旗下一门店又因 " 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交易 " 被处罚……
它们究竟做错了什么?其实本质上,不管是卓悦、莎莎、万宁,还是屈臣氏,这些老牌的美妆集合店都契合了上一个时代的商业模式,但消费环境的变化让其失去了优势,也因此失去了往日的关注度。直播、社交、社群模式的兴起,使得消费者不再偏好传统购物模式,这类企业的创新速度并没有跟上消费者的变化速度。加之屡屡有消费者曝光美妆集合店真假混卖,舆论的危机也使其被一部分年轻消费者抛弃。
如今的美妆零售市场,早已换了人间。
2019 年之后,调色师、WOW COLOUR、黑洞、话梅等新美妆集合店崛起,分食了老牌美妆连锁的市场份额。它们的大店往往开在商场一楼,用更新式的装修风格和开放式的购物环境,吸引年轻消费者上门打卡,比如黑洞体现其科技感,话梅更注重色彩,调色师则会在门店装了一整面色彩各异的美妆蛋墙和渐变口红墙。最关键的是,它们往往还会提供免费试妆服务,相比无法试妆的老式美妆店,这算是一大优势。
同时,这些新式美妆集合店往往与当时崛起的新消费品牌绑定在一起,新品更换速度非常快,其中,WOW COLOUR 的上新频率一般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一次。这给当时见惯了大牌美妆品的年轻消费者带来了新鲜感。
只不过,这样的新模式目前也仍待验证。伴随美妆新品牌的潮水减退,不少新美妆集合店在大规模扩张之后渐入窘境,也开始 " 关店潮 "。
新的美妆集合店会走向何处,还不得而知。但曾经的零售美妆连锁巨头们想要恢复往日荣光,难度恐怕更甚。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