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报道】从奈良直接去大阪的话,直线距离 26 公里,没多远。但是,我舍近求远,用了 2 天,围着纪伊半岛兜了一圈儿——从奈良出发,往东经伊贺、龟山,到伊势,再沿海岸线,经过新宫、御坊、和歌山,这才来到大阪。日本的半岛有很多,留下深刻印象的有 3 个,东京附近的三浦半岛和伊豆半岛,以及这个纪伊半岛。秦始皇时代的徐福,据说就是在这里登陆的。
这次旅行,就是为了学习。在学校图书馆里,与日本有关的书,我基本上都翻了翻,其中有本《拥抱战败》,印象最深。毫无疑问,日本人很善于总结自己、发现自己、寻找榜样、虚心求教。他们最早拜中国为师,后来又拜荷兰为师,当洋人靠着坚船利炮来到家门口时,他们没有委屈抱怨,而是寻找差距,探索进步的办法,结果,仅用 30 年,就打败两个大国,与列强平起平坐。二战后,在一片废墟中,他们用了 20 年,再次创造奇迹,1964 年的东京奥运会,是奥林匹克首次走进亚洲,也是日本康复的标识——这么说也许有人不服气。但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永远生活在仇恨中,难免精神失常,国家也是如此。包袱不丢,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
国家进步的速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德国在 200 年前,还是一盘散沙,当几十个邦国联合在一起,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儿是普及小学教育。日本同样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普及了小学教育,军队中的士兵素质,明显高于我国。这个优势在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其实,这种事儿在咱们自己的部队中,也有实例。比如,抗战末期,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战果及敌我伤亡比例,相差悬殊。驻印军以少胜多,2 个军就收复了缅北,重创日军第 18 师团,敌我伤亡比例大致为 3:1;远征军靠着人多势众,以 6 个军压向日军第 56 师团,敌我伤亡比例大致为 1:3。其中的腾冲战役,2 个军围着 2600 多日军,打了 51 天,以阵亡 8440 人为代价,收复腾冲。与此同时的松山战场,2 万人围着 1300 个日军,打了 95 天才全歼,自身阵亡 7700 多人。
无论驻印军还是远征军,部队里都配有美国教官,在远征军的美国军人回忆,中国士兵文化程度太低,很难掌握先进器材的正确使用方式,以至于配发到基层连队的电台,基本上没起什么作用,53 军榴弹炮营的 12 门榴弹炮,有 9 门因为维护不当而无法参加战斗。相比之下,由年轻学生组成的中国驻印军,兵员文化程度高,掌握先进武器的速度很快,因而战果辉煌。
在日本旅行时我注意到,火车和地铁上,有不少人埋头看书。据说,日本人均年阅读书籍 40 本,我国是 0.7 本。
早餐后,回房间拿行李,下楼,经过大堂时把钥匙搁在前台,进站上车——包括日本在内,有不少国家没有退房这一说。入住时出示证件,支付房费,走时把钥匙交还就可以离开,没有查房、退押金等一系列的琐碎事儿,令人倍感轻松,愉快。孤独星球出版的《日本》一书中说,日本以现金为主,信用卡并不是很方便。这次来看,此说法恐怕已经过时,多数旅馆都可以使用信用卡,并不一定非得用现金。
回到奈良站,又闹了个笑话。我想去伊势,从地图上看,奈良与伊势之间,铁路线分成 2 段,奈良到龟山属于关西本线,龟山往伊势方向是纪势本线,由此判断,我必须在龟山转车。不一会儿,前往龟山方向的车来了,可车厢上写着到木津,又等,第二趟还是到木津,感觉不对劲儿,查看列车时刻表,发现后续数趟列车,都是到木津的。这才知道自己犯傻了,赶紧上车走人。
10 多分钟到了木津,下车,对面停着一趟列车,过去一看,果然是到龟山的。以后几天,类似情况遇到好几次,都是这边下车,对面上车,接着走。到站与发车,衔接得很好,不会浪费时间。
就这样,换乘 2 次之后,终于抵达伊势。车站对面 400 米的地方,是伊势神宫的外宫,伊势神宫还有 3.8 公里的距离,有直达的公交车。
日本人认为,天照大神是天皇的始祖,关于这位神,在《古事记》中被认定是个女神。众所周之,日本是个男权社会,女性地位不高,但民族的始祖是女神,估计有 2 个可能,其一是许多民族的起源,基本都是母系氏族社会流传下来的故事,比如,清朝统治者爱新觉罗,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布库里雍顺,是一个仙女吞下红果后生出来的,爸爸是谁不知道——知其母不知其父,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特征。其二,下令写这本书的是个女皇,作者谄媚而已。
日本有三大神器,第一个是玉,在东京皇居里;第二个是剑,在名古屋的热田神宫里;第三个是镜子,在伊势神宫里。当然,这三大神器从不对外展示。
入住后,忽然想起还没吃晚饭。几个小时前,在夫妻岩附近看到数家餐馆,但怕错过火车,就直接去了火车站,本打算利用等车时吃点东西,可刚到车站,就来了一趟车。在 " 多气 " 站换车时,这边刚下车,对面就来车了,基本没耽搁。在日本旅游,您会觉得它的交通实在太先进了,车次多得有些不可思议,在国内养成的提前买票、提前到站等习惯,在这儿是多余的。想走就直奔火车站,保证一会儿就有车,连喝杯咖啡的时间都没有。
下篇游记:如您用电脑或平板电脑阅读,点击下图可直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