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全省特色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1062 亿元,加工总产值达到 2720 亿元。到 2030 年,力争全省畜牧业总产值突破 1740 亿元。
《方案》指出,持续调整优化畜牧业布局。突出牛、羊、猪、鸡、奶、草六大产业,打造聚集度高、规模大、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构建以张掖—武威为核心的百万头大众型肉牛产业带、平凉—庆阳为核心的百万头高品质特色红牛产业带和甘南—临夏为核心的百万头高原特色牦牛产业带。构建河西走廊、中部沿黄和陇东南 3 个千万只肉羊产业带,肃南—天祝百万只细毛羊产业带。构建河西走廊 50 万头荷斯坦奶牛产业带,甘南高原特色牦牛奶产业带,环县、合水、永昌奶山羊和奶绵羊产业带。构建中部、河西走廊和陇东南 3 个 500 万头生猪产业带。构建以渭源等 10 个县为主的蛋鸡生产基地和镇原等 5 个县为主的肉鸡生产基地。
《方案》提出,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布局畜禽良种繁育场建设,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扶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稳步扩大养殖规模,推动畜牧养殖业从千家万户向适度规模转变,将分散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组织起来,统一标准体系,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实现销售。强化绿色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打造肉牛存栏超过 40 万头的养殖大县 5 个,肉羊存栏超过 100 万只的大县 10 个,加快构建标准化规模养殖长效机制。
《方案》明确,提升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水平。改造现有屠宰加工企业,配套完善分割加工、冷藏冷冻、冷链配送等设施设备,开发特色产品,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比例,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85% 以上。鼓励屠宰企业与养殖大县和养殖场加强协作,提升原料保障能力,达到满负荷生产。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养殖场(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探索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过 100 亿元龙头企业 2 个、50 亿元企业 5 个、10 亿元以上企业 26 个,建设现代畜牧产业园 46 个。
《方案》要求,打造 " 甘味 " 畜产品知名品牌。坚持品质至上,塑强市场主体,强化营销体系,严格品牌管理,持续放大 " 厚道甘肃地道甘味 " 品牌效应。通过打好生态牌、绿色牌,讲好 " 甘味 " 品牌故事,持之以恒做强产业、做大品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一审丨编辑 安娜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肖兴吉