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闭眼,脑海中全是梅姨在黑暗中那双瞪得像铜铃般的阴森大眼睛。
很快就会有一种想睡不敢睡的伤痛。
当年,张子枫带着邪魅又天真的笑容,不知道吓到了多少观众。
而如今,梅姨告诉你,什么才是皮笑肉不笑和不动声色的吓人,盯到你发憷。
(装恐怖和真吓人的区别了)
连观众都忍不住为梅姨 " 女反派 " 形象连连称赞:
" 梅婷好适合演坏人 "
" 一出场就感觉瘆得慌 "
" 压迫感好强 "
" 感觉得了安嘉和真传 "
直接颠覆了当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被家暴的梅湘南,当年有多心疼,如今就有多畏惧。
让梅姨彻底 " 黑化 ",这就是最新完结的国产热播剧,迷雾剧场之《回来的女儿》。
而在这部剧里,出现了继《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 " 有空一起爬山 " 之后 , 又一项细思极恐的项目——和李承天一起钓鱼。
《回来的女儿》,
只能算半部好剧?
但看过剧的朋友都知道。
以第 5 集为分水岭,前五集可谓赞誉不断,节奏分明丝丝入扣,堪称年底封神之作。
但这种好感也只截止于第 5 集,几乎从第 6 集开始就持续掉粉,乃至 12 集大结局后,最终评分落到了 6.3。
根据前几集的紧张节奏基本上一连埋下好几个坑,只不过后期填不上坑剧情乱来导致山体滑坡。
先说前五集的接连伏笔。
首先紧扣标题," 回来的女儿 " 是故事的引子。
1997 年,中国西南,某县城里,李承天和廖穗芳夫妇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但这个家庭却接连发生变故。
先是儿子高烧成了傻子,继而女儿走失不见踪迹。
直到十三年后,一个女孩突然出现,自称是夫妻俩的女儿李文文。
对于时隔十三年重新回来的女儿,父亲喜出望外,而母亲眼里却意味深长。
因为她打心里知道,这不是他们的女儿,或者说,她早就知道,女儿回不来了。
事实上,回来的女儿也确实并非真正的李文文,而是福利院的孤儿陈佑希。
因为同样在孤儿院长大的好友小秀外出打工,来到李家当保姆。
却在偶然的一天来信说 " 发现了这家人的秘密 " 后离奇消失了。
陈佑希为了寻找小秀消失的真相而来,却不幸卷入更大的危险。
因为怀疑李文卓,陈佑希设局将他引诱到废弃厂房,结果第一次就发生意外反转。
戴着孙悟空面具的神秘人突然出现,反而 " 嫌疑人 " 李文卓关键时刻救下了他。
谜团越滚越大,观众也越看越上头。
前期节奏之快," 母亲 " 廖穗芳在不到两集的时间里就推理出了陈佑希的真实身份。
每一场对手戏的拉扯都充满张力。
首先是梅婷所饰演的廖穗芳,正如热评所述:
一家人 800 个心眼子,廖穗芳,一人 799 个 ......
