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70 多个自主汽车品牌,真正实现盈利的仅有四家,而国有品牌仅占一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 1 月 12 日长安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的表述,为 18 天后的业绩预告做了很好的铺垫。
那一席就是长安品牌。
2022 年长安汽车盈利了,而且不依靠合资品牌的那种。按照朱华荣的逻辑,国有自主品牌盈利,长安独一份。
长安汽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 2022 年归母净利润 73 亿元至 87 亿元,同比增长 105.49% – 144.90%。长安汽车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自主品牌业务表现强劲,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主要合营企业因处于战略换挡期,规模及效益出现较大波动,公司投资收益大幅降低。简单理解,长安汽车盈利主要靠自主,合资帮不上什么忙。
长安汽车 2022 年销售 234 万辆汽车,在国有汽车集团中位列第五,和其它集团合资品牌占销量主体不同,长安自主品牌销量占比高达 85%。两家合资企业,而且包括长安福特合作生产的林肯在内,仅完成 35.5 万辆的销量,为长安集团销量贡献 15% 的份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中的长安品牌已堪大任,2022 年长安品牌以 79.9% 的销量占比摘得 84.9% 利润份额,这也就有了朱华荣的长安规模和利润都不靠合资品牌的说法。
长安汽车合资品牌的不争气,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旗下自主品牌,无论是目前的产品市场表现还是香格里拉新能源、北斗天枢智能化的投入,长安均渐入佳境、稳稳驶向了主赛道。按照长安汽车规划,2023 年长安集团计划销售 280 万辆,同比增长 20%;2025 年集团销售 400 万辆,长安品牌 300 万辆;2030 年集团销售 500 万辆,长安品牌 400 万辆。这是长安汽车吹响的新四化转型冲锋号角,也是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雄心壮志。
一向敢言的朱华荣指出了汽车行业竞争的残酷,他同时给出另外两组数据:2022 年中国市场现存 147 个汽车品牌,全年共推出 197 款车型,其中新能源 116 款,占比 58.9%;在售新能源 372 款,平均月销 1163 辆。朱华荣认为这是不符合产业规律的,大批车型吃不饱、倒下去是必然的。未来的竞争仍将残酷,但倒下的品牌会留出更多市场空间,让活着的品牌发展更有余地。
朱华荣没有挑明中国盈利的四大自主品牌姓甚名谁,但从春节假期后陆续公布的业绩预告来看,比亚迪 2022 年预计实现盈利 160 亿元 -170 亿元;长城虽然没有公布 2022 年业绩预告,但从去年前三季度超 81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来看,2022 年总体实现超百亿元的盈利难度并不大;吉利目前同样没有公布 2022 年业绩预告,但从去年上半年财报来看,虽然盈利幅度有所降低,但连续超 20 年盈利的吉利,在 2022 年实现几十亿元的盈利是没有悬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