一场洗澡的戏,梅婷对陈佑希气定神闲层层递进的试探让观众一并感到窒息。
先是以 " 忘记给你拿毛巾 " 为借口闯入浴室将她的口袋翻遍。
而后又迂回的进攻,嘴上说着," 在家里,不用担心谁会动你东西。"
却在对方放松之时,猛地拉开浴帘后关心表示 " 水够热吧 ",语言温柔,目光所及却尽是寒意。
浴室这场戏心惊肉跳,以关心之名层层逼近,压迫感溢出屏幕。
以至于梅婷与张子枫的对手戏也确实显得碾压。
无论是剧情上陈佑希的手段对上廖穗芳显得小孩子把戏,还是演绎上的震撼程度。
而王砚辉饰演的父亲李承天,同样诠释了老戏骨的实力。
比如,李承天突然发现,女儿脸上的痣花了,原来回来的女儿真的不是李文文 ...... 笑容不动声色的消失,进而透露出凶狠,无不让人觉得这个老实人才是真狠人。
再到后期,廖穗芳的出轨对象王重江死了,李承天那些隐忍才的爆发和释放。
他花了两个小时熬鸡汤,甚至吹凉了喂到廖穗芳嘴边。
依旧是俯首的态度,但语气和眼神却早已不自知的变得凌厉,展现了一种细思极恐的演技。
凭作品说话,王砚辉毕竟这些年也是演啥像啥。
出演《县委大院》中的新州市常务副市长马广群,被评价为截图分不清是剧照还是新闻。
可在当年的《烈日灼心》里,饰演一个杀人犯也格外传神,三分钟的演绎堪称封神。
评论最多的是:这大哥真的是演员吗,感觉真像里面蹲的。
以至于被质疑演技拉胯的张子枫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只不过在老戏骨面前那些略显单薄的表演都被盖过去了。
综合来看,演员的表演称得上出彩,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剧本。
随着剧情的深入,三个人的关系不断变化和升级,几乎完成了几度从猎人到猎物的转变。
而这些变化都随着剧情的变化抽丝剥茧的形成。
但后期人物的情绪崩坏导致情节降智,支线谜团甚至直接放弃,前几集展现出来的 120 集的野心,最后被匆忙塞进了 12 集的短剧中,最终逃不过烂尾。
前期故弄玄虚提高了看点却导致后期难以自圆其说,后续剧情的高能感明显削弱,最终留下了 " 半部好剧 " 的遗憾。
失去逻辑的悬疑剧
一并失去了灵魂
但不得不承认的这部剧的另一份出彩。
对于色彩、转场和特写等方面都展现了一种艺术感。
它的画面精细,青黄色调把复古质感拉满,光影的变换配合导演对镜头娴熟的控制,轻而易举就能把人的心提到嗓子眼。
正如本剧的摄影指导自述所说:
" 如果说《罪夜之奔》的影像有一种水泥质感,那么《回来的女儿》的影像质感则是苔藓感。"
山城多的阴郁之气滋养了湿漉漉的植物肆意生长,错落在破旧的厂区房,形成了不可复制的 90 年代光影。
年代感是导演出彩的手法,而另一层质感则源于借时代大背景摊开的社会危机的缩影。
所以,我们能在这部剧中看到三线建设的工业迁移和下岗潮的掀起。
看到当时的收容遣送制度,看到当时一度被奉为 " 科学 " 风靡的气功热的疯狂,这些元素的设定都让我们梦回 1997。
同时展现的是,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碰撞下,以宏大的时代背景作为注脚影射了摇摇欲坠的家庭个体和小人物的命运。
王重江代表着当年下海经商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的一代人。
李承天则象征着 " 铁饭碗 " 家庭在下岗潮冲击下,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窘迫。
就连文化意识也展现了启蒙的开端。
剧中,渴望去广州参加选美的小秀,因为一卷录像带被 " 公开审视 "。
在拍摄的视频里,小秀脱下外套,观看视频的人们却露出了震惊的神情。
在那个年代的小县城里,选秀代表着出卖色相,等同于搞黄色,会被世人所不齿和鄙夷。
甚至到了录像厅,视频内容甚至被视为 " 黄片 " 的程度。
这都是社会的影射,告别了悬浮背景,落实到了真正的时代状况。
但显然,导演的野心有,格局却小了,观众也无法从家庭看向更广阔的社会与人生。
那些厚重的表达稳住了,却忽略了悬疑最重要的逻辑。
《回来的女儿》具备了精良作品的前提,但却败在了 " 讲好故事 " 的本质。
仅凭借演员演技推动的悬疑感空有其表,其内核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失去了批判社会和人物精神的铸就,悬疑也就失去了灵魂。
角色的初衷很简单,前期足够坚定,周旋也足够紧张,但后期动机不明,转折生硬,逻辑崩塌。
" 全员恶人 " 或许能体现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但很多细节却显得牵扯。
一旦流水线式的剧情配上脸谱化的特性,故事就变成了 " 为了犯罪而犯罪 ",一个只为了唬人的 " 鬼片 " 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